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部
药品名称
百部
汉语拼音
Baibu
苗药名
窝嘎单里
苗药拼音
vobghabdaillix
别名
reib bed dail锐败呆(贵州松桃)
中药材基原
为百部科植物对叶百部的根。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对叶百部Stemona tuberosa Lour. 多年生攀援草本植物,高达5m。块根肉质,纺锤形或圆柱形,茎缠绕。叶通常对生;叶片广卵形,长8~30cm;叶柄长3~10cm,宽2.5~10cm,基部浅心形,全缘或微波状;叶脉7~15条。腋生,花单生或2~3朵成总状花序,黄绿色,卵状披针形,长4~8cm,宽7~8cm;雄蕊4,花丝粗短,花药顶端,具条状附属物,无花柱。蒴果倒卵形而扁,紫褐色。花期5~6月,果期9~10月。 生于向阳的灌木下。分布于浙江、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区。
栽培与养殖
喜较温暖、潮湿、阴凉环境,耐寒,忌积水。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栽培为宜。种子繁殖:春播2~3月、秋播8~9月播种,按行株距30cm×25cm穴播或按行株距8~10cm条播,播种后盖草木灰,覆土2~3cm,苗高10cm左右时间苗或移栽。分株繁殖:在冬季倒苗以后或春季未萌发前,结合收获,挖出块根,剪下大个的供药用,分割成小株,每株具壮芽2~3个和小块根2~3个,开穴栽种。苗高20cm左右时,进行中耕、除草、施肥。以后于9月追施磷肥。并注意防治叶斑病、红蜘蛛、蜗牛等病虫害。
采收加工
栽种2~3后年采挖,于冬季地上部分枯萎后或春季萌芽前,挖出块根,除去细根、泥土,在沸水中刚煮透时,取出晒干或烘干。也可鲜用。
药材鉴别
性状鉴别 根纺锤形或长条形,长8~24cm,直径0.8~2cm。表面淡黄棕色,主呈棕色,具浅纵皱纹或不规则纵槽。质坚实,断面黄白色至暗棕色,中柱较大,髓部类白色。气微,味苦。 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根被细胞约3列;细胞壁厚,无细条纹。皮层外缘散有纤维,呈类方形,壁微木化。韧皮部束36~40个;木质部导管圆多角形;髓部纤维少,常单个散在。
化学成分
根含百部碱,对叶百部碱,异对叶百部碱(isotuberostemonine),百部次碱(stenine),次对叶百部碱(hypo-tuberost-emonine),氧化对叶百部碱(oxotuberoste-monine)[1],滇百部碱(stemotinine),异滇百部碱(isostemotinine)[2],对叶百部酮碱(tuberoste-monone),对叶百部醇碱(tuber-ostemonol),对叶百部酰胺(stemoamide),对叶百部螺碱(tuberostemospironine),二去氢对叶百部碱(didehydrotuberostemonine)[3]。还含糖2.32%,脂类0.84%,蛋白质9.25%,灰分12.1%,以及甲酸(formic acid),乙酸(acetic acid),苹果酸(malic aicd),枸橼酸(citric acid),琥珀酸(succinic acid),草酸(oxalic acid)等[4]。
药理作用
1.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百部乙醇浸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炭疽杆菌、肺炎杆菌、痢疾杆菌、变形杆菌、鼠疫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和人型结核杆菌有抗菌作用[1,2]。百部50%浓度的水煎液能抑制大肠杆菌生长[3]。20%水煎液能抑制脑膜炎双球菌生长[4]。50%浓度的乙醇提取物能抑制绿脓杆菌生长[5]。百部水浸液对多种皮肤真菌显抑制作用[6]。百部20%浓度的水煎液对致病性及非致病性真菌均无抑制作用[7]。百部煎剂能降低亚洲甲型流感病毒对小鼠的致病力。对已感染的小鼠有治疗作用[8]。百部能延长鸡胚寿命[9]。
2.抗寄生虫作用  百部50%浓度的药液可使鼠蛲虫在20小时内全部死亡[10]。
3.杀昆虫作用  百部水浸液和醇浸液对体虱和阴虱均有杀灭作用,并能使虱卵难以孵化[11,12]。醇浸液的灭虱作用远较水浸液强[12]。百部还对蝇蛆、臭虫、柑橘蚜、烟螟、地老虎等有毒杀作用,并认为百部属接触杀虫剂[13]。
