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麻
描述
升麻为毛莨科植物大三叶升麻Cimicifuga heracleifolia Kom.、兴安升麻Cimicifuga dahurica (Turcz.) Maxim.或升麻Cimicifuga foetida L.的干燥根茎。秋季采挖,除去泥沙,晒至须根干时,燎去或除去须根,晒干。大三叶升麻主产于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又称“关升麻”。兴安升麻主产于黑龙江、河北、山西、内蒙古,以河北、山西产量最大,又称“北升麻”。升麻主产于四川、青海等地,以四川产量较大,又称“川升麻”。
中药学名(拉丁名)
CIMICIFUGAE RHIZOMA
来源
本品为毛莨科植物大三叶升麻Cimicifuga heracleifolia Kom.、兴安升麻Cimicifuga dahurica (Turcz.) Maxim.或升麻Cimicifuga foetida L.的干燥根茎。(《中国药典2015》)
分布产地
大三叶升麻主产于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又称“关升麻”。兴安升麻主产于黑龙江、河北、山西、内蒙古,以
采收加工
秋季采挖,除去泥沙,晒至须根干时,燎去或除去须根,晒干。(《中国药典2015》)
药材性状
本品为不规则的长形块状,多分枝,呈结节状,长10-20cm,直径2-4cm。表面黑褐色或棕褐色,粗糙不平,有坚硬的细须根残留,上面有数个圆形空洞的茎基痕,洞内壁显网状沟纹;下面凹凸不平,具须根痕。体轻,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有裂隙,纤维性,黄绿色或淡黄白色。气微,味微苦而涩。(《中国药典2015》)
性味归经
辛、微甘,微寒。归肺、脾、胃、大肠经。(《中国药典2015》)
药材功效
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中国药典2015》)
药材主治
用于风热头痛,齿痛,口疮,咽喉肿痛,麻疹不透,阳毒发斑,脱肛,子宫脱垂。(《中国药典2015》)
用药禁忌
阴虚阳浮,喘满气逆及麻疹已透者忌服。服用过量可产生头晕、震颤、四肢拘挛等。(《中药大辞典》)
药材鉴别
显微鉴别:
本品粉末黄棕色。后生皮层细胞黄棕色,表面观呈类多角形,有的垂周壁及平周壁瘤状增厚,突人胞腔。木纤维多,散在,细长,纹孔口斜裂缝状或相交成人字形或十字形。韧皮纤维多散在或成束,呈长梭形,孔沟明显。
理化鉴别:
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醇5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阿魏酸对照品、异阿魏酸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各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苯—三氯甲烷—冰醋酸(6:1:0.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中国药典2015》)
中药配伍
1.治口疮:升麻、黄柏、大青。上三味,切,以水煮含之,冷吐,差止。(《外台》引《集验方》)
2.治妇女乳中结核:升麻、甘草节、青皮各二钱,瓜蒌仁三钱。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食后细细呷之。(《证治准绳》)
3.治伤寒后发疟,动作无时:川升麻一(二)两,恒山一两,蜀漆一两。上件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盅盏,煎至六分,去滓,空心温服。良久当吐,未吐再服。(《圣惠方》)
