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药药网 / 中医药 /常见中药最详细解释及应用
薄荷
别名释义
蕃荷菜(《千金•食治》),菝
、吴菝
(《食性本草》),南薄荷(《本草衍义》),猫儿薄苛(《履巉岩本草》),升阳菜(《滇南本草》),薄苛(《本草品汇精要》),蔢荷(《本草蒙筌》),夜息花(《植物名汇》)。
别名
蕃荷菜;菝;吴菝;南薄荷;猫儿薄苛;升阳菜;薄苛;蔢荷;夜息花
主治
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 本品辛以发散,凉以清热,归于肺经,善清肺卫之风热,为疏散。风热常用之品,故可用治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邪在卫分之发热恶风、头痛、咽喉疼痛、口鼻干燥者,常配金银花、连翘、牛蒡子等,如《温病条辨》银翘散;若温病初得,周身骨节疼痛,肌肤壮热无汗,头痛,背微恶寒,脉浮滑者,可配生石膏、蝉蜕、甘草等同用,如《医学衷中参西录》清解汤;若风热表证以风中为主,见头痛,鼻塞或流清涕,多嚏不已者,可配荆芥穗、木贼、蛇蜕等同用,如《圣济总录》胜金散。
2.风热头痛,伤风咳嗽 《证治汇补•伤风》:“伤于风者,上先受之。”头面居人体之上,肺为脏腑之华盖,故风邪侵犯头面及肺系首先受累,风邪阻滞经络故见头痛,肺失宣肃而为咳嗽。本品质轻上浮,辛散透邪,可祛风外出,芳香透窍,为常用之品。若治风邪头痛,常配川芎、荆芥、防风、白芷等,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川芎茶调散;若用于重伤风,头痛身热,恶风怕冷,鼻塞声重,咳嗽清涕,痰多白清而稀,或咳甚,或无汗而喘,苔薄滑者,可配荆芥穗、杏仁、橘红、百部等,如《重订通俗伤寒论》疏风止嗽汤。
3.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 本品辛以散热,凉以清热,辛凉芳香,常用于热邪壅滞于上的诸多病证。本品凉爽怡人尤为利咽之佳品。若用于内有积热,引起咽喉肿痛,烦躁饮冷,大便秘结者,常配金银花、防风、桔梗、牛蒡子、大黄等同用,如《外科理例》清咽利膈散;若频发咽喉肿痛,口舌生疮者,亦可配桔梗、川芎、甘草、诃子等,如《丹溪心法附余》甘露内消丸;若因风热之邪未解,入里化热,蕴为热毒,而见牙龈肿痛,腮肿而热,口渴舌红,脉浮数者,可配金银花、连翘、生地、牛蒡子等,如《中医喉科学讲义》薄荷连翘汤;《杂病源流犀烛》黄袍散还以本品配黄柏、黄连、冰片等,研细末,吹至患处,治疗口疳、口糜、走马牙疳等。
4.喉痹乳蛾,喉风久嗽 本品功善疏散上焦风热,清头目,利咽喉,理肺气。若用于热毒秽浊之气蕴结于喉所致的白喉、喉痈、喉风或乳蛾肿痛者,均可以本品配金银花、野菊花、土茯苓等清热解毒之品内服治疗,如《中医外科学》清咽消毒剂;亦可以本品配僵蚕、朴硝、白矾、黄连等研末混用,吹于患处,治疗緾喉风、乳蛾、喉痹、重舌、木舌等,如《外科正宗》神效吹喉散;若治緾喉风,声不出者,可配靛花等份,为丸噙化治疗,如《景岳全书》靛花丸;若肺阴不足,干咳少痰或无痰,或咽痒燥咳不止,可重用本品配百部、麦冬、天冬、桑白皮、桔梗等,为丸噙化治疗,如《先醒斋医学广笔记》久嗽噙化丸。
