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药药网 / 医药资料 / 倪海夏—人纪之《神农本草经》讲义
结阳者,肿四肢。结阴者,便血一升,再结二升,三结三升。
名称
结阳者,肿四肢。结阴者,便血一升,再结二升,三结三升。
说明
结阳者,肿四肢。结阴者,便血一升,再结二升,三结三升。阴阳结斜,多阴少阳,曰石水, 少腹肿。二阳结,谓之消。三阳结,谓之隔。三阴结,谓之水。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阴搏阳别,谓之有子。阴阳虚,阳辟死。阳加于阴,谓之汗。阴虚阳搏,谓之崩。三阴俱搏,二十日夜半死。二阴俱搏十三日夕时死。一阴倶搏,十日死。三阳俱搏且鼓,三日死。三阴三阳俱搏,心腹满,发尽不得隐曲,五日死。二阳倶搏,其病温,死不治,不过十日死。
阳气运行如受阻,结而不通,病人必四肢肿胀。阴气如结而不通,血必无法进入该臓,结集于外,终而造成血管破裂,血入肠而下血约一升左右(今之四十 CC),如二臓结则加倍,三臓结则更重至三倍。如果阴阳同时受阻不通流,此时如呈现阴盛阳弱,则名之“死水”,病人小腹肿胀,小便不出。如阳明胃气过热无法宣泄,名之“消”,病人渴饮而消瘦。又如大阳受困,则名 “隔”,病人污不出便亦不出。如太阴受损,名为“水”,病人出现水肿。又如厥阴少阳不通,则生喉痛,呼吸困难。又如尺中阴脉主血,如搏动壮盛,且寸脉之阳脉区分为二条,乃意病人怀孕了。如果阴脉,脉皆虚,病人又呈现下痢津液不守的现象,乃必死之候。在尺部阴脉部位摸到阳脉,表示阴之津液向外走,乃出汗之症。如果尺部阴脉极虚弱,阳脉又搏胜,其名为“崩”,乃大量出血之候。阴脉本沉今搏,如太阴脾脉、肺脉搏而不沉,必在二十二日内之半夜中死亡。又如少阴之心臓、肾臓出现搏而不沉之脉,则在十三日内,黄昏时必死。如厥阴之肝与心包脉搏而不沉,失去作用,十日内必死。如果大阳脉即膀胱、小肠的脉气出现强烈的搏动互不通相让, 则必三日内死,此因阳欲尽出故也。又如太阴之脾与肺和太阳之膀胱和小肠,其脉皆呈现搏盛之状,必造成病人心腹胀满,大小便不通,但坐不得卧状,其五日内必死。如果阳明之胃与大肠互相搏盛而失其作用,病人必生热性病不见寒症, 此亦死症,不出十日便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