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镇痉,明目,杀虫。治热黄,暑泻,小儿惊痼,疳疾,蛔虫痛,目翳,喉痹,鼻蚀,疔痔恶疮。①《药性论》:"主小儿五疳,杀虫,治恶疮。"②《唐本草》:"疗时气热盛变为黄疸,暑月久利,疳匿心痛。"③《日华子本草》:"治疳疮,耳鼻疮,及诸疳疾。"④《医学入门》:"点眼去翳开盲。涂恶疮、痔瘘。"⑤《纲目》:"退热,清心,平肝,明目去翳,杀蛔、蛲虫。"⑥《本草述》:"治喉痹。"⑦《本草求原》:"治蓄血,血淋。"⑧《随息居饮食谱》:"治疔疽。"
①治小儿惊痫:熊胆二大豆许,和乳汁及竹沥服。并得去心中涎。(《食疗本草》)②治小儿一切疳疾,心腹虚胀,爱食泥土,四肢壮热:熊胆一钱(研),麝香半钱(研),壁宫一枚(去头、足、尾,面裹煨熟,研),黄连(去须,取末)一钱。上同研极细,以蟾酥和丸,黍米大。每服五丸,米汤送下。量大小加减,无时。(《小儿卫生总微论方》熊胆麝香丸)③治疳羸瘦:熊胆、使君子仁各等分。研细,放人瓷器中,蒸熔,宿蒸饼,就丸麻子大。米饮送下二十丸,无时。(《小儿卫生总微论方》熊胆丸)④治小儿奶疳,黄瘦体热心烦:熊胆一分,青黛半两,蟾酥半两,黄连末半两,牛黄一分。上药,都研如粉,以猪胆汁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以粥饮下五丸,日三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圣惠方》)⑤治蛔心痛:熊胆如大豆,和水服。(《外台》)⑥治目赤障翳:熊胆少许。化开,入冰片一、二片,铜器点之。或泪痒,加生姜粉些须。(《齐东野语》熊胆丸)⑦治五痔十年不瘥:涂熊胆,取瘥止。(《千金方》)⑧治风虫牙痛:熊胆三钱,片脑四分。上为末,用猪胆汁调搽患处。(《摄生众妙方》)⑨治小儿府疮蚀鼻:熊胆半分。以汤化,调涂于鼻中。(《圣惠方》)
1.《本草经疏》:熊胆气味与象胆同,其所主亦相似。凡胆皆极苦寒,而能走肝、胆二经,泻有余之热。小儿疳积,多致目内生翳障者,以肝、脾二脏邪热壅滞,则二脏之气血日虚、闭塞日甚故也。用此泻肝、胆、脾家之热,则内邪清而外障去矣。如不因疳证而目生翳障,及痘后蒙闭者,多因肝、肾两虚,宜滋阴、养血、清热为急,诸胆皆不得用。
2.《药性论》:主小儿五疳,杀虫,治恶疮。
3.《唐本草》:疗时时气热盛变为黄疸,暑月久利,心痛。
4.《日华子本草》:治疳疮,真鼻疮,及诸疳疾。
5.《医学入门》:点眼去翳开盲。涂恶疮、痔瘘。
6.《纲目》:退热,清心,平肝,明目去翳,杀蛔、蛲虫。
7.《本草述》:治喉痹。
8.《本草求原》:治蓄血,血淋。
9.《随息居饮食谱》:治疗疽。
1.解痉作用:用小白鼠离体肠管,以乙酰胆碱造成的痉挛,研究了8个地区的熊胆以及野熊、野猪胆的解痉作用,其中以西藏产者解痉效力最强,其他地区所产黑熊胆及日本产琥珀色熊胆解痉效力也较强,解痉作用的主要成分是牛磺熊脱氧胆酸,其解痉原理与罂粟碱相似。
2.抗惊厥作用:熊脱氧胆酸钠 Na-ursodesoxycholate对士的宁引起的小鼠中毒有解毒作用,与鹅脱氧胆酸钠及胆酸钠合用能增强其解毒作用。
3.对心脏的影响:云南墨胆之水溶液对离体蛙心少量兴奋,大量抑制。
4.利胆作用:在猪肝的灌流实验中,胆酸使胆汁流量比对照组增加5倍,但去氧胆酸静注和熊去氧胆酸口服,对胆瘘鼠的胆汁酸增加量没有影响。
5.其它作用:熊胆粉液、天然熊胆液灌胃50mg/kg或100mg/kg,对松节油致热兔有一定的作用;熊胆1:10浓度对流感嗜血杆菌、大肠杆菌、肺炎球菌、甲型链球菌、绿脓假单胞菌、卡他奈瑟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用量:内服:入丸、散,0.15~0.3。外用:研末调敷或点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