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韦
描述
石韦为水龙骨科植物庐山石韦Pyrrosia sheareri (Baker) Ching、石韦Pyrrosia lingua (Thunb.) Farwell或有柄石韦Pyrrosia petiolosa (Christ) Ching的干燥叶。全年均可采收,除去根茎和根,晒干或阴干。庐山石韦主产于安徽、浙江、湖南、湖北、贵州、四川、广西等地;石韦主产于河南、浙江、安徽、湖北、云南、广东、广西等地;有柄石韦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中药学名(拉丁名)
PYRROSIAE FOLIUM
来源
本品为水龙骨科植物庐山石韦Pyrrosia sheareri (Baker) Ching、石韦Pyrrosia lingua (Thunb.) Farwell或有柄石韦Pyrrosia petiolosa (Christ) Ching的干燥叶。(《中国药典2015》)
分布产地
庐山石韦主产于安徽、浙江、湖南、湖北、贵州、四川、广西等地;石韦主产于河南、浙江、安徽、湖北、云南、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收,除去根茎和根,晒干或阴干。(《中国药典2015》)
药材性状
庐山石韦:叶片略皱缩,展平后呈披针形,长10-20cm,宽3-5cm。先端渐尖,基部耳状偏斜,全缘,边缘常向内卷瞳;上表面黄绿色或灰绿色,散布有黑色圆形小凹点;下表面密生红棕色星状毛,有的侧脉间布满棕色圆点状的孢子囊群。叶柄具四棱,长10-20cm,直径1.5-3mm,略扭曲,有纵槽。叶片革质。气微,味微涩苦。
石韦:叶片披针形或长圆披针形,长8-12cm,宽1-3cm。基部楔形,对称。孢子囊群在侧脉间,排列紧密而整齐。叶柄长5-10cm,直径约1.5mm。
有柄石韦:叶片多卷曲呈筒状,展平后呈长圆形或卵状长圆形,长3-8cm,宽1-2. 5cm。基部楔形,对称;下表面侧脉不明显,布满孢子囊群。叶柄长3-12cm,直径约1mm。(《中国药典2015》)
性味归经
甘、苦,微寒。归肺、膀胱经。(《中国药典2015》)
药材功效
利尿通淋,清肺止咳,凉血止血。(《中国药典2015》)
药材主治
用于热淋,血淋,石淋,小便不通,淋沥涩痛,肺热喘咳,吐血,衄血,尿血,崩漏。(《中国药典2015》)
药材鉴别
显微鉴别:
本品粉末黄棕色。星状毛体部7-12细胞,辐射状排列成上、下两轮,每个细胞呈披针形,顶端急尖,有的表面有纵向或不规则网状纹理;柄部1-9细胞。孢子囊环带细胞,表面观扁长方形。孢子极面观椭圆形,赤道面观肾形,外壁具疣状突起。叶下表皮细胞多角形,垂周壁连珠状增厚,气孔类圆形。纤维长梭形,胞腔内充满红棕色或棕色块状物。(《中国药典2015》)
中药配伍
1.治血淋:石韦、当归、蒲黄、芍药为末。酒下。(《千金要方》石韦散)
2.治石淋:石韦(去毛)、滑石各等分。上二味捣筛为散,用米饭或蜜调服一刀圭,日2服。(《外台》引《古今录验方》石韦散)
3.治发背:石韦于二、七月采叶,阴干炒末,冷酒调服。(《本草图经》)
4.治放疗和化疗引起的白细胞下降:石韦30g,红枣15g,甘草3g。水煎服。(《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切段,干燥,筛去细屑。(《中国药典2015》)
毒性
小鼠灌服庐山石韦水煎剂、煎剂提取物、异杧果甙的LD50分别为90g/kg、48g/kg、4.65g/kg。(《中华本草》)
相关论述
1.《本经》:“主劳热邪气,五癃闭不通,利小便水道。”
2.《别录》:“止烦下气,通膀胱满,补五劳,安五藏,去恶风,益精气。”
3.《日华子》:“治淋沥遗溺。”
4.《本草蒙筌》:“疗痈疽发背。”
5.《滇南本草》:“止玉茎痛。”
6.《纲目》:“主崩漏,金疮,清肺气。”
7.《植物名实图考》:“治痰火,同瘦肉蒸服。”
8.《闽东本草》:“治痢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