杀虫,破积,下气,行水。治虫积、食滞,脘腹胀痛,泻痢后重,疟疾,水肿,脚气,痰癖,症结。①《别录》:"主消谷逐水,除痰癖;杀三虫,疗寸白。"②《药性论》:"宣利五脏六腑壅滞,破坚满气,下水肿。治心痛,风血积聚。"③《唐本草》:"主腹胀,生捣末服,利水谷。敷疮,生肌肉止痛。烧为灰,主口吻白疮。"④《脚气论》:"治脚气壅毒,水气浮肿。"⑤《海药本草》:"主奔豚诸气,五膈气,风冷气,宿食不消。"⑥《日华子本草》:"除一切风,下一切气,通关节,利九窍,补五劳七伤,健脾调中,除烦,破癥结,下五膈气。"⑦《医学启原》:"治后重。"⑧王好古:"治冲脉为病,气逆里急。"⑨《纲目》:"治泻痢后重,心腹诸痛,大小便气秘,痰气喘急。疗诸疟,御瘴疠。"⑩《本草通玄》:"止疟疗疝。"⑾《随息居饮食谱》:"宣滞破坚,定痛和中,通肠逐水,制肥甘之毒。且能坚齿,解口气。"⑿《现代实用中药》:"驱除姜片虫、绦虫,兼有健胃、收敛及泻下作用。"
①治寸白虫: 槟榔二七枚。 治下筛。 以水二升半,先煮其皮,取一升半,去滓纳末,频服暖卧,虫出。出不尽,更合服,取瘥止。宿勿食,服之。(《千金方》)②治诸虫在脏腑久不瘥者: 槟榔半两(炮)为末。每服二钱,以葱蜜煎汤调服一钱。 (《圣惠方》)③治食积满闷成痰涎呕吐者: 槟榔、半夏、砂仁、萝卜子、麦芽、干姜、白术各二钱。水煎服。 (《方脉正宗》)④治脾胃两虚,水谷不能以时消化,腹中为胀满痛者: 槟榔二两,白术三两,麦芽二两,砂仁一两。俱炒燥为末。每早服三钱,白汤调服。 (《方脉正宗》)⑤治心脾疼: 高良姜、槟榔等分(各炒)。上为细末。米饮调下。 (《百一选方》)⑥治伤寒发汗或下后痞满,或成寒实结胸,气塞不通: 槟榔二个(一生一煨)。细末。酒二盏,煎一盏四,分作两服,温饮之。 兼治蛔厥,心腹刺痛。 (《伤寒总病论》槟榔散)⑦治大小便不通,亦治肠胃有湿,大便秘涩: 槟榔至大者半枚。用麦门冬煎水磨一钱,重汤烫热服之。 (《普济方》槟榔散。《纲目》以本方治血淋作痛)⑧治干霍乱,上气冲急,欲闷绝,大小便不通: 槟榔七枚。锉,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童子小便半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日再。(《圣济总录》槟榔汤)⑨治下痢脓血,里急后重,日夜无度: 芍药一两,当归五钱,大黄、黄芩、黄连、木香各一钱半,槟榔一钱。为末。每服三、五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如未止,再服,不后重则止。 (《素问病机保命集》导气汤)⑩治脾、肺、肾三脏受伤,水气不化,积为肿满,渐成喘急,不能偃卧者:槟榔三钱,白芍药(炒)、茯苓、猪苓、泽泻、车前子各二钱,肉桂一钱。水煎服。(《方脉正宗》)(11)治五淋: 赤芍药一两,槟榔一个(面裹煨)。上为末,每服一钱,水煎,空心服。 (《博济方》)(12)治脚气冲心: 白槟榔一个(鸡心大者)。 为末。用童子小便、生姜汁、温酒共半盏凋,只作一服,无时服,(《简要济众方》)(13)治脚气累发,渐成水肿不消: 大腹子。 滚汤磨汁半盏,食前服,日二次。服二月。 (《本草汇言》)(14)治痰涎: 槟榔为末。 白汤点(服)一钱。(《御药院方》)(15)治醋心: 槟榔四两,橘皮二两。细捣为散。空心,生蜜汤下方寸匕。(《梅师集验方》)(16)治乌癞: 大腹生者二枚,如无生者,干者亦得,用皮全者,勿令伤动。以酒一升浸,缓火熬令酒尽药干,捣罗为末,炼腊月猪膏,调和如膏敷之。 (《圣济总录》大腹子膏)(17)治小儿头疮,积年不瘥: 槟榔水磨,以纸衬,晒干,以生油调涂之。 (《圣惠方》)(18)治口吻生白疮: 槟榔二枚。烧灰细研,敷疮上。(《圣惠方》)(19)治盯耳出脓: 槟榔研末吹之。 (《鲍氏小儿方》)(20)治丹毒从脐上起黄肿: 槟榔,为末,醋调涂。 (《续本事方》)(21)治金疮: 白槟榔、黄连少许,为末敷之。(《经验方》)(22)治阴毛生虱: 槟榔煎水洗。 (《本草备要》)
1.《用药心法》:槟榔,苦以破滞,辛以散邪,专破滞气下行。
2.《本草约言》:槟榔,入胸腹破滞气而不停,入肠胃逐痰癖而直下,能调诸药下行,逐水攻脚气。治利取其坠也,非取其破气也,故兼木香用之,然后可耳。一云能杀寸白虫,非杀虫也,以其性下坠,能逐虫下行也。
3.《本草蒙筌》:槟榔,久服则损真气,多服则泻至高之气,较诸枳壳、青皮,此尤甚也。
4.《纲目》:按罗大经《鹤林玉露》云,岭南人以槟榔代茶御瘴,其功有四:一曰醒能使之醉,盖食之久,则熏然颊赤,若饮酒然,苏东坡所渭'红潮登颊醉槟榔'也。二曰醉能使之醒,盖酒后嚼之,则宽气下痰,余醒顿解,朱晦庵所谓'槟榔收得为祛痰'也。三曰饥能使之饱,四曰饱能使之饥。盖空腹食之,则充然气盛如饱,饱后食之,则饮食快然易消。
5.《本草经疏》:槟榔,入手、足阳明经。夫足阳明为水谷之海,手阳明为传导之宫,二经相为贯输,以运化精微者也。二经病则水谷不能以时消化,羁留而生痰癖,或湿热停久,则变生诸虫,此药李能散结破滞,苦能下泄杀虫,故主如上诸证也。甄权宣利五脏六腑壅滞,破胸中气,下水肿,治心痛积聚;日华子下一切气,通关节,利九窍,健脾调中,破症结;李殉主奔豚气,五膈气,风冷气,脚气,宿食不消,皆取其辛温走散,破气坠积,能下肠胃有形之物耳。
6.《本草汇言》:槟榔,主治诸气,祛瘴、破滞气、开郁气、下痰气、去积气、解蛊气、消谷气、逐水气、散脚气、杀虫气、通上气、宽中气、泄下气之药也。方龙潭曰:如巅顶至高不清而为头痛寒热,下焦后重之气不利而为积痢肠BI,或胸痛引背、两胁肤满而喘逆不通,或气痞痰结、水谷不远而关格ZHEN胀,或水壅皮肤、肢体肿胀而行动即喘;如奔豚脚气之下而上升,如五膈五噎之上而不下;或寸白虫结于肠胃之中,或疮痍癣癞流延于肌膜之外,种种病因,因于水谷不能以时消化,羁留而至痰者,此药宣行通达,使气可散,血可行,食可消,痰可流,水可化,积可解矣。
7.《本草正》:槟榔,本草言其被气极速,较枳壳、青皮尤甚。若然,则广南之入朝夕笑噬而无伤,又岂破气极速者。总之,此物性温而辛,故能醒脾利气,味甘兼涩,故能固脾壮气,是诚行中有留之剂,观《鹤林玉露》云,饥能使之饱,饱朗使之饥,醉能使之醒,醒能使之醉。于此四句详之,可得其性矣。
8.《医林纂要》:槟榔全无辛味,惟合浮留藤叶及蜃灰嚼之,则有辛味,本草言味辛,误也。又入口甚涩,涩与酸同,实有补肺敛气之功,人第知其下气破气,而不知其顺气敛气,逐邪乃以安正也。又回味甚甘,则亦能和能补矣。
