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
描述
荔枝为无患子科植物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的假种皮或果实。6-7月果实成熟时采摘,鲜用或晒干备用。产于广东、广西、福建等地。
来源
本品为无患子科植物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的假种皮或果实。(《中药大辞典》)
采收加工
6-7月果实成熟时采摘,鲜用或晒干备用。(《中药大辞典》)
药材性状
果实球形,红色,有多数尖锐的疣状突起。气微,味甜。(《中药大辞典》)
性味归经
甘、酸,温。归肝、脾经。(《中药大辞典》)
药材主治
病后体虚,津伤口渴,脾虚泄泻,呃逆,食少,瘰疬,疔肿,外伤出血。(《中药大辞典》)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0枚;烧存性研末;或浸酒。外用:捣烂敷;或烧存性研末撒。(《中药大辞典》)
用药禁忌
阴虚火旺者慎服。(《中药大辞典》)
①《食疗本草》:"多食则发热。"
②《海药本草》:"食之多则发热疮。"
③《纲目》:"鲜者食多,即龈肿口痛,或衄血。病齿匿及火病人尤忌之。"
中药配伍
1.治呃逆不止:荔枝七个,连皮核烧存性;为末,白汤调下。(《医方摘要》)
2.治瘰疬溃烂:荔肉敷患处。(《泉州本草》)
3.治疔疮恶肿:荔枝肉、白梅各三个。捣作饼子,贴于疮上。(《济生秘览》)
4.治风火牙痛:大荔枝一个,剔开,填盐满壳,煅研,搽之。(《孙天仁集效方》)
5.止外伤出血,并防止疮口感染溃烂,得以迅速愈合:荔枝晒干研末(浸童便晒更佳)备用。每用取末掺患处。(《泉州本草》)
6.治老人五更泻,粪便溏软:荔枝干,每次五粒,春米一把,合煮粥食,连服三次;酌加山药或莲子同煮更佳。(《泉州本草》)
7.治孕妇堕胎后下血不止及产后出血:荔枝干七个(连壳和核一起打破),用两碗水煎至一碗服下。
8.治小儿遗尿:每天吃荔枝干十个。
9.治妇女虚弱贫血:荔枝干、大枣各七个,水煎服,每日一剂。
10.治气虚寒痛:荔枝肉5枚,煮酒1杯服用,屡服有效。
11.荔枝莲子淮山粥:干荔枝肉50克,淮山、莲子各10克(捣碎),水煮至软烂时,加入大米100克,同煮粥,用油盐或白糖调味食用,可治老人晨起腹泻(五更泻),大便溏稀等症。
相关论述
1.《玉揪药解》:荔枝,甘温滋润,最益脾肝精血,阳败血寒,最宜此味。功与龙眼相同,但血热宜龙眼,血寒宜荔枝。干者味减,不如鲜者,而气质和平,补益无损,不至助火生热,则大胜鲜者。
2.《食疗本草》:益智,健气。
3.《海药本草》:主烦渴,头重,心躁,背膊劳闷。
4.《日用本草》:生津,散无形质之滞气。
5.《本草衍义补遗》:消瘤赘赤肿。
6.《纲目》:治瘰疬,疔肿,发小儿痘疮。
7.《玉揪药解》:暖补脾精,温滋肝血。
8.《本草从新》:解烦渴,止呃逆。
9.《医林纂要》:补肺,宁心,和脾,开胃。治胃脘寒痛,气血滞痛。
10.《泉州本草》:壮阳益气,补中清肺,生津止渴,利咽喉,治产后水肿,脾虚下血,咽喉肿痛,呕逆等证。
传说渊源
很久以前的一天夜晚,突然狂风四起,一位仙姑从天而降。她到各名城游玩以后,来到广东增城县西园,看这里山清水秀,就在一棵树上坐了下来,并在树上睡了一会。东方发白了,她又返回天宫。因为她走时慌慌忙忙,竟把身上的一缕绿色丝挂在树上忘了带走。第二年,这棵树上竟然长出了肉厚汁多、清甜可口的佳果。因为这佳果是仙姑“离枝”而去结下的,人们就给它取名叫“荔枝”。过去,荔枝被视为一种贡品。据说天宝年间每年要为唐朝杨贵妃、玄宗皇帝选择佳品飞马传送。荔枝不仅可以吃,还可做药,其果肉含有丰富的蔗糖、葡萄糖、蛋白、脂肪、维生素C、柠檬酸和磷、铁等。为老幼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