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麻
药品名称
拼音/拼音简写
Shengma/SM
别名释义
周升麻(《神农本草经》),周麻(《名医别录》),鸡骨升麻(陶弘景),鬼脸升麻(《本草纲目》),绿升麻(《医学广笔记》)。
别名
周升麻;周麻;鸡骨升麻;鬼脸升麻;绿升麻
主治
1.风热头痛、夹湿外感、麻疹不透 本品辛微甘微寒,辛能升散,有发表透疹之功。用治风热上攻,阳明头痛,可配生石膏、黄芩、白芷等;升麻主入阳明经,故常用于外感风热夹湿之阳明经头痛,额前作痛,呕哕,心烦痞满,多与苍术、葛根、鲜荷叶配伍,如《症因脉治》清震汤;若外感风热夹湿之头面巅顶痛甚的雷头风证,又当与苍术、荷叶同配,如《卫生宝鉴》升麻汤;本品升散发表,宣毒透疹,用于感受时气温疫,头痛发热,麻疹初起,发而不透者,常与葛根、白芍、甘草等同用,如《小儿药证直诀•阎氏小儿方论》升麻葛根汤;若见小儿痘疹,表里有热,大便干结者,又可与犀角(水牛角代)、栀子、大黄等配伍,如《政和本草》引《本草图经》七物升麻丸;若麻疹透发不出,伴有发热咳嗽,烦躁口渴者,又当与葛根、杏仁、桔梗等配伍,如《痘疹活幼至宝》宣毒发表汤。

2.齿痛齿衄、鼻渊鼻衄、口疮咽痛、颜面丹毒、双目赤肿 本品微甘微寒,可泄热解毒,又具升散之力,故善清头面火毒。其归胃、大肠经,尤善清阳明热毒,故常用治胃火上攻,牙龈肿痛、齿衄出血、口舌生疮等症。若肠胃积热之齿肿齿衄,可配黄连、大黄、当归等,如《症因脉治》升麻清胃散;若见风火牙痛,疼痛难忍者,常配川芎、防风、细辛等取效,如《御药院方》升麻散;若见风虫牙痛,齿根动摇,又可与细辛、白芷、荜茇等同用,如《杨氏家藏方》升麻散;若见牙龈遍肿,连及咽喉、耳内肿痛之骨槽风者,配以桔梗、连翘、射干等药,如《外科大成》升桔汤;若因风毒侵袭阳明,血凝不利,鼻额间痛,或连口唇、颊车、发际皆痛之鼻渊者,可与犀角(水牛角代)、防风、白芷、羌活等配伍,如《普济本事方》犀角升麻汤;若因脾胃积热,引起鼻衄者,可配黄连、干葛、石膏等,如《症因脉治》清胃汤;本品有升浮之性,可载其他清热药上升以达病所,常用于口疮治疗。若胃火亢盛,口热生疮者,配以黄连,共为末,绵裹,含咽汁,如《备急千金要方》黄连升麻散;若见热病口疮,壮热头痛,心神烦躁者,当配清热解肌退热之品,取升麻辛凉透热及甘寒清热之功,如《太平圣惠方》川升麻散中川升麻配柴胡、知母、大青叶等;若感疫疠之气,暴发两目红肿疼痛,伴恶寒发热者,可与葛根、川芎、防风等配伍,如《审视瑶函》升麻干葛汤;若因胃肠积热,循经而上,出现颜面丹毒或痈肿者,又当与芒硝、栀子、黄芩等同用,如《备急千金要方》升麻搨汤;若因阳毒蕴结于咽喉,上攻于头面,出现面赤斑斑如锦纹,咽喉痛,吐脓血者,可配鳖甲、当归、雄黄等,如《金匮要略》升麻鳖甲汤。