5.目赤肿痛,胞睑赤烂、酒皶鼻 本品质轻向上,疏散风热,既归于肺经,亦归于肝经,故可治疗肝经火热上攻于目之目赤肿痛;亦可用于脾经内有伏热,外受风热侵袭,上攻于目之胞睑赤烂之证;肺开窍于鼻,肺经风热上壅,蕴结于鼻,而成热毒。治之既需疏散风热.又需清解热毒。若用于肝经风热,眼目暴赤,羞明流泪者,多配菊花、川芎、防风、白芷等,如《百一选方》芎菊散;若眼目暴赤,肿痛难开,眵多,并伴有大便秘结,小便赤涩,脉弦实有力者,应配当归、山栀、大黄、川芎等,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洗肝散;本品配以升麻、山栀、赤芍、石膏等,则可治疗脾经伏热,风热乘袭,致生土疳眼,眦部胞睑红肿,甚则出血流脓者,如《审视瑶函》清脾散;若与山茶花、黄芩、山栀、荆芥等配伍,则可用于鼻准发红,甚则延及鼻翼,鼻头增大,表面隆起,高低不平之酒皶鼻证,如《古今医鉴》清肺饮子;或配防风、荆芥、归尾、灯心草等,如《杂病源流犀烛》疏风散,亦可治疗酒皶鼻。
6.风疹瘙痒,荨麻疹 本品辛凉透疹,亦有很好的祛风功效,祛风而止痒。若用于风邪侵袭,皮肤瘙痒不能忍者,可配蝉蜕等份为末,温酒调下,如《景岳全书》二味消风散;若用于荨麻疹瘙痒难忍者,可配牛蒡子、板蓝根、僵蚕、马勃等,如《中医皮肤病学简编》薄荷牛蒡汤。
7.肝气郁滞,胁肋胀痛 本品善入肝经,能疏肝解郁,常与柴胡、白芍、当归等疏肝理气调经之品,治疗肝郁气滞,胸胁胀痛,月经不调之病证,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逍遥散。
8.暑湿吐泻 本品芳香可以辟秽,故还可用于夏令感受暑湿秽浊之气所致的腹痛吐泻等症,常配藿香、枳壳、山楂、连翘等,如《验方金四》薄荷藿香汤。
商业成品规范
商品按产区分为太仓薄荷、杭薄荷等;按采收季节分头刀薄荷和二刀薄荷;按生长分野生薄荷和栽培薄荷。均以叶多、色深绿、味清凉、香气浓者为佳,一般认为太仓的栽培头刀薄荷质最优。
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规定:本品含挥发油不得少于0.80%(ml/g);叶不得少于30%。
注意事项
本品芳香辛散,发汗耗气,故体虚多汗者不宜使用。
采收
大部分产区每年收割2次。第一次(头刀)在小暑至大暑间,第二次(二刀)在寒露至霜降间。应选择晴天,割取全草晒干或晾干,捆成小把,用时润软切段。广东、广西等温暖地区一年可收割3次。
药理作用
1.解热、镇静作用 薄荷醇能加强戊巴比妥钠的中枢抑制作用,缩短巴比妥钠诱导的小鼠入睡潜伏期,降低实验动物体温[1]。
2.抗炎作用 浓薄荷水灌胃对鸡蛋清致大鼠足跖肿胀的肿胀度和肿胀率均明显低于对照,提示薄荷具有抗炎作用[2]。研究发现,提取薄荷油后的薄荷残渣具有良好抗炎作用[3]。
3.抗病毒作用 薄荷油具有体外抗Ⅰ型和Ⅱ型单纯疱疹病毒作用,可能通过干扰病毒包膜结构而产生抗病毒作用[4]。
4.抗氧化作用 薄荷中黄酮类物质对Fenton体系产生的羟自由基具有很好的清除作用[5]。
5.平喘作用 薄荷醇在不改变气流量的情况下,可改善气道的高反应性,进而有缓解哮喘发作的作用[6]。
6.促透作用 薄荷油或薄荷脑局部使用,有良好的透皮,并可促进其他药物如达克罗宁、甲硝唑、氯霉素等的透皮吸收[7-9],促进伊文思蓝透过小鼠血脑屏障,增加血脑屏障通透性[10]。
7.其他作用 此外,薄荷还有清凉、止痒、保肝、利胆、抗肿瘤等作用[11]。
书载药用部份及分布
薄荷,始载于《药性本草》。后代本草均有收载。因其香味强烈,味初如灼,后有凉感,原名菝
,薄荷为其讹音,故名。为唇形科植物薄荷
Mentha haplocalyx Briq. 的干燥地上部分。全国各地均产。主产于江苏苏州、太仓、浙江笕桥,河北安国及江西等地。苏州地区产量大而质优。为我国特产药材之一,产量居世界第一。野生与栽培均有,以栽培者为主,野生质量较差。
