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宝草
药品名称
元宝草
汉语拼音
Yuanbaocao
苗药名
锐对陇
苗药拼音
reibdeibnux
别名
对叶草
中药材基原
为藤黄科植物元宝草的全草。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元宝草Hypericum sampsonii Hance 多年生草本植物,高0.5~1m,全体无毛。茎圆柱形,有分枝。单叶对生,两叶基部连合为一体向茎贯穿其中;叶片披针形至椭圆状披外形,长2.5~7cm,宽1~3.5cm,散生黑色腺点。伞房状聚伞花序顶生和腋生.花直径6~10mm。萼片5,其上散生油点及黑色斑点;花瓣5,黄色,雄蕊多数3束,花药有黑色腺点;子房3室,花柱3。蒴果卵圆形,长6~9mm,散生黄褐色囊状腺点。种子黄褐色,圆柱形。花期5~6月,果期7~8月。 生于山坡、草地、沟边、路旁及灌丛。分布于西南、中南和华东等地区。
栽培与养殖
喜温暖向阳环境,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土地均可种植。种子繁殖:于3~4月或9~10月播种。按行距30cm条播。15~20天出苗,苗齐后按株距10~15cm间苗。生长期间,中耕除草3次,收获后要施厩肥。可用波美0.2~0.3度的石硫合剂防治白粉病,用40%乐果乳油800倍液防治蚜虫、红蜘蛛。
采收加工
8~9月种子成熟时,收割全草,晒干。
药材鉴别
性状鉴别 全草长30~80cm。根细圆柱形,稍弯曲,长5~15cm,淡棕色。茎圆柱形,直径0.2~0.5cm,表面棕黄色至深棕色,断面中空。叶对生,两叶基部完全合生,棕褐色,多皱缩破碎,完整者两叶长7~13cm,宽0.5~2cm,全缘,茎自中部贯穿,下表面有多数黑色腺点。蒴果卵圆形,种子细小,多数。气微,味淡。 显微鉴别 叶表面观:上表皮细胞垂周壁平直,下表皮细胞垂周壁弯曲,气孔不等式,副卫细胞3个以上。叶片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切向延长,栅栏细胞1列,内含叶绿素。海绵组织中可见圆形的分泌室,直径60~122μm,表面观分泌腔不清晰。茎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皮层细胞5~6列,外侧2列细胞含叶绿素,内皮层细胞1列明显,韧皮部窄,木质部占大部分,由导管及木纤维组成,射线1列。髓部中空。 理化鉴别(1)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回流提取。滤过,滤液浓缩后经聚酰胺柱层析,先以氯仿洗脱去杂质,再以甲醇洗脱,洗脱液浓缩至5ml。取甲醇洗脱液1ml,加镁粉少量及浓盐酸数滴,水浴上加热,溶液由黄绿色变成橘红色(检查黄酮)。 (2)取甲醇洗脱液2ml,加10%氯化钙溶液及浓氨水各1滴,产生大量土黄色沉淀(检查黄酮)。 (3)取本品10g,加石油醚200ml,回流提取,回收石油醚,残渣加少量乙酸乙酯溶液,滤过,滤液作供试品液。另取槲皮苷作对照液,吸取二溶液点于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烷-乙酸乙酯-甲醇(4:1:O.5)展开,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相应位置处显相同颜色斑点。
化学成分
元宝草中分离出4个化学成分:芦丁、金丝桃苷、槲皮素和金丝桃素[1]。
药理作用
金丝桃素有抑制中枢神经和镇静作用,用作中枢神经抑制剂和抗忧郁剂,亦有食欲抑制作用[1]。
性味
味苦、辛,性冷。入热经。 (1)《贵州省中药材、民族药材质量标准》:“苦、辛,寒。” (2)《中国苗族药物彩色图集》:“性冷,味苦,入热经。” (3)《湖南药物志》:“苦,寒,有毒。”
功效
通经活血,止血生肌,清热解毒,祛风通络。
主治
主治吐血、尿血,跌打损伤,月经不调,蛇咬伤,小儿高热,痢疾,肠炎,风湿痹痛。外用治乳腺炎、烧烫伤、痈肿疮毒。 (1)《贵州草药》:“通经活血,解毒。” (2)《中国苗族药物彩色图集》:“通经活血,解毒,止痢。” (3)《常用民间草药手册》:“通经活血。” (4)《贵州民间方药集》:“治冷宫黑经,镇咳,止盗汗。” (5)《贵州中药资源》:“通经活血,止血生肌,止痛,清热解毒,接骨,下乳,解蛇毒。治吐血、尿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干品9~15g,鲜品30~60g。外用:适量,鲜品洗净捣敷,或干品研末外敷。
注意事项
附方
1.治月经不调①元宝草、月月红、益母草各30g,米酒1杯,加水煎服。(《中国苗族药物彩色图集》)②对叶草根(元宝草)15g,过路黄子6g,蒸酒服。(《贵州草药》)③元宝草、月月红、益母草各30g,米酒一杯,加水煎,分3次口服。(《苗族医药学》)④元宝草、红牛膝、十样错各15g,煎甜酒吃。(《常用民间草药手册》) 2.蛇咬伤①对叶草(元宝草)适量,捣烂敷伤口。(《贵州草药》)②元宝草适量,捣烂外敷。(《中国苗族药物彩色图集》) 3.治痢疾元宝草10g,水煎服。(《中国苗族药物彩色图集》) 4.治吐血,流鼻血对叶草(元宝草),茅根各30g,水煎服。(《贵州草药》) 5.治老年支气管炎果上叶10g(鲜),元宝草10g(鲜),爬地香10g,黄草10g,水煎浓缩,加蜂蜜,日服2次。(《贵州中药资源》)
制剂
参考文献
[1]曾虹燕,等.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2,14(5):50
药理
[1]国家医药管理局中草药情报中心站,植物药有效成分手册.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731
苗药名出处
贵州松桃地区
参考
《中华本草》苗药卷
<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医药网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链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SDA药品评审中心| 医加医疗器械| 膏药生产厂家| 爱视立眼贴
专业提供药品信息、药品招商、药品代理、保健品招商、医药原料采购供应的中国药品信息网站平台
版权所有 © 2003-2028 盗冒必究  客服热线:0575-83552251 / 13754370441  QQ客服:药品信息客服
浙ICP备16010490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22093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浙)-经营性2023-0215 浙公网安备:33068302000535
 医药代理商群1: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医药代理商群2: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2医药代理商群3: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