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药药网 / 中医药 /常见中药最详细解释及应用
淡竹叶
别名释义
竹叶门冬青(《分类草药性》),迷身草(《岭南科学杂志》),山鸡米(《华南经济禾草植物》),竹叶麦冬(《中国药植志》),地竹(《广西中药志》),淡竹米(《药材学》),土麦冬(《闽东本草》)。
别名
竹叶门冬青;迷身草;山鸡米;竹叶麦冬;地竹;淡竹米;土麦冬
主治
1.热病烦渴 本品甘寒,功能清心泄热,除烦止渴。用于热病津伤。心烦口渴之症,常与石膏、芦根等同用;若治孕妇热盛,烦热而渴,多与黄芩、知母、麦冬等配伍,如《医学心悟》淡竹叶汤。
2.口疮尿赤 本品甘淡性寒,功能清心降火,渗湿利尿。用于心火炽盛,口舌生疮,以及移热小肠,热淋涩痛等症,常与灯心草、滑石、白茅根等同用。如《江西草药》与海金沙、灯心草同用,治热淋;与白茅根配伍,治尿血。
商业成品规范
商品有大、小淡竹叶之分,均同等入药,以色绿、叶片大、梗少、不带根及花穗等杂质者为佳。
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规定:本品含水分不得过13.0%;总灰分不得过11.0%。
注意事项
阴虚火旺,骨蒸潮热者忌用;孕妇勿服(《品汇精要》)。
药理作用
1.解热作用 淡竹叶水浸膏给注射酵母混悬液引起发热的大鼠灌胃,有解热作用,有效成分能溶于水及稀盐酸,但不易溶于醇及醚。对大肠杆菌所致发热的猫和兔,2g/kg淡竹叶的解热效价约为33mg/kg,为非那西丁(非那西汀)的0.83倍[1]。
2.利尿作用 淡竹叶利尿作用较猪苓、木通等为弱,但其增加尿中氯化物的排泄量比猪苓等强[2]。
3.抑菌作用 体外实验证实,淡竹叶的水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有抑制作用[1]。近年来从淡竹叶中分离出来的荭草苷、异荭草苷、牡荆苷和异牡荆苷,对真菌、细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牡荆苷在四者中的抑菌效果最好[3]。
书载药用部份及分布
淡竹叶,始载于《本草纲目》。为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淡竹叶 Lophatherum gracile Brongn. 的干燥茎叶。主产于浙江、江苏。此外,福建、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亦产。均为野生。
评价
1.《本草纲目》:“去烦热,利小便,清心。”
2.《本草从新》:“甘淡寒,利小便。小便利则心火因之而清,故能兼除烦热,有走无守。”
3.《生草药性备要》:“消痰止渴,除上焦火,明眼目,利小便,治白浊,退热,散痔疮毒。”
4.《现代实用中药》:“清凉解热,利尿。治热病口渴,小便涩痛,烦热不寐,牙龈肿痛。”
化学成分
淡竹叶中主要含有芦竹素、白茅素、蒲公英赛醇等三萜类化合物,及β-谷甾醇、豆甾醇、菜油甾醇、蒲公英甾、酚类、有机酸、氨基酸和糖类等成分。
临床报告
1.治疗小儿口腔溃疡 淡竹叶、山栀、大青叶、金银花各9~15g,生石膏20~30g,川连、甘草、薄荷各4.5~10g,剂量大小视年龄而定。每日1剂,煎后加糖口服一般使用5~10天。治疗32例,痊愈27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为100%[4]。
2.治疗病毒性心肌炎 用竹叶、石膏、麦冬、人参、瓜蒌、甘草,随症加减。水煎服,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53例,治愈18例,显效17例,有效13例,无效5例[5]。
3.治疗白塞综合征 用导赤散加味治疗白塞综合征,治疗8例,7天左右基本痊愈[6]。
4.治疗肛肠疾病术后尿潴留 淡竹叶、灯心草、木通、大黄各10g,甘草梢3g。随证加减,每天1剂。治疗158例,结果药后3小时内排尿132例,5小时排尿19例,7小时排尿7例,均无需导尿[7]。
参考文献
[1]王浴生.中药药理与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1109.
[2]沈君文,王忠康,唐姚珍,等.猪苓、玉米须、黄芪、木通、淡竹叶的利尿作用[J].上海第一医学院学报,1957(1):38.
[3]薛月芹,宋杰,叶素萍.淡竹叶中黄酮苷的分离鉴定及其抑菌活性的研究[J].华西药学杂志,2009,24(3):218-220.
[4]李亚萍,阎留玉,李莉娅.竹叶合剂治疗儿童口腔溃疡32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1(11):1052.
[5]刘稚芬,张凤春.竹叶石膏汤加减治疗病毒性心肌炎53例疗效观察[J].哈尔滨医药,2003,23(1):46-47.
[6]凤存安,袁芝霞,陈光明.导赤散加味治疗白塞氏综合征[J].山东中医杂志,1983(5):43.
[7]关兰芬.竹叶饮为主治疗肛肠疾病术后尿潴留158例[J].新中医,2000,32(8):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