评价
1.《药性论》:“去愤气,发毒汗,破血止痢,通利关节。”
2.《备急千金要方》:“主贼风、伤寒、发汗、恶气心腹胀满、霍乱、宿食不消、下气。”
3.《本草纲目》:“薄荷,辛能发散,凉能清利,专于消风散热。故头痛、头风、眼目,咽喉、口齿诸病,小儿惊热,及瘰疬、疮疥为要药。”
4.《本草求真》:“薄荷,气味辛凉,功专入肝与肺。故书载辛能发散.而于头痛、头风、发热恶寒则宜,辛能通气,而于心腹恶气、痰结则治;凉能清热,而于咽喉、口齿、眼、耳、瘾疹、疮疥、惊热,骨蒸、衄血则妙。是以古方逍遥,用此以为开郁散气之具;小儿惊痫,用此以为宣风向导之能;肠风血痢,用此以为疏气清利之法,然亦不敢多用,所用不过二、三分为止,恐其有泄真元耳。”
化学成分
薄荷的主要成分是挥发油、酚类。新鲜薄荷叶中含挥发油0.8%~l%,干茎叶含1.3%~2%。油中主要成分为薄荷醇或薄荷脑,含量约77%~78%。其次为薄荷酮,含量为8%~12%。还含有乙酸薄荷酯、莰烯、柠檬烯、异薄荷酮、蒎烯、薄荷烯酮;酚类成分有异端叶灵、薄荷糖苷等黄酮类化合物及鞣质,迷迭香酸和咖啡酸。
临床报告
1.治疗流感 杜氏用薄荷三花饮(薄荷、青蒿、金银花、菊花、一枝黄花各10g,桂枝2g,将药装入纱布袋,沸水冲泡,容器加盖闷片刻饮服,上下午及晚上各2剂,治疗流感高热,共治100例,速效8例,显效41例,有效30例,无效21例,总有效率79%[12]。
2.治疗咽炎 薄荷水联合α-糜蛋白酶、庆大霉素、地塞米松雾化吸入治疗急性咽炎,疗效确切,较只用西药者效果显著[13]。
3.治疗睑腺炎(麦粒肿) 以芩薄汤(黄芩6g、薄荷3g,疗程3~5日)治疗麦粒肿,共治疗100例,结果痊愈93例,无效7例[14]。
4.治疗急性结膜炎 以车前草(子)50g、薄荷10g,分2次煎汤500~600ml,待药汤凉后用消毒纱布蘸药液洗患眼,洗时拨开上下眼睑,使药液进入眼球结膜,每日1剂,洗3~5次,至痊愈为止。治疗12例红眼病,连洗3~5天痊愈者7例,洗6~7天愈者4例,洗7天以上者1例[15]。
5.治疗胃痛 以薄佩香枳汤(薄荷梗、佩兰梗各15g,九香虫、炒枳壳各10g,瓦楞壳20g,白蔻仁4~12g)随证加减,治疗胃痛,总有效率95.2%[16]。
6.治疗口腔疾病 王氏以口香爽漱口液(丁香、厚朴各1g,薄荷0.5g,金银花1.5g)50ml,分数次漱口,每日2~3次,治疗口臭72例,全部治愈;治疗牙痛23例,治愈率100%[17]。单方鲜薄荷揉搓成泥,敷压于牙龈红肿处,治疗牙龈炎41例,均取得满意疗效[18]。
7.治疗慢性荨麻疹 薄荷15g,桂圆干6粒煎服,每日2次,连服2~4周。治疗40例,显效32例,好转4例,无效4例[19]。
毒性
1.毒性 研究表明,大鼠一次性口服薄荷油2.4ml/kg,可造成急性肝脏毒性[20,21]。
2.中毒症状及机制 大鼠口服过量薄荷油,出现血清TNF-α、IL-6升高,肝组织NF-κB、ICAM-1蛋白表达增强,出现肝细胞脂肪变性、坏死等病理变化,并呈现毒性时效、量效关系。炎症是肝毒性的主要机制之一[20,21]。
3.中毒解救 薄荷临床不良反应报道少见,宜控制用量,可避免毒副作用。
用法用量
3~6g。入煎剂宜后下,其叶长于发汗,梗偏于理气,炒用减少辛散之力,适用于有汗者。
参考文献
[1]陈光亮,佘玉宝,李冬梅.薄荷油及其有效成分药理作用的研究概况[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0,7(2):33-34.
