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诊在四诊中的地位
名称
脉诊在四诊中的地位
详细内容
四诊,即指望、闻、问、切(脉诊)四种诊断方法。构成了完整的体检过程。在辨证时,脉诊却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是,临证时只有四诊合
参,才能确实诊断疾病,绝对不能单纯地依赖脉诊而作为全面诊断的可靠依据。如《难经·第六十一难》中曰:“经言,望而知之谓之神,闻
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何谓也?然:望而知之者,望见其五色以知其病,闻而知之者,闻其五音以别其病。问
而知之者,问其所欲五味,以知其病所起所在也。切脉而知之者,诊其寸口,视其虚实,以知其病,病在何藏府也。经言,以外知之曰圣,以
内知之曰神,此之谓也。”望、闻、问、切是中医临床诊断的主要方法。古代医家把四诊的熟练技巧,称之谓神、圣、工、巧。这说明有关四
诊方法的技术掌握水平有高低之分,临床必须认真仔细地进行四诊合参,才能达到万无一失。如《素问·五脏生成篇》中曰:“夫脉之小、大
、滑、涩、浮、沉可以指别,五藏之象、可以类推,五藏相音、可以意识,五色微诊、可以目察,能合脉色、可以万全。”此段经文阐述了四
诊互参的方法和重要性,只有气色与脉搏相互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这对疾病的进一步确诊,就更加可靠了。《素问·脉要精微论》中曰:“切
脉动静,而视精明,察五色,观五藏有余不足,六府强弱、形之盛衰、以此参伍,决死生之分。”《素问·征四失论篇》中曰:“诊病不问其
始,忧患饮食之失节,起居之过度,或伤于毒,不先言此,卒持寸口,何病能中?妄言作名,为粗所穷……。”清代黄宫绣在《脉理求真》一
书中论述更为详尽,如:“脉兼望闻问同察。夫望闻问切,乃属医家要事。若仅以脉为诊,而致以寒为热,以热为寒,以表为里,以里为表,
颠倒错乱,未有不伤人性命者矣。况经所云脉浮为风、为虚、为气、为呕、为厥、为痞、为胀、为满不食、为热内结,类皆数十余症。假使诊
脉得浮,而不兼以望闻问以究其真,其将何以断病乎。是以善诊脉者,于人禀赋厚薄、形体肥瘦、颜色枯润、声音低昂、性情刚柔、饮食嗜好
,及平日脉象偏纯,与今所患病症,是新是旧,是内是外,是阴是阳,并经医士是否药坏?靡不细为详审,然后合于所诊脉象,以断病情,以
定吉凶。”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在整个诊断过程中的重要性。进行诊脉时,如果不结合其他三种诊法,更不去详
细地询问病史,就直接盲目地诊察病人的脉息,随即信口胡言,如此粗枝大叶的诊断方法,及其毫不负责的态度,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脉诊
是中医“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在同疾病斗争过程中,通过反复临床实践,不断摸索,不断积累,形成的一种独特
的诊断方法。为历代医家广泛应用。但是,在特殊情况下,脉与证是不相符合的,因此,必须根据中医的“辨证论治”的原则,采取舍脉从证
,或者是舍证从脉的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以下以三个方面分述之:
1.舍脉从证 在通常情况下,浮脉为表,治宜发汗,此其常也。但
亦有宜用下者。如《伤寒论》中曰:“若脉浮大,心下反硬,有热属藏者,攻之,不令发汗。”脉沉为里,治宜下之,此其常法也,但亦有宜
汗者。如《伤寒论》中曰:“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若迟脉为寒,寒者温之,此其常法也,当用干姜,附
子之类,如《伤寒论》中曰:“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手足濈然汗出者……大承气汤主之。”以上论述皆为“舍脉从证”之法。
2.
舍证从脉 如表证治宜发汗,此其常法也,但亦有治其里证,此即为“舍证从脉”之法。如《伤寒论》中曰:“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若不差
,身体疼痛,当救其里。”如里证治宜下之,此其常法也,如《伤寒论》中曰:“日晡发热,属阳明经,脉浮虚者,宜发汗。”此以其浮脉而
舍其日哺发热之里证。如结胸证悉具,当以大陷胸汤下之,而《伤寒论》中曰:“结胸证,其脉浮大者,不可下,下之则死。”此从其浮脉而
治其表也。《伤寒论》中曰:“脉浮紧者,法当身疼痛,宜以汗解之。假令尺中迟者,不可发汗,何以知然,以营气不足,血少故也。”这是
说:由于营血虚少而脉见迟脉,虽有身疼痛之表证,亦不可发汗,此即为“舍证从脉”之法。
3.脉证宜忌 无论是“从证舍脉”,或“从脉舍
证”,都可以悟出一个四诊合参的道理。诊脉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它的重要性,亦有它的局限性,只有做到脉证互参和其他三诊相互结合,才能
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在一般情况下,脉与证是相符合的,如浮脉见于表证,沉脉见于里证。但是,亦有表证见沉脉,里证见浮脉者,这是脉证
不相符合,前者为顺脉,后者为逆脉。如暴病,脉来浮洪数实者为顺;久病,脉来和暖细弱者为顺。反之,若新病而脉来沉微细弱;久病而脉
见浮洪数实者皆为逆脉。如《素问·平人气象论》中曰:“小弱以涩,谓之久病”,久病忌见数脉,新病忌见形脱脉,若久病脉象忽而有力,
即属危候。凡脉证贵乎相合无异,若脉证相异、顺逆之情况,认真分析,明确诊断,对于预后病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医药网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链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SDA药品评审中心| 医加医疗器械| 膏药生产厂家| 爱视立眼贴
专业提供药品信息、药品招商、药品代理、保健品招商、医药原料采购供应的中国药品信息网站平台
版权所有 © 2003-2028 盗冒必究  客服热线:0575-83552251 / 13754370441  QQ客服:药品信息客服
浙ICP备16010490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22093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浙)-经营性2023-0215 浙公网安备:33068302000535
 医药代理商群1: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医药代理商群2: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2医药代理商群3: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