3.骨蒸潮热、肺气壅滞、肝郁气滞、吐血 本品辛散升浮,功可透发散热,故可用于温热病阴虚虚烦潮热之症,常配栀子、柴胡、生地黄等,如《类证活人书》栀子升麻汤;因其入肺,具有宣散之性,又常配伍桔梗、川芎、桑白皮等,用于治疗肺气壅滞的语声不出、胸满短气、涎嗽喘闷、咽喉噎塞之证,如《御药院方》发声散;本品辛散升浮,可助气机条达,故有舒达肝郁之功,常与柴胡、川芎、香附等伍用,治肝郁气滞,呕吐酸水或阳痿不起之证,如《杂病源流犀烛》达郁汤;本品虽非大苦大寒之品,不应用于大热烦躁之症,但因其轻清宣散,疏达透表,给邪以出路,使热从表而走,因而亦用于大热烦躁恍惚,头目不利之症,常配羚羊角屑、柴胡、栀子、牛黄等,如《太平圣惠方》升麻汤;然本品既可辛散邪气,又可升提阳气,故具有升阳散火之功,常配葛根、人参、柴胡、独活、羌活等,用于因血虚或胃虚过食生冷,阳气郁遏于脾,肌肤灼热,或骨蒸潮热之症,如《内外伤辨惑论》升阳散火汤;本品甘寒,清热而又能润胃燥,常与赤芍、生地、黄连等配伍,用于胃热出血,如《古今医鉴》清热解毒汤;此外,尚与常山、蜀漆同用,治疗疟疾,如《外台秘要》常山散。

4.气虚下陷、久泻脱肛、子宫脱垂 本品入脾胃经,善引清阳之气上升,而为升阳举陷之要药,故常用治气虚下陷、久泻脱肛,胃、子宫等内脏下垂证,多与党参、黄芪、柴胡等同用,共收培补举陷之功,如《脾胃论》补中益气汤;若胸中大气下陷,气短不足以吸,又常以本品配柴胡、黄芪、桔梗等同用,如《医学衷中参西录》升陷汤;若出现气虚下陷,气不摄血,血崩血脱,亡阳垂危等证,需以本品配伍人参、黄芪、白术等,如《景岳全书》举元煎;若出现阳气虚寒者,应在举元煎的基础上加肉桂、附子、干姜等;脾胃气虚,久则气陷,肛门下坠及脱肛便血者,宜以本品配伍川芎、归身、人参、黄芪等,如《医林绳墨大全》提肛散;若因内伤服用大黄、牵牛等泻下药,泄泻过多,腹中痛甚者,以本品配伍柴胡、黄芪、草豆蔻等,补气升阳,和中止痛,如《兰室秘藏》升麻补胃汤。

5.肾虚下陷,遗精漏精 本品与人参、黄芪同用,补脾升阳,补后天以养先天,加杜仲、枸杞子、补骨脂等,脾肾双补,用于遗精日久,肾虚下陷,玉门不闭,不时漏精之病证,如《医学入门》神芎汤。

6.湿热内蕴,肢重体倦、腹痛下利 湿邪所生,缘脾不升,胃不降。湿邪已生,亦影响脾之清气运行,故湿邪为患,应佐以升阳之法。本品善引清阳之气上升,为升清之要药。故可用于湿热内蕴,脾气不足,两腿麻木,沉重无力,多汗喜笑,口中涎下,身重如山之病证,常配苍术、黄柏、柴胡、黄芪等药,如《兰室秘藏》除湿补气汤;若用于伤寒夹热,腹痛下利者,又当以本品配黄连、白芍、黄柏等,如《圣济总录》升麻黄连汤。

7.妇人转胞,小便不通 本品常配黄芪、柴胡等,借黄芪之力而升提清阳,借柴胡之力而调畅气机。妇人转胞缘气虚而气滞,小便滴沥不通者,可用上述配伍治疗,如《医学衷中参西录》升麻黄芪汤。

8.老年中风 年老体虚,正气不足,虚邪贼风,乘虚而入,而为中风。治之宜益气扶正,疏风散寒。本品一方面可升提清阳以助正气,另一方面可辛散邪气归于阳明,配以葛根、人参、秦艽、防风等,用于风寒客于手足阳明经,口眼斜,恶风恶寒,四肢拘急之老年中风证,如《卫生宝鉴》秦艽升麻汤。