[2]吴论,梅全喜,钟希文,等.浓薄荷水对鸡蛋清致大鼠足跖肿胀影响的实验研究[J].当代医学,2010,16(21):1-2.
[3]张继东,王庆琪.薄荷残渣中化学成分及抗炎作用[J].山东医药工业,2000,19(3):34-35.
[4]王维娜.薄荷油体外抗Ⅰ型和Ⅱ型单纯疱疹病毒活性的研究[J].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2004,19(6):254-255.
[5]陆海峰,黎海妮,唐玉莲,等.薄荷中总黄酮的提取及其对羟自由基的清除作用[J].华西药学杂志,2010,25(5):555-556.
[6]黄人文.薄荷醇雾化剂对轻度哮喘气道高反应性的作用[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1996,16(2):107-108.
[7]王雨人,陆卫,钱海涛.薄荷油对达克罗宁的透皮促进作用[J].天津药学,1994,6(3):15-16.
[8]吴铁,崔燎,陈志东,等.薄荷脑促进甲硝唑经皮渗透作用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1996,31(8):457.
[9]崔燎,吴铁,陈志东,等.薄荷脑促进氯霉素经皮渗透作用研究[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6,16(5):217-218.
[10]徐伟,王宗锐.薄荷醇及冰片对磺胺嘧啶和伊文思蓝在脑中分布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1995,11(6):31-33.
[11]彭蕴茹,钱士辉,石磊,等.薄荷非挥发性提取部位的药理活性研究[J].中药材,2008,31(1):104-107.
[12]杜玉琳,马伟明.薄蒿三花饮治疗流感高热100例[J].河北中医,1991,13(5):6.
[13]邱美英,王桂英.薄荷水雾化吸入治疗急性咽炎的疗效观察[J].社区医学杂志,2011,9(4):29-30.
[14]黄芝英,林正松.芩薄汤治疗麦粒肿100例[J].浙江中医杂志,1996(2):65.
[15]周庆扬,栾谨荣.车前草(子)、薄荷外洗治红眼病好[J].新中医,1985,17(6):47.
[16]石磊.“薄佩香枳汤”为主治疗胃病210例[J].江苏中医药,1992,13(12):33.
[17]王亚楠.口香爽漱口液临床应用[J].河南中医,1996(2):46.
[18]谢长宏,杨贤海.单方薄荷治疗牙龈炎41例[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1,18(3):84.
[19]章杏仙.薄荷桂圆汤治疗慢性荨麻疹[J].福建医药杂志,1980,2(5):6.
[20]刘红杰,金若敏,齐双岩,等.薄荷油致大鼠肝毒性机制研究[J].毒理学杂志,2007,21(4):329.
[21]刘红杰,金若敏,张文斌,等.薄荷油致大鼠肝毒性的时效、量效关系[J].毒理学杂志,2007,21(4):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