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药药网 / 医药资料 / 倪海夏—人纪之《神农本草经》讲义
阳气者,精则神,柔则养筋。
说明
阳气者,精则神,柔则养筋。开阖不得,寒气从之,乃生大偻。陷脉为瘘,留连肉腠。俞气化薄,传为善畏及为惊骇。营气不从,逆于肉理, 乃生痈肿。魄汗未尽,形弱而气烁。穴俞以闭, 发为风疟。故风者,百病之始也。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此因时之序也。故病久则传化,上下不并,良医弗为。故阳畜积病死,而阳气当隔,隔者当写。不亟正治,粗乃败之。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 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反此三时,形 乃困薄。
阳气之性,在很精纯时则能养人之元神生 命,柔和的时候能养全身之筋。如遇人体毛孔开阖不正常时,若寒气入里,必生佝偻之症。如入侵经脉,则生瘿肿、淋巴结肿,肿脓会停留肌肉内漫延。如从背部俞穴入体,会造成臓气不足, 则必生易惊胆小的神经过敏之情志病。如邪气入血分,血管相抵则生脓肿。如人之汗无法透发, 停留体内,造成外形瘦弱而躁。又如背部俞穴闭塞阳气不行,则必生疟病往来寒热。所以风为百病之始,实有因也。人如能保持气清神静,则阳气必和,人的固表能力强盛,即令遇到恶劣之气候环境,终不生害。此因能体悟顺应天地时序之理而致的。如果邪留体内久久不去,必生传变移转,造成上下不交,阴阳不容,即有良医亦必束手无策。所以人身之阳一旦受阻积滞不去,必生危厄,而当阳气受阻时必用泻法速治或可解灾。不急速且正确施治,又遇庸医,必因时之失而终败。是故阳气者,白天固守人体之外侧。清晨日出时,阳气由里走表,至正午时阳必盛旺至极, 日落西山时阳气亦衰弱于表而内敛,毛孔闭锁, 固阳于内不使外溢。此阳气之道,因日暮而内敛不出,不在夜间运动筋骨逼阳气与汗出,不与外在之寒露相触,此乃养阳气之正道,吾人如违逆之,阳气必损,以致人之外形必可日见薄弱多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