9.《别录》:主消谷逐水,除痰癖,杀三虫,疗寸白。
10.《药性论》:宣利五脏六腑壅滞,破坚满气,下水肿。治心痛,风血积聚。
11.《唐本草》:主腹胀,生捣末服,利水谷。敷疮,生肌肉止痛。烧为灰,主口吻白疮。
12.《脚气论》:治脚气壅毒,水气浮肿。
13.《海药本草》:主奔豚诸气,五膈气,风冷气,宿食不消。
14.《日华子本草》:除一切风,下一切气,通关节,利九窍,补五劳七伤,健脾调中,除烦,破症结,下五膈气。
15.《医学启源》:治后重。
16.王好古:治冲脉为病,气逆里急。
17.《纲目》:治泻痢后重,心腹诸痛,大小便气秘,痰气喘急。疗诸疟,御瘴疠。
18.《本草通玄》:止疟疗疝。
19.《随息居饮食谱》:宣滞破坚,定痛和中,通肠逐水,制肥甘之毒。且能坚齿,解口气。20.《现代实用中药》:驱除姜片虫、绦虫,兼有健胃、收敛及泻下作用。
1.治疗绦虫病 :槟榔对猪肉绦虫,治愈率多在90%以上。但也有报告8例仅治愈4例(50%),认为与药质不良,制法不当有关。对短小绦虫的疗效,文献报告不一:报告的少数病例(1-6例)都获治愈;8例治愈6例(75%);32例的排虫率为37.5%,而大便虫卵的阴转率为82.8%。但亦有报告 14例仅治愈3例;治疗儿童8例次均属无效。对阔节裂头绦虫,报告虽均为个别病例,但均获治愈。对牛肉绦虫,疗效较差,治愈率一般在30-50%之间,如与南瓜子合并应用,则疗效可大大提高,治愈率达90-95%成以上;然亦有报告治疗23例,结果见虫头驱出者5例,驱出大部虫体(未见虫头驱出)者 14例,无效4例。实践证明:槟榔与南瓜子对绦虫均有使之瘫痪的作用,但槟榔主要作用于绦虫的头节和未成熟节片(即前段),南瓜子主要作用于中段与后段的孕卵节片,两者合用,可以提高治疗效果。用法:一般采用煎剂口服。常用量为60-100g,但也有用至120g或更多的。有人认为:超出有效剂量范围之外的增加剂量,并不能提高疗效。煎剂的制备,一般是将槟榔切碎,先用热水300-500ml浸泡数小时,而后用温火煎成200ml左右,于清晨空腹时1次服下。服药前1日晚禁食或进少量流质饮食。服药后可视具体情况在半至2小时左右服硫酸镁20-30g。合并应用南瓜子的,则先服南瓜子粉80-125g,待半至2小时左右再服槟榔煎剂,而后再服硫酸镁。服药完毕至排虫时间由半小时至数小时不等。治愈病例大多只服药1次,但亦有少数需服药2次或2次以上的。根据临床观察,新鲜槟榔较放置已久的效力大;槟榔煎煮前用水浸泡数小时,较即时煎者疗效高;服用泻剂较不服泻剂的效果佳;槟榔煎剂采用十二指肠管注人法较口服法效果好而副作用少。槟榔与南瓜子合并应用,不但对牛肉绦虫效果显着,而且对短小绦虫亦可提高疗效。副作用有恶心、呕吐、腹痛及头昏、心慌,亦有引起呕血或肠阻塞者。经验认为,服药后保持安静,或煎剂冷服,或用2.5%明胶液滴定去除槟榔煎剂中的鞣酸,可以减少恶心、呕吐等副作用。此外,槟榔与阿的平联合治疗牛肉绦虫可提高疗效;槟榔与南瓜子、石榴皮联合治疗猪肉绦虫、短小绦虫亦有较好效果。
