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药药网 / 医药资料 / 脉象_中医诊脉_中医脉学
动脉
主病歌
动主痛,热与汗,或悸惊,脚拘挛,
男亡精,女崩见,呕痢并,伤津液。
分部主病歌
左寸动,心内惊,气血滞,不安宁;
左关动,拘挛病,肝气郁,血不行;
左尺动,阴虚逢,男亡精,女血崩;
右寸动,汗漓淋,气短促,阳
热动;
右关动,主腹痛,气血阻,吐逆并;
右尺动,雷火盛,主发热,泄痢重。
各论
脉象
脉来一息六至,来去滑疾,好似一粒豆子,无头无尾地在摆动,尤以关部最为显著。如《四诊抉微》中曰:“动无头尾,其形如豆,厥
厥动摇,必兼滑数。”《濒湖脉学》中曰:“动乃数脉,见于关上下,无头尾。如豆大,厥厥动摇。”又曰:“动脉摇摇数在关,无头无尾豆
形圆。”《诊家枢要》中曰:“其状如大豆,厥厥动摇。”《诊家正眼》中曰:“动之为义,以厥厥动摇,急数有力得名也。”至于古说动脉
独见于关上之说法,笔者认为欠妥,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探讨。如《四诊抉微》引李士材曰:“……旧说言动脉只见于关上者,非也。且素问
曰:妇人手少阴心脉动甚者,为妊子也。然则手少阴明隶于左寸矣,而谓独见于关可乎。”笔者认为此说比较合乎情理。
相类脉
(1)数脉:一
息六至,脉来快速。如《濒湖脉学》中曰:“一息六至,脉来薄疾。”如《脉理求真》中曰:“数则呼吸定息每见五至六至,应指甚速。不似
……动脉之厥厥动摇。”
(2)短脉:脉象短缩,唯至数并不增加。如《四诊抉微》中曰:“短脉涩小,首尾俱俯,中间突起,不能满布。”
(3)滑脉:往来流利,像一粒圆珠在不停地滑动,如《诊家枢要》中曰:“滑脉往来流利,如盘走珠。”而动脉之滑数,形如豆子在滑动,且厥
厥动摇,故此滑与动以其形之大小论别,较为妥当。
(4)疾脉:一息脉来七八至,脉形躁急。如《脉理求真》中曰:“疾则呼吸之间脉七八至
”。
主证
凡由于痛、惊、悸、痉等原因致使阴阳失调,气血逆乱时,均可以出现动脉。此外,热盛或阴虚发热,女子血崩,男子亡精失血等
,亦可以出现动脉。如《脉学辑要》中曰:“大惊多见此脉。盖惊则心胸跳突,故脉亦应之而跳突也。”《脉理求真》中曰:“如动在于阳,
则有汗出,为痛为惊之症;动在于阴,则有发热,失血之症;动兼滑数浮大,则为邪气相搏而热宜除。至于阳虚自汗而见动寸,阴虚发热而见
于尺,与女人动尺而云有孕,皆不宜作热治矣。”
(1)凡痛、痉、惊、悸等,均可以出现动脉。如《濒湖脉学》中曰:“动脉专司痛与惊……
,或为泄痢拘挛病……”。《伤寒论》中曰:“动则为痛”。《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篇》中曰:“寸口脉动而弱,动即
为惊,弱则为悸。”
(2)凡女子崩中,男子亡精失血,亦可以出现动脉。如《濒湖脉学》中曰:“男子亡精女子崩”。《诊家枢要》中曰:“
动则为虚劳体痛,为泻,为崩。”
(3)由于阳热过盛或阴虚发热,汗出时亦可以出现动脉。如《濒湖脉学》中曰:“汗因阳动热因阴”。《脉
理求真》中曰:“动为阴阳相搏之候”。
(4)分部主病:《四诊抉微》中曰:“左寸动者,惊悸可断;右寸动者,自汗无疑;左尺得动,亡精
失血;右尺得动,龙火奋迅;动在左关,惊及拘挛;动在右关,心脾疼痛。”
《脉学阐微》“动脉分部主病表”
左寸动:惊悸,怵惕不安;
左关动:惊悸,挛急;
左尺动:惊恐,拘挛,亡精,失血;
右寸动:自汗,气促;
右关动:胃痛,吐逆;
右尺动:相火炽盛,亡精失血。
(5)兼脉主病:动浮为表邪,动数为热,动滑为痰湿,动弱为惊悸,动实为痛为痹,动虚为亡精失血。
治疗法则
动为阴阳相搏之候,故治宜滋
阴潜阳,调和气血为主,根据辨证辅以敛汗,止血,镇惊,安神之法。
脉解
由于惊恐和疼痛均可以引起心跳加快,此种心惊之心率呈保护性
加速,故致使脉管挛缩,呈滑数有力的动脉。中医理论认为:惊则使气逆乱,痛则气血阻滞不通,气血相搏,阴阳失和,故动脉来而厥厥动摇
,即为动脉。因为关部脉位于高骨之上,所以动脉在关部更为显而易见。
说明
动脉是阴阳相搏,升降失和,使其气血冲动,故脉道随气血冲动而呈滑数有力,但脉体较短。痛则阴阳不和,气为血所阻滞,惊则气血紊乱,脉行躁动不安,故痛与惊均可见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