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药药网 / 医药资料 / 倪海夏—人纪之《神农本草经》讲义
天气清净,光明者也。
说明
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 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交通不表万物命故不施,不施则名木多死。恶气不发,风雨不节,白露不下,则菀槁不荥,贼风数至,暴雨数起,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相失,则未央绝灭。唯圣人从之,故身无奇病。万物不失,生气不竭。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沈。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沈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眞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是故圣人不治已病, 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 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天地间节令正常则气清神明,万物赡养无 灾,如一旦节令失调失序,则天阳不降,地气不升,否塞不通,白天时亦不见日月,此时病邪必横行无忌,趁虚而入,天阳受阻,地气浊混,云雾不合时节而降,万物无法承受此不正常气候, 无法正常吸收自然之精华,是故大木多死。又混浊之气无法宣泄,不风而风至,不雨而雨至,当雾两无露水,则枯木不生而终死,暴风暴雨又连续不断,天地四时不能正常,此失天地之道,则未生而先死。此唯有圣贤之人知之,故身无病痛, 顺势而为禀其自然,绝不因外在环境改变而损失任何东西,保持强盛的生命力。如违逆春季养生之道,则全身输送养份及宣泄之管道不通,肝脏中堆积之废物无法排出,屯积肝内而生病变。违逆夏季养生之道,则使皮表阻塞,汗液无法正常排出,心脏因动产生之热能无法宣泄而出,以致伤心脏。违逆秋季养生之道,则脾脏无法孕藏足够之津液来润泽肺藏,致令肺中热炼烦满。违背冬季养生之道,则必令肾精不藏,肾阳不升反下沉,而无法固精保元,体力流失,骨骼松弛无力。
四季与天地阴阳之道,为宇宙万物生长之本源,圣人知之,故于春夏二季养足阳气(吸收足够之营养加强免疫系统之功能),故于秋冬二季来养脏内应收存之营养,此为根本之法。故能与万物一样顺应环境变化而得其成长之道,反逆之则必根坏烂而死,此真损伤命之本也。所以阴阳四季之变化,也就是万物消长终始之理也,为死生之大道。违反之则灾变立生,顺从它则疾病不生,此谓“得道”。圣人采取如此之生活态度, 愚人违背自然法则。顺从阴阳消畏之理则生,反之则死。顺从则可治,反之则生乱,此一悖逆称之“内格”。所以古之圣人不治巳病之时,乃治未病之时。不治天下已乱之时,求治于未乱之时。凡病巳生成,再给予药治,天下大乱方思其治, 就如同临渴而掘井取水,打仗时方去铸兵器一 样,时已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