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药药网 / 中医药 /常见中药最详细解释及应用
芦根
别名释义
芦茅根(《会约医镜》),苇根(《温病条辨》),顺江龙(《天宝本草》),芦通(《江苏植药志》),芦芽根(《山东中药》),甜梗子(《四川中药志》),芦苇根、苇子根(河北)。
别名
芦茅根;苇根;顺江龙;芦通;芦芽根;甜梗子;芦苇根;苇子根
主治
1.热病烦渴 本品甘寒质轻,能清透肺胃气分实热,并能养阴生津,止渴除烦,且无恋邪之弊。故用于热病伤津,烦热口渴,或舌燥少津之证,常与天花粉、麦冬等同用,亦可与藕汁、梨汁、荸荠汁等合用,如《温病条辨》五汁饮;若暑湿伤肺,身热汗出,脘闷烦渴者,又与滑石、桑白皮、黄芩等配伍,以祛暑化湿、清肺生津,如《暑病证治要略》芦根清肺饮。
2.胃热呕哕 本品能清泄胃热而降逆止呕。用于胃热呕逆,饮食不下,常与竹茹、生姜等同用,如《备急千金要方》芦根饮子。
3.肺热咳嗽,肺痈吐脓 本品清透肺热,祛痰排脓。用于肺热咳嗽,咯痰黄稠,多与瓜蒌、贝母、黄芩同用;外感风热,身热咳嗽,多与桑叶、菊花、桔梗等同用,如《温病条辨》桑菊饮;肺痈吐脓,又常与薏苡仁、冬瓜仁等配伍,以增强清热排脓之效,如《备急千金要方》苇茎汤。
4.热淋涩痛 本品又能利尿,而导热外出。用于热淋涩痛,小便短赤,多与白茅根、车前子等配伍。
5.麻疹初起 本品既能清泄肺热,又能透发麻疹,清中有透。用于麻疹初起,透发不畅,可单独煎汤服用,亦可与薄荷、蝉蜕等同用。
商业成品规范
商品有干货和鲜货两种,均以条粗均匀、色黄白、有光泽、无须根者为佳。
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规定:本品含水分不得过12.0%;总灰分不得过11.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8.0%。
采收
春、夏、秋三季均可采收,一般在春季清明节挖出者质嫩品佳。挖出根茎后,洗净,剪去顶端的残基及节上的须根,剥去芽,切段,鲜用或晒干用。
药理作用
保肝作用:芦根提取物对四氯化碳肝损伤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可能与所含的酞胺类物质、丰富的多糖以及某些有机酸有关[1]。芦根多糖可通过抗氧化、保护肝细胞、降低肝脂肪化程度、抑制胶原沉积等途径来抑制四氯化碳所致的实验性肝纤维化比[2,3]。
书载药用部份及分布
芦根,始载于《名医别录》。为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芦苇 Phragmites communis Trin. 的新鲜或干燥根茎。全国大部地区均产。多为野生,生于池沼地、河溪地、湖边及河流两岸沙地及湿地等处。
评价
1.《名医别录》:“主消渴客热。”
2.《本草经疏》:“芦根,味甘寒而无毒。消渴者,中焦有热,则脾胃干燥,津液不生而然也。甘能益胃和中,寒能除热降火,热解胃和,则津液流通而渴止矣。”
3.《玉揪药解》:“消降肺胃,消荡郁烦,生津止渴,除呕下食,治噎膈懊。”
4.《医学衷中参西录》:“《千金》苇茎汤,释者谓苇用茎而不用根者,以肺原在上,取本乎天者亲上也。而愚则以为不然,苇之根居于水底,其性凉而善升。患大头瘟者,愚常用之为引经要药,是其上升之力可至脑部,而况于肺乎?且其性凉能清肺热,中空能理肺气,而又味甘多液,更善滋养肺阴,则用根实胜于茎明矣。今药房所鬻者名为芦根,实即苇根也。其性颇近茅根,凡当用茅根而无鲜者,皆可以鲜芦根代之也。”
化学成分
芦根中主要含有碳水化合物、多聚醇、甜菜碱、游离脯氨基酸等;碳水化合物中有木聚糖(12.4%)等多种具有免疫活性的多聚糖类化合物;其他尚含有蛋白质、脂肪、薏苡素、天门冬酰胺、黄酮类化合物苜蓿素以及多量维生素B1、B2和C。
临床报告
治疗肺脓疡:单味干芦根300g,文火煎2次,取汁约600ml,分3次服完,疗程1~3个月,治疗期间禁食咸辣煎炒食物,一般治疗7天即见效。共收治8例,8例患者服用干芦根前,每日咯脓臭痰量均在100~200ml之间,服药后30~40天后咯痰基本消失,均获痊愈[4]。
用法用量
煎服,干品15~30g,鲜品30~60g。鲜芦根清热、生津、利尿之效佳,干芦根则次之。
参考文献
[1]张国升,方方,金少杰.芦根保肝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医药学报,2001,29(1):38.
[2]李立华,张国升,戴敏,等.芦根多糖对四氯化碳致肝纤维化大鼠的保肝作用[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5,24(2):24-27.
[3]李立华,张国升.芦根多糖保肝作用及抗肝纤维化的研究[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7,26(5):32-34.
[4]曾立昆.大剂干芦根治疗肺脓疡[J].浙江中医杂志,1995(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