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汉果
描述
罗汉果为葫芦科植物罗汉果Siraitia grosvenorii (Swingle) C. Jeffrey ex Lu et Z. Y. Zhang的干燥果实。秋季果实由嫩绿色变深绿色时采收,晾数天后,低温干燥。主产于广西。
中药学名(拉丁名)
SIRAITIAE FRUCTUS
来源
本品为葫芦科植物罗汉果Siraitia grosvenorii (Swingle) C. Jeffrey ex Lu et Z. Y. Zhang的干燥果实。(《中国药典2015》)
采收加工
秋季果实由嫩绿色变深绿色时采收,晾数天后,低温干燥。(《中国药典2015》)
药材性状
本品呈卵形、椭圆形或球形,长4.5-8.5cm,直径3.5-6cm。表面褐色、黄褐色或绿褐色,有深色斑块及黄色柔毛,有的有6-11条纵纹。顶端有花柱残痕,基部有果梗痕。体轻,质脆,果皮薄,易破。果瓤(中、内果皮)海绵状,浅棕色。种子扁圆形,多数,长约1.5cm,宽约1.2cm;浅红色至棕红色,两面中间微凹陷,四周有放射状沟纹,边缘有槽。气微,味甜。(《中国药典2015》)
性味归经
甘,凉。归肺、大肠经。(《中国药典2015》)
药材功效
清热润肺,利咽开音,滑肠通便。(《中国药典2015》)
药材主治
用于肺热燥咳,咽痛失音,肠燥便秘。(《中国药典2015》)
用药禁忌
《广西中药志》:“肺寒及外感咳嗽者忌用。”
贮藏保存
置干燥处,防霉,防蛀。(《中国药典2015》)
药材鉴别
显微鉴别:
本品粉末棕褐色。果皮石细胞大多成群,黄色、方形或卵圆形,直径7-38μm,壁厚,孔沟明显。种皮石细胞类长方形或不规则形,壁薄,具纹孔。纤维长梭形,直径16-42μm,胞腔较大,壁孔明显。可见梯纹和螺纹导管。薄壁细胞不规则形,具纹孔。
理化鉴别:
取本品粉末1g,加水5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取滤液20ml,加正丁醇振摇提取2次,每次20ml,合并正丁醇液,减压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罗汉果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罗汉果皂苷V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丁醇—乙醇—水(8:2:3)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2%香草醛的10%硫酸乙醇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中国药典2015》)
中药配伍
治百日咳:罗汉果一个,柿饼五钱。水煎服。(福建)(《中药大辞典》)
中药炮制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用时捣碎。(《中华本草》)
相关论述
1.《岭南采药录》:理痰火咳嗽,和猪精肉煎汤服之。
2.《广西中药志》:止咳清热,凉血润肠。治咳嗽,血燥胃热便秘等。
传说渊源
很久以前,在广西某地一个瑶寨里有一位姓罗的樵夫。一年秋天,樵夫的母亲咳喘不止。樵夫只好上山砍柴,希望挣点银两为母亲求医。
一天清晨,樵夫砍柴时砍中了一个马蜂窝,一只马蜂在樵夫左手臂上狠狠一蜇。被蜇处红肿起来,疼痛不已,并伴心悸气促,头晕目眩。樵夫只好踉踉跄跄地向山下走去。
突然,他闻到一阵沁人心脾的水果香味。樵夫看见不远处一簇青藤上结满了不知名的野果,心中一喜,摘下一只吃了起来。这野果不仅香甜可口,而且清凉怡人。他把果汁往伤口上涂,没过多久,红肿和疼痛就消失了。惊喜之余,他便摘了好些野果带回家中,给患病的母亲当水果吃。
樵夫的母亲吃了这种水果后,咳喘有所减轻。樵夫于是便天天上山采摘。一个月后,母亲的咳喘竟不治自愈。母亲吩咐儿子大量采摘这种野果,晒干备用。每当遇上患有咳喘病的穷人,便免费送上,教病人煎水饮用,治愈了不少患咳喘病的人。
恰好一位汉郎中行经此地,便在樵夫的带领下上山采摘野果。经过研究和试用,汉郎中发现此野果具有清肺止咳,化痰平喘,利咽润喉和润肠通便之功效,于是便用于治疗上述诸病症。由于樵夫姓罗,郎中名汉,后人便把这种野果称之为“罗汉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