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润肺;生津;解毒。主咳嗽;吐血;热渴;口疮;热痢;便血
1.《本草经疏》:鼻者肺之窍也,耳者肾之窍也,二脏有火上炎,则外窍闭而不通,得柿甘寒之气,俾火热下行,窍自清利矣。肺与大肠为表里,湿热伤血分,则为肠澼不足,甘能益血,寒能除热,脏气清而腑病亦除也。
2.《随息居饮食谱》:鲜柿,甘寒养肺胃之阴,宜于火燥津枯之体。以大而无核,熟透不涩者良。或采青柿,以石灰水浸透,涩味尽去,削皮噉之,甘脆如梨,名曰绿柿。
3.《别录》:主通鼻耳气,肠澼不足。软熟柿解酒热毒,止口干,压胃间热。
4.《干金·食治》:主火疮,金疮,止痛。
5. 崔禹锡《食经》:主下痢,理痈肿,口焦,舌烂。孟诜:主补虚劳不足。
6.《日华子本草》:润心肺,止渴,涩肠,疗肺痿,心热,嗽,消痰,开胃。亦治吐血。
7.《嘉佑本草》:红柿补气,续经脉气。醂柿涩下焦,健脾胃气,消宿血。
口服柿子可促进血中乙醇之氧化。新鲜柿含碘量高,故可制成某种制剂(去除蛋白质及胶性物质),用于甲状腺疾患。
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