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药药网 / 医药资料 / 倪海夏—人纪之《神农本草经》讲义
太阳藏独至,厥喘虚气逆,是阴不足,阳有 余也。
名称
太阳藏独至,厥喘虚气逆,是阴不足,阳有 余也。
说明
太阳藏独至,厥喘虚气逆,是阴不足,阳有 余也。表里当俱写,取之下俞。阳明藏独至。是阳气重并也。当写阳补阴,取之下俞。少阳藏独至,是厥气也。蹻前卒大,取之下俞。少阳独至者,一阳之过也。太阴藏搏者,用心省眞。五脉气少,胃气不平,三阴也。宜治其下俞,补阳写阴。一阳独啸,少阳厥也。阳并于上,四脉争张, 气归于肾。宜治其经络,写阳补阴。一阴至,厥阴之治也。眞虚□心。厥气留薄,发为白汗。调食和药,治在下俞。
人体中太阳经的脉气如果独行,会造成病人手足冰冷,气逆上而呼吸粗大,这是阴津不足, 阳气有余的现象。此时当施用表里俱泻之法,不须补阴津,故当取足下通谷注①与太溪二穴。如果是阳明经的脉气独行,这是阳气相重垒之象,吾人当泻阳而补阴,故取足下之陷谷与太白二穴。如果是少阳经的脉气独行,则必是气之逆行产 生,会造成阳蹻脉的前部肿胀,此时须独取足下之临泣穴,因为少阳之独至,只是一阳经之太过而造成的。
太阴之脉气至时,须细心诊察是否为真藏脉气,因为太阴之脉至,表示五藏之气已少,肾气也呈现不足之状,这时宜取足下之陷谷与太白, 用补阳泻阴之法来治。如果少阳之脉气独盛,这是少阳之脉气逆行所致,阴气不得上行,而阳气必独盛于上,如此会使肺、心、脾、肝四脏之脉绷张起来,过剩之气又进入肾,此时之治宜在经络上施用泻阳补阴的刺法来调和。如果是厥阴的脉气单独而至,须治在厥阴脉上,此时必有因肝气虚弱造成心痛如有寒气入心的感觉,表面上可见病人冷汗不断,此时须调和饮食与对症下药, 用针则取足下之太冲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