9.气血不足,疮毒塌陷 本品升阳益气而益血,为补益气血的枢机之品。常配黄芪、人参、白芍、甘草等药,用于忧思过度,饮食失节,气血两虚之面色黧黑、气短,如《医学入门》升麻顺气汤;本品还可用于气血不足,无力托邪外出之疮毒塌陷,常配黄芪、当归、连翘、葛根等,如《兰室秘藏》升麻托黑汤;其升提之性,亦可用于阴虚血燥伴见大便不通,常配熟地、生地、当归、大黄等,如《兰室秘藏》润燥汤,升清以促生化之源。

10.黄水疮、雀斑、粉刺、䵟䵳、瘭疽 本品清热解毒,与金银花、连翘、当归、赤芍等配伍,用于黄水疮,如《医宗金鉴》升麻消毒饮;本品还可配伍犀角(水牛角代)、羌活、川芎、防风等,清热解毒,活血祛风,用治雀斑、粉刺、䵟䵳等病,取其清热解毒及载药上行的作用,如《医宗金鉴》犀角升麻丸;本品配射干、大黄、羚羊角屑等,用于治疗瘭疽肿痛不可忍者,取其清热解毒作用,如《太平圣惠方》射干散。
商业成品规范
商品按其来源和产地分为:川升麻(升麻),北升麻(兴安升麻),关升麻(三叶升麻)三种。以个大、外皮绿黑色,无细根,断面深绿色者为佳。以川升麻为良。

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规定: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阿魏酸(C10H10O4)不得少于0.10%。
注意事项
本品辛散力强,一般风热感冒,麻疹已透,以及阴虚火旺,肝阳上亢者,均当忌用。
采收
春、秋采挖,除去地上茎苗和泥土,晒至须根干时,用火燎或用竹筐撞去须根,晒干,润透切片,生用或蜜制用。炙升麻:取炼蜜,用适量开水稀释后,加入升麻片拌匀,闷透,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不粘手时,取出放凉。
药理作用
1.抗炎作用 升麻提取物具有抑制大鼠腹腔肥大细胞组胺释放的活性,抑制佛波醇酯和钙离子通道(A23187)诱导的人肥大细胞白血病细胞系HMC-1细胞中IL-4、IL-5和TNF-α mRNA的表达[1]

2.镇痛、镇静作用 采用小鼠福尔马林(甲醛溶液)致痛反应、热板法、醋酸扭体实验和小鼠自发活动及举双肢法显示,升麻及兴安升麻均有镇痛和镇静活性,且其镇痛和镇静作用经过蜜制后显著增强[2]

3.抗肿瘤作用 MTT法检测体外升麻总苷对人肿瘤细胞有增殖抑制作用,体内实验显示升麻总苷对小鼠S180和裸鼠体内移植人肺腺癌A549有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与诱导凋亡作用[3]

4.其他作用 此外,升麻皂苷还具有体外抑制艾滋病毒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细胞膜的核苷转运过程,导致病毒在宿主细胞内自身DNA合成受限,病毒产量下降,而起抑制作用[4]
功效
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
书载药用部份及分布
升麻,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历代本草均有收载。因其叶似麻,其性上升,故名。为毛茛科植物大三叶升麻 Cimicifuga heracleifolia Kom.、兴安升麻 Cimicifuga dahurica(Turcz.)Maxim. 或升麻 Cimicifuga foetida L. 的干燥根茎。川升麻(升麻、西升麻),主产于陕西雒南、西方,四川南坪、西昌、灌县,青海互助、湟中。此外,云南、甘肃、河南、湖北也产。北升麻主产于黑龙江及河北承德、龙关、张家口,山西大同,内蒙古集宁、凉城。关升麻主产于辽宁本溪、铁岭、风城,吉林永吉、桦甸及黑龙江等地。多为野生,也有栽培品种。
评价
1.《神农本草经》:“升麻,味甘、平,主解百毒,……辟温疫瘴气,邪气蛊毒。”