4.治雷头风,头面疙瘩肿痛,憎寒壮热状如伤寒:升麻、苍术(泔浸,去皮)各四钱,荷叶一大片。水煎,食后热服。(《医方集解》刘河间清震汤,)
5.治阳毒为病,面赤斑斑如锦文,咽喉痛,唾脓血:升麻二两,当归一两,蜀椒(炒去汗)一两,甘草二两,鳖甲手指大一片(炙),雄黄半两(研)。上六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顿服之。老小再服取汗。(《金匮要略》升麻鳖甲汤)
6.治噤痢:绿色升麻(醋炒)一钱,莲肉(去心,炒焦黄)三十枚,人参三钱。水一钟,煎半钟饮之,蜜和为丸更妙,每四钱一服,白汤吞。(《医学广笔记》)
7.治产后恶物不尽,或经一月、半岁,一岁:升麻三两。以清酒五升,煮取二升,分温再服。当吐下恶物,勿怪,良。(《千金要方》升麻汤)
8.治卒肿毒起,急痛:升麻磨醋频涂之。(《肘后方》)
中药炮制
除去杂质,略泡,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中国药典2015》)
毒性
升麻全株有毒。小鼠腹腔注射石油醚提取物1000mg/kg,出现活动减少,部分动物瘫痪、死亡;氯仿提取物1000mg/kg,动物活动减少,部分动物惊厥死亡。小鼠腹腔注射兴安升麻全草氯仿提取物500mg/kg,出现翻正反射消失、呼吸弱、瘫痪,最后死亡。(《中药大辞典》)
相关论述
1.《本经》:“主解百毒,杀百精老物殃鬼,辟温疾、障气邪气,毒蛊。久服不夭。”
2.《别录》:“主中恶腹痛,时气毒疠,头痛寒热,风肿诸毒,喉痛,口疮,久服轻身长年。”
3.《药性论》:“治小儿风惊痫,时气热疾。能治口齿风?肿疼,牙根浮烂恶臭,热毒脓血,除心肺风毒热壅闭不通,口疮,烦闷;疗痈肿,豌豆疮,水煎绵沾拭疮上。”
4.《兰室秘藏》:“行阳助经。”
5.《汤液本草》:“主肺痿咳唾脓血,能发浮汗。”
6.《滇南本草》:“表小儿痘疹,解疮毒,咽喉(肿)喘咳音哑,肺热,止齿痛、乳蛾,痄腮。”
7.《纲目》:“消斑疹,行瘀血。治阳陷眩运,胸胁虚痛,久泄下痢后重,遗浊,带下,崩中,血淋,下血,阴痿足寒。”
8.《本草要略》:“能解脾胃肌肉间热。”
传说渊源
从前,有一户姓赵的人家,爹在外做小买卖,娘在内持家,女儿青梅帮助别人家洗点衣服补贴家用。日子虽然清苦,倒也和和美美。不料青梅娘得了子宫脱垂病,没几天竟卧床不起,不能进食,面色苍白。青梅父女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请郎中治疗,几剂药下去没见好转,看来青梅娘快要不行了。
一天,青梅对双眉紧锁的爹说:“爹,发愁也没有用,这样吧,我们贴个告示,谁能治好娘的病,我就嫁给他。”青梅爹十分吃惊:“女儿呀,婚姻大事岂能儿戏!”青梅劝道:“家中穷苦,我们没有钱给娘治病。娘劳苦一生,我们可不能让她就这么走了。我已经决定了,不论富贵贫贱,残老鳏丑,只要能治好娘的病,我就嫁给他。”青梅爹看看女儿,想想日子一贫如洗,只得同意了,于是贴出了治病招亲的告示。
晚上,青梅梦见了一位老神仙对她说:“青梅呀,你救母的一片孝心感动了上苍。玉帝派我告诉你一句话:‘竹马到来日,洞房花烛时。’切记切记!”青梅醒来后百思不解其意。
说来也巧,有一个穷苦的青年,父母双亡,以采药为生。一天晚上,他也梦见一位老神仙对自己说:“牢记‘竹马送来日,洞房花烛时’,快上山挖仙药,能成就好姻缘。”第二天,他就听说了青梅家治病招亲的事儿。于是,他立刻背上药篓去找老人们曾说过能治疗子宫脱垂病的“竹马”。
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在一片野草下发现了跟传说吻合的棕黑色的“竹马”,急忙挖出来,给青梅家送去。青梅娘喝了几天用“竹马”熬的药后,病渐渐地好了起来。青梅和那位青年成了亲,一家人恩恩爱爱,过着幸福生活。人们由此知道了“竹马”的神奇功效,一传十,十传百,天长日久,“竹马”被传成了“升麻”,于是就作为一味中药名传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