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药药网 / 医药资料 / 倪海夏—人纪之《神农本草经》讲义
歧伯曰,足太阴者,三阴也。其脉贯胃,属脾络嗌。故太阴为之行气于三阴。阳明者表也。五藏六府之海也。亦为之行气于三阳。
名称
歧伯曰,足太阴者,三阴也。其脉贯胃,属脾络嗌。故太阴为之行气于三阴。阳明者表也。五藏六府之海也。亦为之行气于三阳。
说明
歧伯曰,足太阴者,三阴也。其脉贯胃,属脾络嗌。故太阴为之行气于三阴。阳明者表也。五藏六府之海也。亦为之行气于三阳。藏府各因其经而受气于阳明,故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日以益衰。阴道不利,筋骨肌肉无气以生,故不用焉。
歧伯回答道,足太阴是三阴之首也,经脉贯穿胃肠,连络于咽位,所以足太阴能受五榖之气, 再分送给其它内脏。阳明是其表,是五臓六腑精气来源处所,而脾臓亦为其运行精气于阳经,所以凡脏与腑因有足太阴脾经而能自胃肠中取得 所需之营养,所以说是替胃肠来运送食物之精 华。
一旦四肢无法收受五谷之精华,必日渐衰弱,阴经脉道必不通利,造成筋骨肌肉无营养来维持,以致无法正常的运动四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