2.《医学启源》:“升麻,若补其脾胃,非此为引不能补。若得葱白、香芷之类,亦能走手阳明、太阳,能解肌肉间热,此手足阳明伤风之药也。《主治秘要》云,其用者有四:手足阳明引经一也;升阳于至阴之下二也;治阳明经分头痛三也;去皮肤风邪及至高之上四也”。“脾痹非升麻不能除。”

3.《本草纲目》:“升麻引阳明清气上行,柴胡引少阳清气上行,此乃禀赋素弱、元气虚馁及劳役饥饱、生冷内伤,脾胃引经最要药也。升麻葛根汤,乃发散阳明风寒药也,时珍用治阳气郁遏及元气下陷诸病、时行赤眼,每有殊效。大抵人年五十以后,其气消者多,长者少,降者多,升者少,秋冬之令多之。”

4.《本草正》:“升麻,凡痈疽痘疹,阳虚不能起发及泻痢崩淋,梦遗脱肛,阳虚下陷之类,用佐补剂,皆所宜也。若上实气壅,诸火炎上及太阳表证,皆不宜用。若其味苦气散,若血气太虚,及水火无根者,并不可用。”

5.《药品化义》:“升麻,善提清气,少用佐参、芪升补中气。柴胡引肝气从左而上,升麻引胃气从右而上,入补中益气汤有鼓舞脾元之妙,使清阳之气上升而浊阴之气下降。”

6.《本草求真》:“升麻,似与葛根一类,但此辛甘微苦,能引葱白入肺,发散风寒出汗,引石膏能治阳明顶巅头痛、齿痛,引参、芪能入脾胃补脾,且同柴胡能引归、芪、白术甘温之药以补卫气之散而实其表。不似葛根功专入胃,升津解肌而不能引诸药以实卫气也。但升麻佐于葛根,则入阳明生津解肌有效,同柴胡升气,则柴胡能升少阳肝经之阳,升麻能升阳明胃经之阳,一左一右,相须而成。”
化学成分
升麻中的主要化学成分为三萜多氧化物及色原酮、酚酸等。其三萜类衍生物有升麻(烯)醇,升麻环氧醇苷,升麻苷,乙酰升麻醇木糖苷等;酚酸类化合物有:咖啡酸,阿魏酸,异阿魏酸等;其他成分有水杨酸、鞣质、树脂、升麻碱、升麻素、升麻苷等。
临床报告
1.治疗胃下垂 用开胃合剂(升麻、枳壳各15g水煎而成),每日2次分服,随证加减,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50例,结果痊愈10例,显效9例,有效24例,无效7例[5]

2.治疗子宫脱垂 李氏报道用升麻4g(研末)、鸡蛋1个,先将鸡蛋顶端钻一黄豆大小圆孔,再将药末放入蛋内搅匀,取白纸一块蘸水将孔盖严,口向上置于蒸笼内蒸熟,去壳内服。2次/日,10天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停服2天,然后再服。共治疗120例中青年患者,病程最短为半年,最长为10年,其中Ⅰ度脱垂者63例,Ⅱ度脱垂者51例,Ⅲ度者6例。结果经3个疗程治愈者104例,显效12例,无效4例[6]

3.治疗崩漏 倪氏以升陷汤加减(生黄芪、知母、柴胡、升麻、桔梗)治疗中气下陷型崩漏10例,疗效满意[7]

4.治疗药物性肝病 升麻葛根汤(升麻30~60g、葛根30g、赤芍30g、甘草10g)随证加味治疗药物性肝病27例,治愈16例,有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9%[8]

5.治疗急性鼻窦炎 谭氏以升麻解毒汤加减(升麻6g、葛根15g、赤芍12g、黄芩12g、苍耳子10g、生甘草6g等)治疗急性鼻窦炎48例,结果痊愈40例,好转2例,无效6例。痊愈者中,最少服药2剂,最多30剂,服药15剂以内者30例,随访半年,复发者3例[9]

