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燕
除湿热,利小便,退目翳。用于小便不利,白带,外用治角膜云翳。
①治伤寒小便不通,小腹胀满:石燕火煅为末。葱白汤调下一字。(《小儿卫生总微论方》石燕散)②治小便淋痛:石燕子七枚(捣黍米大),新桑根白皮三两(锉)。拌匀,分作七贴。每贴用水一盏,煎七分,空心、午前各一服。(《简要济众方》)③治血淋心烦:石燕子、商陆、赤小豆、红花等分。为末。每服-钱,葱白汤调下。(《圣惠方》)④治沙石淋痛不可忍:石燕子(烧令通赤,水中淬一两次,捣研水飞,焙干)、滑石、石苇(去毛)、瞿麦穗各一两。为末,糊丸如梧桐子大。煎瞿麦、灯心汤下十丸,食前服,日二、三。(《三因方》石燕丸)⑤治赤白带下,多年不止:石燕一枚。磨水服。(《徐氏家传方》)⑥治久患肠风痔漏,一、二十年不差,面色虚黄,饮食无味,及患脏腑损伤,多患泄泻,暑月常浑不止,及诸般淋沥,久患消渴,妇人月侯湛浊,赤白带下,多年不差:用石燕温水磨服,如弹丸大者一个,分三服,大小以此为准,晚食前更一服。若欲作散,须研细,水飞过,取白汁如泔乳者,澄,去水,曝干。每服半钱至一钱,清饭饮调下,温水亦得。(《灵苑方》)⑦治拳毛倒睫:石燕子一对。磨水点搽眼。先以镊子摘去拳毛,乃点药,后以黄连水洗之。(《乾坤生意》)⑧牢牙止痛:石燕三对(火煅醋淬七次),青盐、乳香各一两,细辛半两。为末揩之,荆芥汤漱口。一方去乳香、细辛,加麝香。(《纲目》)
1.《纲目》:疗眼目障翳。石燕性凉,乃利窍行湿热之物。宋人修《本草》,以食钟乳禽石燕,混收入此石燕下,故世俗误传此石能助阳,不知其正相反也。

2.《唐本草》:以水煮汁饮之,主淋。

3.《本草拾遗》:主消渴,取水牛鼻和煮饮之。

4.《医学入门》;偏治年久肠风痔漏,煮汁饮之。

5.《玉揪药解》:利水通经,止带,催生。治淋沥热涩,尿血便秘,消渴,带下,痔漏。

6.《医林纂要》:功同石蟹,能祛风去瘀。

清热、利尿作用。
用量:1.5~3g;外用磨水点眼。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医药网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链接:医药研究数据| 医药资料| SDA药品评审中心| 中医网| 中药处方系统| 爱视立眼贴
专业提供药品信息、药品招商、药品代理、保健品招商、医药原料采购供应的中国药品信息网站平台
版权所有 © 2003-2028 盗冒必究  客服热线:0575-83552251 / 13754370441  QQ客服:药品信息客服
浙ICP备16010490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22093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浙)-经营性2023-0215 浙公网安备:330683240604819103159
 医药代理商群1: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医药代理商群2: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2医药代理商群3: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