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獾
药品名称
狗獾
藏名
准巴
汉语拼音
GOUHUAN
拉丁名
Melesme1esLinnaeus.
英文译名
保护品种
中药材基原
为鼬科动物狗獾的肉、油脂、小肠。
动植物形态
狗獾是鼬科中较大的一种兽类,体躯肥胖,体长45~55cm,尾长11~13cm,体重10kg左右。头长吻尖,鼻端有软质的鼻垫,鼻垫和上唇间被毛,耳短眼小。颈部粗短,四肢短而粗壮,腹部几乎触地。前后肢各有五趾,均具强有力的爪,前爪较长,适于掘土。步态迟缓,用趾或半趾着地行走。尾短,隐于毛中,离生殖器和肛门附近有一通腺囊小孔。颜面部具3道白色纵纹,为2道黑棕色纵纹所间隔。身体背部毛硬而密,为黑色与白色混杂。腹面自下颏至肛门以及四肢均呈深黑色。体侧腰胁部为白色或浅黄白色区,将背色和腹色分开。尾毛大部呈黄白色。
动植物资源分布
分布于全国大部地区。
动植物生态环境
栖息于森林、山麓、灌丛、荒野、湖泊及河流旁边。穴居,獾洞多挖于人迹罕到的河谷丘陵地带。洞长可达数十尺,且支洞甚多,洞内光滑整洁,有洞道相通。黄昏和夜间活动。性凶猛,能游泳,视觉弱而嗅觉灵敏。杂食性,多以植物根茎、蚯蚓、昆虫、青蛙及鼠类等为食,亦危害农作物。
药用动植物的栽培
10月或11月初进入冬眠期,夏季交配,次年3~4月产仔,每胎3~5只。产下一个月后幼兽才睁眼,3岁性成熟。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
秋冬季捕捉狗灌,取其肉新鲜或晾干用。取油脂即獾油,洗净,切碎,置锅内慢火熬炼出油,去渣,密封,放干燥处;或将油脂放于坛中密封,埋于地下,天长日久自变成油即可应用。取肠,洗净,阴干。
药用部位
以肉、油脂、小肠等入药。
生药材鉴定
性状鉴别:獾油为淡乳白色或淡黄色粘稠油状物。气微,腥膻,味淡。以乳白色无酸败味者为佳。
理化性质
炮制方法
中药剂型
汤剂。
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
药代动力学
毒理学
药物筛选
新药的临床评价
实验动物的品种
方剂组成
药物和剂量
药物配伍
狗獾小肠。
药性
归经
功效
性味分类
主治
肉:治邪病,干黄水。 油脂:治寒性龙病,腿部鱼肌肿痛。 小肠:治肠刺痛,痢疾。
用法用量
常配方用,4~6g。
用药忌宜
不良反应及治疗
选方
狗獾小肠200g,治痢疾。每服3g,一日3次。(民间用方)
考证
据《晶珠本草》记述:狗獾油治疗龙寒病,小腿肿胀;小肠治肠刺痛(痢疾)。本条的原动物,各地记载略有不同,但均为食肉目鼬科动物。《青藏高原药物图鉴》记载为本品《迪庆藏药》记载为猪獾华南亚种Arctonyx  collaris  albogularis  Blyth。肥壮,重6~10kg,长550~700mm,耳短小,腿短粗。体毛黑色、白色或黑白相杂,喉部白色。栖于森林、灌丛、荒野,善挖洞,冬眠,杂食性。云南有分布,模式产藏东、川西。
药物应用鉴别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医药网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链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SDA药品评审中心| 医加医疗器械| 膏药生产厂家| 爱视立眼贴
专业提供药品信息、药品招商、药品代理、保健品招商、医药原料采购供应的中国药品信息网站平台
版权所有 © 2003-2028 盗冒必究  客服热线:0575-83552251 / 13754370441  QQ客服:药品信息客服
浙ICP备16010490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22093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浙)-经营性2023-0215 浙公网安备:33068302000535
 医药代理商群1: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医药代理商群2: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2医药代理商群3: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