6.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升麻葛根汤(升麻10g、葛根20g、白芍30g、甘草10g、紫草30g)随证加味内服,6天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3个疗程,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26例,结果26例均获痊愈,总有效率为100%[10]

7.治疗湿疹 以升麻消毒饮(升麻10g、当归20g、赤芍10g、金银花20g、连翘20g、牛蒡子10g、栀子15g、羌活15g、白芷10g、红花10g、防风15g、甘草10g、桔梗15g)内服,合自制湿疹膏[主要成分黄连、黄柏、黄芩、氯苯那敏(扑尔敏)、凡士林]外用,治疗湿疹疗效显著,见效快,无毒副作用[11]

8.治疗荨麻疹 用升麻鳖甲汤(升麻15g、当归10g、蜀椒10g、甘草15g、炙鳖甲12g、雄黄5g)治疗顽固性荨麻疹,疗效显著[12]

9.治疗口腔疾患 用升麻银翘汤(升麻15g,金银花、连翘各30g),轻症每天1剂,水煎含漱及内服各半,重症每天2剂含漱及内服各1剂,治疗口腔黏膜扁平苔藓,屡有效验,尤其止痛更为显著[13]

10.其他 亦有报道升麻、葛根用于治疗骨髓炎、肝炎、颜面神经麻痹、高血压、末梢神经炎等取效[14]
归经
归肺、脾、胃、大肠经。
性味
辛、微甘,微寒。
毒性
用法用量
煎服,3~10g。发表透疹解毒宜生用,升阳举陷固脱宜制用。
详细内容
参考文献
[1]吴德松,卿晨.升麻药理学活性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09,15(6):918-920.

[2]曹丽,孙虹,李展,等.不同品种的升麻蜜制前后药理活性的比较[J].中药材,2007,30(12):1561-1563.

[3]曹丽,杨卫彬,潘瑞乐,等.兴安升麻总苷抗肿瘤药效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8,15(12):31-33.

[4]林新,蔡有余,肖培根.兴安升麻皂甙体外SIV抑制作用及其机制[J].华西药学杂志,1994,9(4):221-224.

[5]屠森,郑家顺,孙雅俊,等.升胃合剂治疗胃下垂50例临床总结[J].上海中医药杂志,1987(12):25.

[6]李治方.治疗子宫脱垂验方[J].四川中医,1986,4(11):47.

[7]倪晓云.升陷汤加减治验崩漏[J].天津医药,1982(10):617.

[8]续海卿.升麻葛根汤加味治疗药物性肝病27例[J].光明中医,2008,23(5):626-627.

[9]谭敬书,徐绍勤.升麻解毒汤治疗急性鼻窦炎48例[J].河北中医杂志,1986(6):31-32.

[10]董德翠,王璐瑜.升麻葛根汤加味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26例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5):103-104.

[11]吕丽红,贺永香,刘学东.升麻消毒饮合自制湿疹膏治疗湿疹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学术版),2008,14(20):138-139.

[12]李长乐.升麻鳖甲汤治疗顽固性荨麻疹30例[J].四川中医,2011,29(2):100.

[13]张永全.升麻银翘汤治疗口腔黏膜扁平苔癣[J].新中医,2008,40(7):50.

[14]赵祚忠,宋友祥.升麻葛根的临床运用[J].中原医刊,1988(1):45.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医药网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链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SDA药品评审中心| 化妆品招商网资讯| 卫生部| 爱视立眼贴
专业提供药品信息、药品招商、药品代理、保健品招商、医药原料采购供应的中国药品信息网站平台
版权所有 © 2003-2028 盗冒必究  客服热线:0575-83552251 / 13754370441  QQ客服:药品信息客服
浙ICP备16010490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22093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浙)-经营性2023-0215 浙公网安备:330683240604819103159
 医药代理商群1:药药网医药代理医药代理商群2:药药网医药代理2医药代理商群3:药药网医药代理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