2.治疗姜片虫病:治愈率自47.2-90%以上不等。一般服药后1-3小时即可排出虫体。最快者为15-40分钟。药物制备与用法大体与治疗绦虫病相同。除采用单味煎剂外,尚有配合乌梅、甘草使用的。如配合黑丑研末内服,其疗效优于单味煎剂。
3.治疗鞭虫病:槟榔切片或打碎,取100g,加水500ml浸渍12小时以上,再煎至100-200ml,分成2-3等份于清晨空腹时分次服下,以防呕吐。服药前1日先服硫酸镁20-30g,服药后经3小时不泻者可再服硫酸镁1次。也有主张服药前后不服泻剂的。服药1次无效者,5日后可再服1次。根据20例大便复查结果,其中转阴者占13例。另报告2例均治愈。
4.治疗蛲虫病:报告的少数病例(3例)均获治愈,而多数病例(71例儿童),治愈率仅占38%,且反应较多;更有报告24例儿童治疗结果无1例治愈。用法:成人用3-4两;儿童5-7岁用25-30克。水煎清晨空腹1次服,3日后再服1次。
5.治疗钩虫病:报告的疗效很不一致。有效率一般在55%或以上,最高的达91%,低的为32%。认为槟榔煎剂对于四氯乙烯无效病例更有卓效。用槟榔子制备煎剂才能奏效,用槟榔片则无效。但也有不少报告指出,无论槟榔子或片、煎剂,对于驱除钩虫均无效果或效果极差。槟榔用量一般为100-125g。槟榔煎液加糖调味可防止发生恶心、呕吐等副作用。肝脏有实质病变,肝功能减退时不宜服用。
6.治疗蛔虫病:有效率为40-68%。大多数于服药后24小时内排虫。用法:以新鲜槟榔切片作煎剂,14岁以上用60-90g,10-13岁5Og,7-9岁40g。煎液可1次服完,或分3次于半小时内服完。据观察,1次服的效果较分次服者为佳,但易引起呕吐。服药后数小时服用硫酸镁 1剂,可提高疗效。
7.治疗青光眼:用槟榔片制成 1∶1滴眼液,每5分钟滴1次,共6次;随盾30分钟1次,共3次;以后按病情每2小时滴1次。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后,每日滴2-3次,每次1-2滴,以防复发。对急慢性青光眼有缩瞳、降眼压作用。控制眼压效果较毛果芸香碱为优,而缩瞳作用比毛果芸香碱维持时间短。刺激性较毛果芸香碱稍大,一般点药后均有轻度疼痛和结膜充血,几分钟后可完全消失。
1.驱虫作用:1.1. 对肝吸虫的作用:1.1.1.对肝吸虫的体外抑虫作用:查传龙等报道槟榔的水煎醇沉液(1×10-2、1×10-3和1×10-4)对肝吸虫均有明显的体外抑虫作用,与正常培养组比较,P<0.01。且在1×10-2和1 ×10-3浓度的抑虫作用最强,与毒扁豆碱1×10-4mol/L组无显着差异,P<0.05。经槟榔作用的虫体充分伸展,虫体薄平,长度显着增加。
1.1.2.对肝吸虫神经系统作用:1.1.2.1.麻痹虫体的恢复试验:查传龙等报道将槟榔(1 × 10-2作用20min后麻痹的肝吸虫继续留在槟榔1×10-2液中观察,发现虫体始终伸展麻痹不动;而将麻痹的虫体换至阿托品(1×10-4mol/L)和五羟色胺(1×10-4mol/L)溶液中后,均可使虫体恢复运动,以阿托品最为迅速,在麻痹的虫体如横断为二或刺破体表后,换至五羟色胺(1× 10-4mol/L)溶液中后,还发现虫体迅速超强度频繁伸缩活动且活动总是以破裂处开始,每分钟达62次,正常虫体平均每分钟伸缩23次。