4.镇咳、祛痰和平喘作用  百部生物碱能降低动物呼吸中枢的兴奋性,抑制咳嗽反射[8]。百部煎剂灌胃对1%碘液注入猫的右肋膜腔引起的咳嗽[14]或百部生物碱10g/kg给小鼠腹腔注射对二氧化硫引起的咳嗽均无作用[15]。对叶百部碱对豚鼠机械刺激引咳有镇咳作用(静脉注射:ED50为26.2mg/kg)[16]。酚红排泌法表明,百部生物碱2g/kg给兔灌胃无祛痰作用。100%百部生物碱提取液0.2ml,对组胺所致的离体豚鼠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有松弛作用。其作用强度与氨茶碱相似,但缓慢而持久[15]。
5.毒性  对叶百部碱小鼠LD50静脉注射62.0mg/kg,口服1079.4mg/kg[16]。
性味
味苦,性冷。入热经。 (1)《中国苗族药物彩色图集》:“性冷,味苦。入热经。” (2)《苗族药物集》:“性冷,味苦,入热经、慢经。”
功效
润肺止咳,杀虫灭虱。
主治
主治咳嗽,肺痨,百日咳,体癣,癣疥。 《苗族药物集》:“退虚热,止咳。主治肺结核,百日咳。”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外撤;或浸酒涂搽。
注意事项
附方
1.治肺结核百部10g,鱼腥草15g,桔梗15g,半夏5g,野油菜7g,水煎服。 2.治癣百部适量,煎水外洗患处。(1~2方选自《中国苗族药物彩色图集》) 3.灭虱百部30g,煎水洗头发。(《贵州草药》)
制剂
参考文献
[1]南京药学院《中草药学》编写组.中草药学(下册).第1版.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1274
[2]Xu R S,et al.Tetrahedron,1982,38(17):2667
[3]Lin W H,et al.J Nat Prod,1992,55(5):571
[4]Lobstein J F.Et al.C A,1932,26:2012
药理
[1]王嶽,等.植物学报,1953,2(2):312
[2]王嶽,等.植物学报,1954,3(2):121
[3]Gaw H Z Y,et al.Science,1949,110:11
[4]严国华,等.中医杂志,1960,(6):20
[5]王难思,等.药学通报,1959,7(10):522
[6]曹仁烈,等.中华皮肤科杂志,1957,(4):286
[7]郑武飞.中华医学杂志,1952,38(4):315
[8]山东医学院药理教研室.中草药药理学.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76:96
[9]高尚明.Se Rec.1951,4(1):77
[10]冯义生.山东大学学报,1956,2(3):102
[11]Wang L S.Chin Med J,1938,54:151
[12]Chao C S.Chin Med J,1941,60:517
[13]周本寿.昆虫学报,1952,2(3):166
[14]黄庆彰.中华医学杂志,1954,(11):849
[15]昌潍医学院气管炎防治协作组.医药科技资料,1973,(4):14
[16]汤浅和典,等.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82,4(6):371
现代临床研究
[1]郑祥光.陕西中医,1986,7(10):439
苗药名出处
贵州黔东南地区
参考
《中华本草》苗药卷
<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医药网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链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SDA药品评审中心| 医加医疗器械| 膏药生产厂家| 爱视立眼贴
专业提供药品信息、药品招商、药品代理、保健品招商、医药原料采购供应的中国药品信息网站平台
版权所有 © 2003-2028 盗冒必究  客服热线:0575-83552251 / 13754370441  QQ客服:药品信息客服
浙ICP备16010490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22093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浙)-经营性2023-0215 浙公网安备:33068302000535
 医药代理商群1: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医药代理商群2: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2医药代理商群3: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