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参
药品名称
茄参
藏名
嘎保且合土
汉语拼音
QIESHEN
拉丁名
1.MandragoracaulescensC.B.Clarke.;2.M.chinghaiensisKuangetA.M.Lu.
英文译名
保护品种
中药材基原
为茄科植物弯籽芒果(茄参)青海茄参的种子。
动植物形态
1.弯籽芒果:多年生草本,高20~50cm,全株被短柔毛。根粗壮,肉质,分枝或不分枝,长10~15cm,茎直立,上部常分枝,叶在茎中下都呈螺旋排列,在上部则密集着生,叶片倒卵状矩圆形至矩圆状披针形,长5~15(~25)cm,宽2~4cm,顶端钝,基部渐狭而下延至叶柄成狭翅状,中脉显著,侧脉细弱。单花腋生,通常多花同叶集生于茎端;花梗粗壮,长6~10cm;花萼辐状钟形,5中裂,裂片卵状三角形,花后稍增大,宿存;花冠暗紫色,5中裂;雄蕊5,插生于花冠筒中下部,内藏,花丝丝状,长约7mm,花药矩圆形长3mm;子房球状,2室,花柱长约4mm,柱头膨大。浆果球状,直径2cm左右。种子扁肾形,长约2mm,黄色。
2.青海茄参:多年生宿根草本,根近肉质,多分叉,圆柱状或纺锤状,长12~15cm,直径约2cm;根茎短缩,圆柱状,密生鳞片状叶。茎高3~6cm,下部散生少数鳞片状叶。上部叶集生于茎顶端,长椭圆形或铲状椭圆形,长4~6cm,宽约2cm,先端钝圆,基部渐狭,全缘而微波状,密生缘毛,两面疏生柔毛,中脉显著,侧脉细弱,不明显,每边3~5条。花单生于叶腋,俯垂;花梗粗状,疏生柔毛,长1~2cm;花萼钟状,直径约7mm,疏生白色柔毛,5中裂,裂片不等大,长圆形,顶端钝圆,密生缘毛;花冠黄色,钟状,长约1cm,直径约8~10mm,5浅裂,裂片阔卵形,长约3.5mm,基部缢缩,顶端钝圆,外面被柔毛;雄蕊5,不伸出花冠,插生于花冠筒近基部,花丝丝状,长约3.5mm,基部疏生柔毛;子房近球形,花柱长4mm,柱头不明显2裂。浆果球状,直径10~15mm。种子肾形,长约2mm,表面有网纹状凹穴。

动植物资源分布
1.茄参:产于西藏东部、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国外在印度也有分布。 2.青海茄参:产于西藏及青海。
动植物生态环境
1.茄参:生于海拔2200~4200m的山坡草地。 2.青海茄参:生于海拔3650~4000m的河滩草地、林地岩石缝。
药用动植物的栽培
1.茄参:花果期5~8月。
2.青海茄参:花期6~7月,果期7~8月。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
八月果实成熟时采摘,晒干,打下种子。秋末采挖根,洗净,晒干。
药用部位
以根、根茎和种子入药。
生药材鉴定
性状鉴别:根圆锥状,长短不一,长8~12(~15)cm,直径约2cm,弯曲,表皮黄褐色至棕褐色,有皱缩环纹,质硬,断面棕黄色,不平整,呈颗粒状,气微,味微苦。茎短,皱缩,有鳞片存在。叶多皱缩,破碎,完整叶片铲形或长椭圆形,全缘,密生缘毛。

理化性质
炮制方法
中药剂型
散剂。
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
药代动力学
毒理学
药物筛选
新药的临床评价
实验动物的品种
方剂组成
药物和剂量
药物配伍
茄参,薰倒牛,镰形棘豆,牛尾蒿,羌活。
药性
微苦、涩,寒。
归经
功效
杀虫,止痛。
性味分类
主治
“赤巴”病、“培根”病、肺脓疡、炭疽病。外用治痈肿疔毒、皮肤疥癣。
用法用量
常配方用,一次1~2g,一日3次。
用药忌宜
不良反应及治疗
选方
茄参150g,薰倒牛120g,镰形棘豆135g,牛尾蒿150g,羌活90g。共研细粉,再加入麝香粉3g,拌匀。一次1~2g,一日2次,冲服。治瘟病时疫发烧,胸闷气喘,咳嗽,腹胀腹痛。
考证
《晶珠本草》记载:茄参解毒,泻毒,敛毒,杀虫。治炭疽病、培根病及其引起的热症。敛毒用法如马蔺子。治炭疽病、杀虫,其用法如马尿泡。
药物应用鉴别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医药网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链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SDA药品评审中心| 医加医疗器械| 膏药生产厂家| 爱视立眼贴
专业提供药品信息、药品招商、药品代理、保健品招商、医药原料采购供应的中国药品信息网站平台
版权所有 © 2003-2028 盗冒必究  客服热线:0575-83552251 / 13754370441  QQ客服:药品信息客服
浙ICP备16010490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22093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浙)-经营性2023-0215 浙公网安备:33068302000535
 医药代理商群1: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医药代理商群2: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2医药代理商群3: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