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子
清热,润肺,止渴。治热渴,咳嗽,吐血,口疮。①《别录》:"主通鼻耳气,肠澼不足。""软熟柿解酒热毒,止口干,压胃间热。"②《千金·食治》:"主火疮,金疮,止痛。"③崔禹锡《食经》:"主下痢,理痈肿,口焦,舌烂。"④孟诜:"主补虚劳不足。"⑤《日华子本草》:"润心肺,止渴,涩肠,疗肺痿,心热,嗽,消痰,开胃。亦治吐血。"⑥《嘉祐本草》:"红柿补气,续经脉气。醂柿涩下焦,健脾胃气,消宿血。"
①治地方性甲状腺肿:柿未成熟时,捣取汁,冲服。(江西《中草药学》)②治桐油中毒:柿子或柿饼二至三个内服。(江西《草药手册》)
①《本草经疏》:"鼻者肺之窍也,耳者肾之窍也,二脏有火上炎,则外窍闭而不通,得柿甘寒之气,俾火热下行,窍自清利矣。肺与大肠为表里,湿热伤血分,则为肠辩不足,甘能益血,寒能除热,脏气清而腑病亦除也。"

②《随息居饮食谱》:"鲜柿,甘寒养肺胃之阴,宜于火燥津枯之体。以大而无核,熟透不涩者良。或采青柿,以石灰水浸透,涩味尽去,削皮噉之,甘脆如梨,名曰绿柿。"
治疗慢性气管炎:用柿子浸出液制成无菌水溶液(每2毫升含柿子0.6克),于膻中、定喘、肺俞、天突穴行穴位注射。每穴注0.3~0.5毫升,每次取1~2穴,交替取穴。每日或隔日1次,7次为一疗程。治疗194例,近期控制71例(36.5%),显效66例(34%),好转51例(26.2%),无效6例,总有效率96.7%。据观察,本品具有祛痰、镇咳作用,且祛痰强于镇咳。但注射时有疼痛感,去除蛋白后则疼痛轻微。
口服柿子可促进血中乙醇之氧化。新鲜柿含碘量高,故可制成某种制剂(去除蛋白质及胶性物质),用于甲状腺疾患。
用量: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医药网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链接:医药研究数据| 医药资料| SDA药品评审中心| 中医网| 中药处方系统| 爱视立眼贴
专业提供药品信息、药品招商、药品代理、保健品招商、医药原料采购供应的中国药品信息网站平台
版权所有 © 2003-2028 盗冒必究  客服热线:0575-83552251 / 13754370441  QQ客服:药品信息客服
浙ICP备16010490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22093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浙)-经营性2023-0215 浙公网安备:330683240604819103159
 医药代理商群1: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医药代理商群2: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2医药代理商群3: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