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药药网 / 中医药 /常见中药最详细解释及应用
蔓荆子
别名释义
蔓荆实(《神农本草经》),荆子(《本草经集注》),万荆子(《浙江中药手册》),蔓青子(《中药材手册》)。
主治
1.风热感冒,头痛 头风本品辛能散风,微寒清热,轻浮上行,主散头面之邪,有祛风止痛之效,用治外感风热,头痛头晕,及头风偏头痛,常与菊花、薄荷及白蒺藜、川芎、钩藤等同用;或用单味蔓荆子酒浸,温服,用治头风头痛,如《千金方》所载;本品亦可配升麻、生石膏、黄连,用治齿龈肿痛;与石决明、白芍、牡蛎、天麻等同用,又可治疗肝阳上亢,头痛眩晕。
2.目赤肿痛,目昏多泪 本品能疏散风热,清利头目,故可用治风热上攻,目赤肿痛,目昏多泪,常配蝉衣、菊花、谷精草、白蒺藜、决明子等同用,如《证治准绳》蝉花散;或与白蒺藜、连翘、决明子、青葙子等同用,用于肝热目赤、多泪,如《张氏医通》白蒺藜散。
3.目生内障,视物不清 本品药性升发,清利头目,与黄芪、党参、白芍、黄柏等同用,还可用治中气不足,清阳不升,目生翳障,视物不清及耳鸣耳聋等症,共奏益气升阳,养阴明目之效,如《东垣十书》益气聪明汤;或配黄芪、人参、炙草、黄柏、白芍等,益气养阴,用治因饮食不节、劳逸无度,损伤肝脾的目生内障,视物昏花之症,如《兰室秘藏》蔓荆子汤。
4.风湿痹痛 本品辛散,祛风止痛,故可用治风湿痹痛,多配羌活、独活、川芎、防风等同用,如《内外伤辨惑论》羌活胜湿汤;或可用于风湿之邪闭阻经络,郁而化热所致肢节浮肿,拘挛作痛,不可握拳等症,常配防风、枳实、桂心、木通、薏苡仁等,共奏祛风利湿通经络之效,如《奇效良方》蔓荆子散。
5.头风脱发 本品升散,清利头目,祛风可以止痒,故可用于头风头痒,白屑脱发,甚至斑秃,伴有风邪壅滞之头胀闷,多配生附子、羊踯躅花、葶苈子等同用,浸于油中,患处外用,如《外治秘方•广济方》蔓荆子膏;或用单味蔓荆子捣为末,以猪油调涂患处,治小儿头秃不生发,苦痒者,如《太平圣惠方》蔓菁子散。
商业成品规范
商品不分等级。以粒大、饱满、气芳香、无杂质、果皮外有白膜者为佳。习惯以山东产者为佳。
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规定: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蔓荆子黄素(C19H18O8)不得少于0.030%。
采收
8~10月间果实成熟时采收果实。除去杂质,阴干或晒干,捣碎生用;或炒至焦黄色,同时捣碎;制炭:武火炒至外黑色,及时喷淋清水灭尽火星,摊晾。
药理作用
1.解热作用 蔓荆子生品及炮制品均有明显的解热作用。可显著降低2,4-二硝基酚所致发热大鼠的体温,以微炒品作用时间最长[1]。
2.镇痛作用 小鼠镇痛试验热板法及醋酸扭体法证明,蔓荆子水煎液腹腔注射有明显镇痛作用[2]。曹氏等的实验还证明,蔓荆子的镇痛作用,以生品醇总提取物作用尤显著,且生品作用明显强于炒制品;醇提物作用明显强于水提物[3]。
3.祛痰作用 按小鼠酚红排泌法实验证明,蔓荆子醇浸液有显著的祛痰作用[2]。
4.平喘作用 按离体气管容积测定法,证明蔓荆子水煎液、石油醚提取液可使豚鼠离体气管平滑肌舒张,说明有平喘作用[2]。
5.降压作用 蔓荆子醇浸液有明显降压效果,且维持时间长,对心电图无明显影响[2]。
6.改善微循环作用 彭氏对蔓荆子叶经蒸馏提取得注射液,并进行药理作用研究,通过兔球结膜微循环及大鼠肠系膜两种微循环障碍模型实验均证明,蔓荆子叶提取物不仅能够改善外周微循环,而且对内脏微循环亦有较好的改善作用[4]。
7.其他作用 离体豚鼠肠平滑肌实验表明,蔓荆子水煎液、醇浸液均有抑制肠平滑肌作用。常压耐缺氧试验表明,蔓荆子醇浸液可延长小鼠死亡时间。小鼠游泳试验、大鼠抗炎试验(蛋清关节肿法)表明,蔓荆子均有一定作用[2]。
书载药用部份及分布
蔓荆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历代本草均有收载,因其苗蔓生,药用其果,故名。为马鞭草科植物单叶蔓荆 Vitex trifolia L. var. simplicifolia Cham. 或蔓荆 Vitex trifolia L. 的干燥成熟果实。主产于山东牟平、文登、蓬莱、荣城、威海,江西都昌、新建、永修,浙江青田、象山,福建莆田、晋江、漳浦、长东,河南南阳、新乡等地,以山东产量最大。多为野生。
评价
1.《神农本草经》:“主筋骨间寒热,湿痹拘挛,明目坚齿。”
2.《本草纲目》:“蔓荆实,气轻味辛,体轻而浮,上行而散,故所主者皆头面风虚之症。”
