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部反射区及手法5条
解剖位置:胃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小部分位于腹上部。以贲门(十一胸椎左侧)上接食道、幽门(第一腰椎右侧)下连十二指肠。
生理功能:胃具有容纳食物、分泌胃液,进行初步消化食物的功能。
反射区位置:位于双脚脚掌第一跖趾关节后方(向脚跟方向),约一横指幅宽。
手法:以一手持脚,另一手半握拳,食指变曲,以食指第一指间关节顶点施力,由脚趾向脚跟方向按摩三至四次。
适应症:胃部疾患如恶心、呕吐、胃痛、胃胀、胃酸过多、消化不良、急慢性胃炎、胃下垂等。
解剖位置:腹腔神经丛又称太阳丛,分布于腹腔器官的周围,是交感神经及副交感神经的分支,是最大的植物神经丛。
生理功能:调节胃肠等脏器的功能。
反射区位置:位于双脚脚掌中心,分布在肾反射区与胃反射区附近。
手法:以一手持脚,另一手半握拳,食指弯曲,以食指第一指间关节顶点施力,由脚跟向脚趾方向挑刮五至六次。
适应症:消化系统的神经性疾患,如腹胀、肝泻、胃痉挛、胸闷、打呃等。
解剖位置:十二指肠位于右上腹,是小肠的起始部分,全长约25至30厘米,上接胃的幽门,下连空肠,呈C字形包围着胰头。
生理功能:消化及吸收营养物质。
反射区位置:位于双脚脚掌第一跖骨与楔骨关节前方(向脚趾方向),胃及胰脏反射区的后方(向脚跟方向)。
手法:以一手持脚,另一手半握拳,食指弯曲,以食指第一指间关节顶点施力,由脚趾向脚跟方向按摩三至四次。
适应症:胃及十二指肠疾患如腹胀、消化不良、十二指肠溃疡、食欲不振、食物中毒等。
解剖位置:位于腹腔中下部,上起自胃的幽门,下至盲肠,与大肠相连接,长约5至7公尺。
生理功能:小肠是食物消化吸收最重要的场所,小肠能不断蠕动,使内容物向前运动,同时,分泌肠液进行消化并吸收营养成分。小肠有淋巴组织,可消灭有害的细菌。
反射区位置:位于双脚脚掌中部凹入区域,被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及直肠等反射区所包围。
手法:以一手持脚,另一手半握拳,食指、中指弯曲,以食指和中指的第一指间关节顶点施力,由脚趾向脚跟方向按摩四至五次。
适应症:消化系统疾患如胃肠胀气、腹泻、腹痛、急慢性肠炎等。
解剖位置:迥盲瓣位于迥肠与盲肠交界处,在右髂窝内,盲肠与结肠交接的下缘有两个迥盲瓣,由迥肠开口向着盲肠的内侧面。
生理功能:当大肠发生逆蠕动时,防止大肠内容物逆流,还可控制食糜不致过快流人大肠,以使食糜在小肠内得到充分消化和吸收。
反射区位置:位于右足底跟骨前方靠外侧,在盲肠反射区的远心端所形成的区域。
手法:单食指扣拳法。定点按揉4至5次。
适应症:腹胀、消化不良、胃肠功能紊乱,促进迥盲瓣的控制食糜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