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油
探吐风痰。外用治疥癣,臁疮,汤火伤,冻疮皲裂。①《本草拾遗》:"摩疥癣虫疮,毒肿。"②《日华子本草》:"敷恶疮疥及宣水肿。"③《纲目》:"涂胫疮、汤火伤疮;吐风痰喉痹,及一切诸疾,以水和油,扫入喉中探吐。"
①治血风臁疮:㈠胡粉(煅过,研)、桐油调作隔纸膏贴之。㈡船上陈桐油石灰(煅过)、人发(拌桐油炙干)。为末,仍以桐油调作膏,涂纸上,刺孔贴之。(《简便单方》)②治慢性溃疡:桐油、鲜桑白皮适量。捣烂,敷于创面,干后再换,直至痊愈为止。(《草医草药简便验方汇编》)③治脚肚风疮如癞:桐油、人乳等分。扫数次。(《濒湖集简方》)④治酒齄赤鼻:桐油入黄丹、雄黄敷之。(《摘元方》)⑤治冻疮皲裂:桐油一碗,发一握。熬化瓶收,每以温水洗令软,敷之。(《救急方》)⑥解砒石毒:桐油三升灌之,吐即毒解。(《华佗危病方》)⑦治被火灼伤:桐油、石灰。先将石灰搅水澄清,取清水,入桐油数滴,急以竹枝搅之,半时起白色胶质,敷患部,清快异常。(《中医科学》(4):63,1936)⑧治指疔:用纱布浸桐油包患处;或将患指浸泡在桐油内。(《贵州草药》)

①治疗外科炎症

以桐油和石膏粉调敷患处。如用药及时,对急性化脓性炎症有促使其吸收消退或局限的作用。据65例各种软组织急性炎症的观察结果,用药1~10天后有46例炎症完全消失,6例炎症局限,症状好转;13例脓肿缩小,自行破溃或经小型切开引流而痊愈。用于急性阑尾炎11例,于3~14天全部治愈;阑尾脓肿17例,除1例形成弥漫性腹膜炎而死亡外,其余均在7~15天治愈;慢性盆腔附件炎13例,均于3~6天痊愈;其他如膈下脓肿、腹腔脓肿、急性胆囊炎、局限性腹膜炎、扁桃体脓肿、齿槽脓肿等,用药后亦有良好效果。治疗过程中,须根据病情需要结合其他疗法,如应用抗菌素、输液、输血等。对已经成熟的脓肿或业已切开引流者,及急性穿孔性阑尾炎、阑尾脓肿溃破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弥漫性腹膜炎,应及时采取手术或其他方法治疗。制剂及用法:以桐油30~40毫升与生石膏粉100克混和,调匀后涂于纱布或油纸上,外敷患处。腹腔炎症则敷于病变部位的腹前壁上;盆腔附属器官炎症敷于下腹,或采用阴道坐药方法;扁桃体炎及齿槽脓肿等敷于下颌部。敷药宽度必须超出炎症浸润范围。根据病情轻重每日换药1~3次

②治疗灼伤

力求在灼伤后10分钟内,把灼伤的肢体浸泡于桐油桶里,浸泡时间以病人患肢离开油桶后疼痛消失或只有轻微灼感为止。浸泡后用消毒纱布沾生桐油敷贴患处,每天更换1次,至创面干燥为止。试治9例,浸泡后灼伤处周围红肿明显缩小,起泡也减少。Ⅲ度灼伤焦痂干燥后脱落自愈。没有出现感染,且愈后瘢痕柔软,不引起功能障碍。

③治疗寻常疣

先用缝衣针或小刀将疣的表面轻轻刮破,随即将油桐果的胶汁滴在疣面,听其自然干涸结痂,自行脱落。如患处脱痂后,仍有部分疣组织尚未脱落者,再滴药1~2次,以愈为度。滴药后不要用水洗涤患处,以免影响结痂。治疗8例,除1例多发性滴药3次未效外,其余7例单纯性经滴药1~3次均脱落,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用量:外用:涂擦、调敷或探吐。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医药网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链接:医药研究数据| 医药资料| SDA药品评审中心| 中医网| 中药处方系统| 爱视立眼贴
专业提供药品信息、药品招商、药品代理、保健品招商、医药原料采购供应的中国药品信息网站平台
版权所有 © 2003-2028 盗冒必究  客服热线:0575-83552251 / 13754370441  QQ客服:药品信息客服
浙ICP备16010490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22093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浙)-经营性2023-0215 浙公网安备:330683240604819103159
 医药代理商群1: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医药代理商群2: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2医药代理商群3: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