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根
描述
麻黄根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或中麻黄Ephedra intermedia Schrenk ex Mey.的干燥根和根茎。秋末采挖,除去残茎、须根和泥沙,干燥。主产于辽宁、河北、山西、新疆、内蒙古、甘肃、青海等地。
中药学名(拉丁名)
EPHEDRAE RADIX ET RHIZOMA
来源
本品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或中麻黄Ephedra intermedia Schrenk ex Mey.的干燥根和根茎。(《中国药典2015》)
分布产地
主产于辽宁、河北、山西、新疆、内蒙古、甘肃、青海等地。
采收加工
秋末采挖,除去残茎、须根和泥沙,干燥。(《中国药典2015》)
药材性状
本品呈圆柱形,略弯曲,长8-25cm,直径0.5-1.5cm。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有纵皱纹和支根痕。外皮粗糙,易成片状剥落。根茎具节,节间长0.7-2cm,表面有横长突起的皮孔。体轻,质硬而脆,断面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色或黄色,射线放射状,中心有髓。气微,味微苦。(《中国药典2015》)
性味归经
甘、涩,平。归心、肺经。(《中国药典2015》)
药材主治
用于自汗,盗汗。(《中国药典2015》)
用法用量
3-9g。外用适量,研粉撒扑。(《中国药典2015》)
药材鉴别
显微鉴别:
本品根横切面:木栓细胞10余列,其外有落皮层。栓内层为数列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砂晶。中柱鞘由纤维及石细胞组成。韧皮部窄。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发达,由导管、管胞及木纤维组成;射线宽广,含草酸钙砂晶。有的髓部有纤维;薄壁细胞具纹孔。根茎的射线较窄。
粉末棕红色或棕黄色。木栓细胞呈长方形,棕色,含草酸钙砂晶。纤维多单个散在,直径20-25μm,壁厚,木化,斜纹孔明显。螺纹导管、网纹导管直径30-50μm,导管分子穿孔板上具多数圆形孔。石细胞有的可见,呈长圆形,类纤维状或有分枝,直径20-50μm,壁厚。髓部薄壁细胞类方形、类长方形或类圆形,壁稍厚,具纹孔。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砂晶。
理化鉴别:
取本品粉末0.5g,加甲醇10ml,超声处理40分钟,滤过,取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麻黄根对照药材0.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水(40:1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香草醛硫酸溶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中国药典2015》)
中药配伍
1.治诸虚不足,及新病暴虚,津液不固,体常自汗,夜卧即甚,久而不止,羸瘠枯瘦,心忪惊惕,短气烦倦:黄芪(去苗、土)、麻黄根(洗)、牡蛎(米泔浸,刷去土,火烧通赤)各一两。上三味,为粗散。每服三钱,水一盏半,小麦百余粒,同煎至八分,去滓热服,日二服,不拘时候。(《局方》牡蛎散)
2.治虚汗无度:麻黄根、黄芪等分。为末,飞面糊,作丸梧子大。每用浮麦汤下百丸,以止为度。(《谈野翁试验方》)
3.治产后虚汗不止:①当归一两(锉,微妙),麻黄根二两,黄芪一两(锉)。上药,捣粗罗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圣惠方》麻黄根散)②牡蛎粉三分,麻黄根二两。捣细罗为散,用扑身上。(《圣惠方》麻黄根散)
4.治肾劳热,阴囊生疮:麻黄根、石硫黄各三两,米粉五合。上三味治下筛,安絮如常用粉法搭疮上,粉湿,更搭之。(《千金方》麻黄根粉)
中药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中国药典2015》)
相关论述
1.《纲目》:麻黄发汗之气,驶不能御,而根节止汗,效如影响。自汗有风湿、伤风、风温、气虚、血虚、脾虚、阴虚、胃热、痰饮、中暑、亡阳、柔痉诸症,皆可随证加而用之。当归六黄汤加麻黄根洽盗汗尤捷,盖其性能行周身肌表,故能引诸药外至卫分而固腠理也。《本草》但知扑之之法,而不知服饵之功尤良也。
2.《本草经读》:麻黄根节,古云止汗,是引止汗之药,以达于表而速效,非麻黄根节自能止汗,旧解多误。
3.《本草正义》:麻黄发汗,而其根专于止汗,昔人每谓为物理之奇异。不知麻黄轻扬,故表而发汗,,其根则深人士中,自不能同其升发之性。况苗则轻扬,根则重坠,一升一降,理有固然。然正惟其同是一本,则轻扬走表之性犹在,所以能从表分而收其散越、敛其轻浮,以还归于里。是固根收束之本性,则不特不能发汗,而并能使外发之汗敛而不出,此则麻黄根所以有止汗之功力,投之辄效者也。凡止汗如糯稻根、桃干、小麦、枣仁之类,皆取其坚凝定静之意,以收散失之气,其旨皆同,夫岂麻黄与根同出一本,而其性顾乃背道相驰那防风发汗,其根止汗,亦是此义。
4. 陶弘景:止汗,夏月杂粉用之。
5.《滇南本草》:止汗,实表气,固虚,消肺气、梅核气。
6.《四川中药志》:敛汗固表。治阳虚自汗,阴虚盗汗。
传说渊源
有个挖药的老人,无儿无女,收了一个徒弟。谁想,这个徒弟很是狂妄,才学会一点皮毛,就看不起师傅了。有的时候,卖药的钱也不交给师傅,自己偷偷花掉。师傅伤透了心,就对徒弟说:
“你翅膀硬了,另立门户吧。”,徒弟倒满不在乎:“行啊!”师傅不放心地说:“不过,有一种药,你不能随便卖给人吃。”“什么药?”“无叶草。”“怎么啦?”“这种草的根和茎用处不同;发汗用茎,止汗用根,一朝弄错,就会死人!记住了吗?”“记住了。”“你背一遍。”徒弟张口就背了一遍,不过,他背时有口无心,压根儿也没用脑子想。
从此,师徒分手,各自卖药。师傅不在眼前,徒弟的胆子更大了,虽然认识的药不多,却什么病都敢治。没过几天,就让他用无叶草治死了一个。死者家属哪肯善罢甘休,当时就抓住他去见县官。县官问道:“你是跟谁学的?”徒弟只好说出师傅的名字。县官命人把师傅找来,说:“你是怎么教的?让他把人治死了!”师傅说:“小人无罪。”“怎么能说你无罪?”“关于无叶草,我清清楚楚地教过他几句口诀。”
县官听了,就问徒弟:“你还记得吗?背出来我听听。”徒弟背到:“发汗用茎,止汗用根,一朝弄错,就会死人。”县官又问:“病人有汗无汗?”徒弟答道:“浑身出虚汗。”“你用的什么药?”“无叶草的茎。”
县官大怒:“简直是胡治!病人已出虚汗还用发汗的药,能不死人?”说罢,命人打了徒弟四十大板,判坐三年大狱。师傅没事,当堂释放。
徒弟在狱中过了三年,这才变得老实了。他找到师傅认了错儿,表示痛改前非。师傅见他有了转变,这才把他留下,并向他传授医道。打这儿起,徒弟再用“无叶草”时就十分小心了。因为这种草给他闯过大祸惹过麻烦,就起名叫作“麻烦草”,后来又因为这草的根是黄色的,才又改叫“麻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