3.《本草汇言》:“蔓荆子,主头面诸风疾之药也。前古主通利九窍,活利关节,明目坚齿,祛除风寒风热之邪。其辛温轻散,浮而上行,故所主头面虚风诸证。推其通九窍,利关节而言,故后世治湿痹拘挛,寒庙脚气,入汤散中,屡用奏效,又不拘于头面上部也。”
4.《药品化义》:“蔓荆子,能疏风、凉血、利窍,凡太阳头痛,及偏头风,脑鸣、目泪、目昏,皆血热风淫所致,以此凉之,取其气薄主升,佐神效黄芪汤,疏消障翳,使目复光,为肝经胜药。”
5.《本草新编》:“蔓荆子,佐补中药以治头痛最效,因其体轻力薄,藉之易于上升也,倘单恃一味,欲取性于俄顷,则不能。”
化学成分
单叶蔓荆果实和叶含挥发油,主要成分为莰烯和蒎烯,并含牡荆子黄酮和少量蔓荆子碱。叶中也含有紫牡荆素(即蔓荆子黄素)、木犀草素-7-葡萄糖苷和四羟基甲氧基黄酮-α-D-葡萄糖苷、蔓荆子碱等。果实中含蔓荆子碱、18种氨基酸、挥发油(0.05%);蔓荆的叶中含挥发油α-水芹烯、α-蒎烯、β-蒎烯等,还含苯酚、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等。果实中含脂肪族烃、卫矛醇、香草酸。
蔓荆子炮制后其质量发生显著变化,共检出26个成分,生品检出22个,微炒品检出22个,炒焦品检出18个,炒炭品检出15个。在炒焦、炒炭品中还有5个新成分被检出,如13β-甲基-13-乙烯基罗汉松-7-烯-3β-醇等。分析表明,随蔓荆子炒制程度加重,总黄酮含量先上升而后下降。
临床报告
1.治疗偏头痛 自拟蔓荆子头风汤(蔓荆子15g、菊花15g、钩藤15g、薄荷6g、川芎10g、白芷10g、白蒺藜15g、细辛3g、防风15g、僵蚕10g)随证加减,治疗偏头痛120例,疗效确切,复发率低[5]。
2.治疗血管性头痛 以蔓荆子汤(蔓荆子15g、菊花15g、钩藤15g、薄荷6g、川芎15g、白芷10g、细辛3~6g、甘草6g)随证加减水煎服,每日1剂,治疗血管性头痛,共观察93例,治愈67例,有效2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6.8%[6]。
3.治疗中耳炎 蔓荆子汤(蔓荆子15~20g、升麻12~15g、前胡8~12g、桑白皮12~15g、甘草3~9g、麦冬14~18g、茯苓18g、赤芍药15~20g)煎服,合红棉散(枯矾15g、龙骨12g、海螵蛸15g、冰片2g为末)吹耳,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疗效确切[7]。
4.治疗白内障 用蔓荆子(研粉)5g、猪肉(剁细)50g,二者拌匀,炖熟,一次服完,日1次,治疗老年性白内障,一般服2~3日可见效,疗效可靠[8]。
5.治疗坐骨神经痛 取蔓荆子50g,炒至焦黄,轧为粗末,加入到白酒500ml内浸泡3~7天,兑凉开水适量,取汁700ml,每天分早、晚两次各饮50ml,7天为1个疗程,治疗坐骨神经痛,3个疗程内总有效率为98.2%[9]。
毒性
蔓荆子毒性很小。其安全限度实验及LD50,用药相当于临床口服用量的300倍和200倍,仍表现毒性很小[2]。
用法用量
煎服,5~10g;酒浸或入丸、散。外用:捣敷。
参考文献
[1]隋在云,王爱洁.蔓荆子解热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7,23(5):138-139.
[2]陈奇,连晓媛,毕明,等.蔓荆子开发研究[J].江西中医药,1991,22(1):42-43.
[3]曹晖,李福保.蔓荆子炮制的初步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1988,13(5):24-26.
[4]彭华民,项思远,胡锦官,等.蔓荆提取物对微循环障碍模型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初报)[J].安徽医学院学报,1985,20(2):37-39.
[5]许贺先.蔓荆子头风汤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07,19(20):862-863.
[6]李克隆,高英莲,王志刚.蔓荆子汤治疗血管性头痛93例[J].北京中医,1991(3):22-23.
[7]郭萍,王庚美.蔓荆子汤合红棉散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110例[J].河北中医,2003,25(7):508.
[8]吕惠英.蔓荆子治疗老年性白内障[J].中医杂志,2000,41(12):713-713.
[9]王士国.蔓荆子治疗坐骨神经痛56例[J].河北中医药学报,2001,16(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