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叶椒根
药品名称
竹叶椒根
汉语拼音
Zhuyejiaogeng
苗药名
嘎龚真索奥
苗药拼音
ghabjongxzendsobvud
别名
中药材基原
为云香科植物竹叶椒的根或根皮。
动物矿物植物形态
竹叶花椒Zanthoxylum planispinum Sieb.et Zucc. 形态特征见竹叶花椒(图168)。
栽培与养殖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洗净,根皮鲜用或连根切片,晒干。
药材鉴别
性状鉴别 根圆柱形,长短不一,暗灰色至灰黄色。质坚硬,折断面纤维性,皮部淡棕色,木部黄白色,味苦,麻舌。 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外为落皮层。韧皮部外侧有石细胞;纤维数个至20个成束,排成数层,外侧稀疏。木质部中导管单个或2~4个相连,多数径向排列。
化学成分
根含崖椒碱(γ-fagarine),木兰花碱(magnoflorine),竹叶椒碱(xanth oplanine);根皮含白鲜碱(dictamnine),茵芋碱(skimmianine),木兰花碱[1],花椒根碱(zanthobungeanine)[2];根还含木脂体化合物左旋细辛素(asarinin),左旋竹叶椒脂素(pla ninin);此外,还含三萜化合物香树脂醇[3]和谷甾醇[2]。
药理作用
1.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竹叶花椒根片剂可提高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率及吞噬指数,亦有显著提高外周血E-花环形成率的作用,对血清溶血素(IgM)无影响[1]。
2.抗菌作用  竹叶椒对大肠杆菌有明显抗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作用微弱,对枯草杆菌无作用[1]。
3.其他作用  竹叶椒根皮含白鲜碱对离体蛙心有兴奋作用,对离体兔耳血管有收缩作用,对家兔和豚鼠子宫平滑肌有强力收缩作用[2]。
性味
味辛、微苦,性热;小毒。入冷经。 (1)《贵州民间药物》:“性温,味辛。” (2)《四川常用中草药》:“性温,味苦、辛。” (3)《全国中草药汇编》:“辛、微苦,温。” (4)《贵州苗族医药研究与开发》:“气
功效
祛风散寒,活血止痛,镇咳。
主治
主治风湿痹痛,胃脘冷痛,感冒头痛,牙痛,痛经,顽癣,咳嗽。 (1)《贵州民间药物》:“杀虫,驱风,止痛。治咳嗽,风湿痛,顽癣,虫牙痛,刀伤出血。” (2)《湖南药物志》:“治头痛,感冒。” (3)《广西民族药简编》:“治尿路结石,胃痛,胃下垂,浮肿。” (4)《贵州苗族医药研究与开发》:“祛风止痛,镇咳止血。治虫牙痛,风湿痛,咳嗽,顽癣。”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30g,鲜品60~90g;研末,3g;或浸酒。外用:适量,煎水洗或含漱;或浸酒搽;或研末调敷;或鲜品捣烂外敷。
注意事项
孕妇慎服。
附方
1.治风湿痛竹叶椒根皮、透骨香各15g,黑风藤、大血藤各9g。泡酒500g,每日服3次,每次30g。(《贵州民间药物》) 2.治寒性胃痛、腹痛、呕吐竹叶椒干根9~15g,水煎服。或研细粉,每次0.6~1.5g,开水冲服。(《中草药土方土法》) 3.治咳嗽竹叶椒根15g,泡开水服。 4.治虫牙痛竹叶椒根皮研末,以适量放入虫牙孔内。 5.治刀伤出血竹叶椒根皮研细末,敷伤口。 6.治顽癣竹叶椒根皮、岩棕各6g,冰片0.3g,酒120g,浸泡后搽患处。(3~6方选自《贵州民间药物》)
制剂
参考文献
[1]石井永,等.药学杂志(日),1961,81(2):238
[2]洪美芳,等.植物资源与环境,1993,2(2):25
[3]陈瑾,等.药学学报,1988,23(6):422
药理
[1]兰中芬,等.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1989,9(2):78
[2]Kovalenko V N.C A,1947:6989b
现代临床研究
[1]叶光华,中医杂志,1980,(7):38
苗药名出处
贵州黔东南地区
参考
《中华本草》苗药卷
<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医药网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链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SDA药品评审中心| 医加医疗器械| 膏药生产厂家| 爱视立眼贴
专业提供药品信息、药品招商、药品代理、保健品招商、医药原料采购供应的中国药品信息网站平台
版权所有 © 2003-2028 盗冒必究  客服热线:0575-83552251 / 13754370441  QQ客服:药品信息客服
浙ICP备16010490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22093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浙)-经营性2023-0215 浙公网安备:33068302000535
 医药代理商群1: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医药代理商群2: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2医药代理商群3: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