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药药网 / 医药资料 / 倪海夏—人纪之《神农本草经》讲义
麤大者,阴不足,阳有余,为热中也。
说明
麤大者,阴不足,阳有余,为热中也。来疾去徐,上实下虚,为厥巅疾。来徐去疾,上虚下实?为恶风也。故中恶风者,阳气受也。有脉倶沈细数者,少阴厥也。沉细数散者,寒热也。浮而散者,为眴仆。诸浮不躁者,皆在阳则为热, 其有躁者在手。诸细而沉者,皆在阴则为骨痛, 其有静者在足。数动一代者,病在阳之脉也,泄及便脓血。诸过者切之。濇者阳气有余也。滑者阴气有余也。阳气有余,为身热无汗。阴气有余, 为多汗身寒。阴阳有余,则无汗而寒。推而外之, 内而不外,有心腹积也。推而内之,外而不内, 身有热也。推而上之,上而不下,腰足清也。推而下之,下而不上,头项痛也。按之至骨,脉气少者,腰脊痛而身有痹也。
脉呈粗大形,则必阴之津液不足,造成阳热有余,此为中焦有热的征候。脉形来时速去时慢,且寸脉实而有力,尺脉虚而无力,表示阳气盛于上,下焦阴却不足,这就是手足冰冷癫痫的疾病。脉来缓慢去时速,寸脉上弱尺脉强实,此人胸阳不足必会恶风也。所以人会厌恶风吹乃因阳不足也。所有的脉如果同时都出现沉而形细且数时, 就是肾脏引起的手足冰冷症;若又出现脉散状, 则必寒热并结。
出现脉浮而散,必生目眩而易倒的病。脉形俱浮但不见烦躁之脉,此病必属热症,且在消化系统或血脉中。如果有烦躁之脉,则病在手部。所有脉形细而沉骨,必病在里在脏,出现骨痛。如果脉属静者,则病在足。
脉形出现脉数有时又一停者,这是表示病在阳在腑,会有下便脓血的现象或下痢。所有病症在脉中都可诊察出来。濇脉即是脉中气血有不流畅的感觉时,这是阳气有余,阴津不足也。脉呈滑动如珠转时,则为阴津有余的现象。阳气有余, 则会感觉身体热但汗却不出;阴津有余,则必汗多身冷。阴阳皆太过时,病人会无汗且恶寒。
手按脉时,用手指推脉向外,但脉不动且附骨,此必胸腹中有积聚也。重按脉时,如向里推, 脉会反弹朝外,此乃身有热病也。如寸口脉较尺部脉强,乃腰部以下发冷也;如寸脉不足尺脉反盛,病人必生头痛项强之病也。重按脉至骨边, 脉出现无力感,此脉气不足象,病人必腰推痛而且身体有麻木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