1.1.2.2.胆碱酯酶活力的影响:查传龙等按Buediimg(1967)改良的koelle-Gomori-Doug-glas乙酰胆碱酯酶组织化学定位技术,底物浓度Asch I 8mg/ml,Bsch I 9.1mg/ml;均在室温下孵育9-15min,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封片,镜下观察虫体神经系统酶反应强度。各组虫体乙酰胆碱酯酶反应强度,及其在肝吸虫神经系统分布的变化(见表4)。槟榔组与正常虫体组相似,均呈阳性反应。胆碱酯酶抑制剂毒扁豆碱组虫体神经系统,除咽下神经节(脑神经节)极弱阳性外,其它神经组织的酶反应均为阴性。
1.2.对血吸虫肝移作用的影响 :浙江医科大学药学系药理学教研室报道,槟榔煎剂(每1ml相半于药材4g)具有促使小鼠体内血吸虫肝移作用。选取体重20g左右的小白鼠,每鼠经腹部皮肤接种日本吸血虫尾蚴35条。于接种后35-36天进行槟榔促血吸虫肝移作用之观察。将感染小鼠分成5组,分别以灌胃器给予各种药物,给药后经不同时间将小鼠杀死,在门静脉残端和肠系膜静脉中的血吸虫数,计算各组小鼠平均每鼠含虫数和平均肝区数占总虫数的百分率,并将此百分率进行组间差异的显着性测验,结果(见表5)表明,服槟榔煎剂的血吸虫鼠平均肝区虫数占总虫数百分率显着高于对照组病鼠。服槟榔煎剂8小时后杀死的病鼠肝区虫数的百分率显着低于服同剂量槟榔煎剂而于1.5小时后杀死的病鼠。而槟榔加阿托品组病鼠肝区虫数占总虫数的百分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着差异。同时还采用槟榔煎剂与呋喃丙胺合并治疗感染血吸虫尾蚴的病兔,结果表明有协同作用。证实槟榔碱2×10-7mol/L与15x10-6mol/L浓度,均有麻痹曼氏血吸虫吸盘与体肌的作用。
1.3. 对绦虫、蛲虫、蠕虫、蛔虫的作用:体外实验表明,30%槟榔煎剂40分钟可使犬短小绦虫强直乃至死亡。1-2%去鞣酸的槟榔提取物可使猪肉绦虫、牛肉绦虫与短小绦虫呈驰缓性麻痹,头节与未成熟节片比成熟节片敏感,其麻痹作用部位可能在神经系统而不在肌肉。但牛肉绦虫敏感性较差,可能系孕卵节片较大之故。槟榔煎剂对鼠蛲虫也具有麻痹作用,25%浓度45min可使鼠蛲虫呈抑制状态,但置入任氏液中后30分钟,有60%的鼠蛲虫可恢复活动。槟榔50%水-丙酮提取物对犬蛔虫蚴体具有很强的杀灭活性,可出现爆裂性效应,而槟榔热水提取物的作用较弱。槟榔的直链脂肪酸亦有较强的杀犬蛔虫蚴体活性,其中以月桂酸(十二烷酸)的活性最强,碳链短于6碳者无活性,碳链数超过13时,活性迅速下降。体内实验表明,槟榔与南瓜子均能引起绦虫瘫痪,配合使用有协同作用。给猫服48.5mg槟榔碱铋碘化合物可驱出猫带形绦虫与犬复殖孔绦虫。槟榔煎剂可驱出小鼠短小膜壳绦虫,亦可驱出蛲虫。氢溴酸槟榔碱0.4mg/kg ig有95%排蠕虫效果。
