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叶
药品名称
拼音/拼音简写
Zhuye/ZY
别名释义
淡竹叶(《名医别录》),苦竹叶(《本草图经》)。
别名
淡竹叶;苦竹叶
主治
1.热病烦渴 本品甘寒入心,功能清心除烦,生津止渴,且可凉散上焦风热之邪。用于热病津伤,烦热口渴之证,常与石膏、麦冬、人参等同用,以治热病后期,余热未清,气津两伤之证,如《伤寒论》竹叶石膏汤;若外感风热,烦热口渴,常与金银花、连翘、薄荷等配用,如《温病条辨》银翘散;若暑热内陷,烦热口渴,多与西瓜翠衣、荷梗、西洋参等配伍,如《温热经纬》清暑益气汤;若痧疹不透,烦闷喘嗽,可与西河柳、牛蒡子、荆芥穗等伍用,如《先醒斋医学广笔记》竹叶柳蒡汤;若产后中风,发热面赤,喘渴头痛,则与葛根、防风、桔梗等同用,如《金匮要略》竹叶汤。

2.口疮尿赤 本品上清心火而解热,下通小肠而利尿,能使心火下行,从小便而清。故用于心火上炎,口舌生疮,以及心火下移于小肠所致的小便短赤涩痛等症,常与木通、生地、甘草梢同用,如《小儿药证直诀》导赤散。

此外,竹叶卷心更长于清心火,多用于温热病,邪陷心包,神昏谵语之症,常与玄参、莲子心、连翘心等同用,如《温病条辨》清宫汤。
商业成品规范
以叶嫩、色绿、呈卷状者为佳。
注意事项
阴虚火旺,骨蒸潮热者忌用。
采收
全年均可采收,以夏、秋两季竹叶旺盛时期采收者为佳。晒干,生用。
药理作用
功效
清热除烦,生津利尿。
书载药用部份及分布
竹叶,始载于《名医别录》。为禾本科常绿乔木或灌木淡竹 Phylloslachys nigra(Lodd.) Munro var. henonis (Mitf.) Stapf ex Ren-dle. 或苦竹 Pleiobla stus amarus (Keng) Keng f. 的干燥嫩叶。其卷而未放的幼叶,称竹叶卷心。产于长江流域各省。多为栽培。
评价
1.《名医别录》:“主胸中痰热,咳逆上气。”

2.《本草经疏》:“阳明客热,则胸中生痰,痰热壅滞,则咳逆上气。竹叶辛寒能解阳明之热结,则痰自消,气自下,而咳逆止矣。仲景治伤寒发热大渴,有竹叶石膏汤,无非假其辛寒,散阳明之邪热也。”

3.《药品化义》:“竹叶,清香透心,微苦凉热,气味俱清。经曰:治温以清,专清心气,味淡利窍,使心经热血分解。主治暑热消渴,胸中热痰,伤寒虚烦,咳逆喘促,皆用为良剂也。又取气清入肺,是以清气分之热,非竹叶不能。”

4.《本草求真》:“竹叶,据书皆载凉心缓脾,清痰止渴,为治上焦风邪烦热,咳逆喘促,呕哕吐血,一切中风惊痫等症,无非因其轻能解上,辛能散郁,甘能缓脾,凉能入心,寒能疗热故耳。然大要总属清利之品,合以石膏同治,则能解除胃热,而不致烦渴不止。”
化学成分
竹叶中含有大量的黄酮类化合物和其他生物活性成分,如酚类、蒽醌类、香豆素类内酯、活性多糖、氨基酸等,其中黄酮是主要功能因子。
临床报告
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取竹叶鲜品15g(干品亦可),沸水漫泡,加适量白糖,代茶饮,此为1天剂量。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连续用2~3天即可痊愈[1]
归经
归心、胃、小肠经。
性味
甘、辛、淡,寒。
毒性
用法用量
煎服,6~15g;鲜品15~30g。
详细内容
参考文献
[1]王豪.单味中药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J].家庭医学,2007(10):56.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医药网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链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SDA药品评审中心| 化妆品招商网资讯| 卫生部| 爱视立眼贴
专业提供药品信息、药品招商、药品代理、保健品招商、医药原料采购供应的中国药品信息网站平台
版权所有 © 2003-2028 盗冒必究  客服热线:0575-83552251 / 13754370441  QQ客服:药品信息客服
浙ICP备16010490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22093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浙)-经营性2023-0215 浙公网安备:330683240604819103159
 医药代理商群1:药药网医药代理医药代理商群2:药药网医药代理2医药代理商群3:药药网医药代理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