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竹叶
描述
淡竹叶为禾本科植物淡竹叶Lophatherum gracile Brongn. 的干燥茎叶。夏季未抽花穗前采割,晒干。主产于浙江、安徽、湖南、四川、湖北、广东、江西等地。以浙江产量大、质量优,称“杭竹叶”。
中药学名(拉丁名)
LOPHATHERI HERBA
来源
本品为禾本科植物淡竹叶Lophatherum gracile Brongn. 的干燥茎叶。(《中国药典2015》)
分布产地
主产于浙江、安徽、湖南、四川、湖北、广东、江西等地。以浙江产量大、质量优,称“杭竹叶”。
采收加工
夏季未抽花穗前采割,晒干。(《中国药典2015》)
药材性状
本品长25-75cm。茎呈圆柱形,有节,表面淡黄绿色,断面中空。叶鞘开裂。叶片披针形,有的皱缩卷曲,长5-20cm,宽1-3.5cm;表面浅绿色或黄绿色。叶脉平行,具横行小脉,形成长方形的网格状,下表面尤为明显。体轻,质柔韧。气微,味淡。(《中国药典2015》)
性味归经
甘、淡,寒。归心、胃、小肠经。(《中国药典2015》)
药材功效
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利尿通淋。(《中国药典2015》)
药材主治
用于热病烦渴,小便短赤涩痛,口舌生疮。(《中国药典2015》)
用药禁忌
无实火、湿热者慎服,体虚有寒者禁服。(《中药大辞典》)
药材鉴别
显微鉴别:
本品叶表面观:上表皮细胞长方形或类方形,垂周壁波状弯曲,其下可见圆形栅栏细胞。下表皮长细胞与短细胞交替排列或数个相连,长细胞长方形,垂周壁波状弯曲;短细胞为哑铃形的硅质细胞和类方形的栓质细胞,于叶脉处短细胞成串;气孔较多,保卫细胞哑铃形,副卫细胞近圆三角形,非腺毛有三种:一种为单细胞长非腺毛;一种为单细胞短非腺毛,呈短圆锥形;另一种为双细胞短小毛茸,偶见。(《中国药典2015》)
中药配伍
1.治热病余热未净,心烦口渴:淡竹叶、太子参、麦门冬、北沙参各9g,生石膏12g(先煎),生甘草4.5g。煎服。(《安徽中草药》)
2.治口舌糜烂:鲜淡竹叶30g,木通9g,生地9g。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3.治口腔炎,牙周炎,扁桃体炎:淡竹叶30-60g,犁头草、夏枯草各15g,薄荷9g。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中草药手册》)
4.治咽喉肿痛:山鸡米30g,山栀子根15g。煎服。(《广东省惠阳地区中草药》)
5.治小便不利,淋闭不通,因气壮火胜者:淡竹叶一两,甘草一钱,木通、滑石各二钱。水煎服。(《本草汇言》)
6.治血淋,小便涩痛:淡竹叶全草30g,生地15g,生藕节30g。煎汤服,日2次。(《泉州本草》)
7.治衄血:干淡竹叶I5g,生栀子9g,一枝黄花9g。水煎服。(福州军区《中草药手册》)
8.治逆经:淡竹叶7张,茜草根(染卵藤根)30g,灯心7条。同白酒炖服。(《闽东本草》)
中药炮制
除去杂质,切段。(《中国药典2015》)
毒性
淡竹叶对小鼠的LD50为64.5g/kg。(《中华本草》)
相关论述
1.《纲目》:“去烦热,利小便,清心。”
2.《生草药性备要》:“凉心,消痰止渴,除上焦火,治白浊,退热,散痔疮毒,明眼目。”
3.《握灵本草》:“去胃热。”
4.《本草再新》:“(治)小儿痘毒,外症恶毒。”
5.《草木便方》:“治烦热,咳喘,吐血,呕哕。”
6.《玉楸药解》:“去湿,解热。”
7.《药性考》:“散结。”
8.《草药新纂》:“治热病疮疡。”
传说渊源
相传,建安十九年,曹操独揽大权,在朝中威势日甚,此时刘备已取得了汉中,羽毛渐丰,在诸葛亮的建议下,发兵声讨曹操。先锋即是张飞与马超。兵分二路,张飞一路兵马到巴西城后,即与曹操派来的大将张郃相遇。张郃智勇双全,筑寨拒敌。猛张飞急攻不下后,便指使军士在阵前骂阵。张郃不理,在山寨上多置擂木炮石,坚守不战,并大吹大擂饮酒,直气得张飞七窍生烟,口舌生疮,众兵士也多因骂阵而热病烦渴。
诸葛亮闻知后,便派人送来了50瓮佳酿,并嘱咐张飞依计而行。酒抬到了阵前,张飞吩咐军士们席地而坐,打开酒瓮大碗饮酒,自己更是把瓮大饮。有细作报上山寨,张郃登高一看,果然如此,恶恨恨地骂道:“张飞欺我太甚!”传令当夜下山劫寨,结果遭到惨败。原来张飞使的是一条“诱敌之计”,他们白天在阵前喝的不是什么“佳酿美酒”,而是孔明遣人送来的一种中药汤——淡竹叶汤,既诱张郃上当,又为张飞和众军士们解火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