2.对胆碱受体的作用:槟榔碱具有兴奋M胆碱受体的作用,嚼食槟榔可使胃肠平滑肌张力升高,增加肠蠕动,消化液分泌旺盛,食欲增加。槟榔煎剂9.98g/kg,平均开始下泻时间为65分钟,下泻次数为5.4次,故可促进虫体排出。槟榔水提醇沉法制成的20%的注射液对犬或猫的离体或在体胆囊均能兴奋胆囊肌,引起强有力的收缩作用,并与同实验给予乙酰胆碱作用一致。若与大黄注射液合用,能增强总胆管收缩力,加速胆汁排出,提示槟榔的拟胆碱作用有利于总胆管内结石的排出。槟榔碱可使兔心率减缓与冠状动脉、子宫平滑肌收缩。尚有增强阿托品对小鼠下肢血管的收缩作用。槟榔碱也能兴奋N-胆碱受体,表现为兴奋骨骼肌、神经节与颈动脉体。而对中枢神经系统尚有拟胆碱作用。小鼠scl0mg/kg氢溴酸槟榔碱衍生物可使流涎与震颤。猫iv小量槟榔碱可引起皮层惊醒反应,阿托品可减少或阻断这一作用。小鼠sc槟榔碱可减轻由四氢戊二烯(PenteTCMLIBazole)引起的惊厥或脑外伤引起的记忆减退。另有报道曼氏血吸虫肌肉中存在胆碱能受体,槟榔碱可通过对这类受体作用使吸虫麻痹,而阿托品能阻断此作用。
3.抗病原微生物作用:曹仁烈等报道槟榔水浸剂(l :1)对许兰氏黄癣菌与堇色毛癣菌等皮肤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鸡胚实验表明槟榔有抗流感病毒作用,体外作用的MIC为0.08mg/ml,体内作用的MIC为25mg/胚。王善源认为槟榔抗病毒的活性物质可能与所含鞣质有关。小鼠感染流感病毒PR8,从鼻孔滴入槟榔浸出液并加入饮水中服用,对抗流感病毒有一定效果。最近Fukuchi,A.等报道从槟榔种子中分得多种杀病毒物质(NF-861、NF-86 ⅡNPF-861A、NPE-861B、NPF-86 Ⅱ A和NPF-86 Ⅱ B),它们的硫酸盐己投入批量生产,由其制成的片剂可用于治疗病毒感染性人类免疫缺陷疾病。
4.抗高血压作用:Inokuchi,Jinichi等报道从槟榔种子中分离得到的Areca Ⅱ-5-C 物质体外试验具有明显抑制血管紧张肽转移酶(ACE)的活性。给自发高血压SHR大鼠po或iv Areca Ⅱ-5-C 物质,以疏基甲基氧丙基左旋脯氨酸(Captopril)作对照,结果表明,po Areca Ⅱ-5-C 具有持续抗高血压作用,并显示量效关系,100mg/kg和200mg/kg的Areca -Ⅱ-5-C 与 30-100mg/kg的疏基甲基氧丙基左旋脯氨酸相当;iv10和15mg/kg Areca Ⅱ -5-C 产生快速而显着的降血压作用,其作用强度15mg/kg Areca Ⅱ-5-C 是相同剂量Captopiil的3倍,虽然iv 50mg/kg Areca Ⅱ-5-C 对去甲肾上腺素、缓激肽和乙酰胆碱几无反应,但对血管紧张肽Ⅰ和Ⅱ的升压反应则产生量效抑制作用,提示Areca Ⅱ-5-C 可成为一良好的降血压药物。
5.抗癌作用:从槟榔所得的聚酚化合物对艾氏腹水癌有显着的抑制作用,对Hela细胞有中度细胞毒作用。
6.其它作用:槟榔乙酸乙酯提取液对大鼠妊娠子宫能引起痉挛。槟榔粗提物对5'-核苷酸酶的抑制作用强于对其它磷酸脂酶的作用,大鼠巨噬细胞可直接被激活。
用量:内服:煎汤,4.5~9g(如单味驱虫,可用至60~90g);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研末凋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