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伯曰,经言无刺熇熇之热,无刺浑浑之脉, 无刺漉漉之汗。故为其病逆,未可治也。夫疟之始发也,阳气并于阴。当是之时,阳虚而阴盛, 外无气,故先寒栗而也。?阴气逆极,则复出之阳。阳与阴复并于外,则阴虚而阳实,故先热而渴。
名称
歧伯曰,经言无刺熇熇之热,无刺浑浑之脉, 无刺漉漉之汗。故为其病逆,未可治也。夫疟之始发也,阳气并于阴。当是之时,阳虚而阴盛, 外无气,故先寒栗而也。?阴气逆极,则复出之阳。阳与阴复并于外,则阴虚而阳实,故先热而渴。
说明

歧伯曰,经言无刺熇熇之热,无刺浑浑之脉, 无刺漉漉之汗。故为其病逆,未可治也。夫疟之始发也,阳气并于阴。当是之时,阳虚而阴盛, 外无气,故先寒栗而也。阴气逆极,则复出之阳。阳与阴复并于外,则阴虚而阳实,故先热而渴。夫疟气者,并于阳则阳胜,并于阴则阴胜。阴胜则寒,阳盛则热。疟者风寒之气不常也,病极则复。至病之发也,如火之热,如风雨不可当也。故经言曰,方其盛时必毁。因其衰也,事必大昌。 此之谓也。夫疟之未发也,阴未并阳,阳未并阴。 因而调之,眞气得安,邪气乃亡。故工不能治其已发,为其气逆也。

歧伯说,经书上云,大热之时不刺,脉状无序时不刺,大汗淋漓不止时不刺,这是病气在反攻正气之时,不是治病的时机。

疟病之初始时,阳气会集中在阴分,此际呈现表阳虚而里阴盛,体外无阳气,所以产生先发寒且战栗的现象。到了阴气盛大至极时,阴分之阳会复出,此时阳与阴集中在表,就造成阴虚而阳实的现象,呈现先发热且口渴之症状。凡疟病之气,入于阳则呈现阳症,入于阴则出现阴症, 阴症会恶寒,阳症会发热。疟病是属于风寒二气变化无常所致,有时无症状,有时却发病,一俟病势发作,则如火炙之热,如大风大雨一样无法阻挡。所以经书上说:在病势盛时施治必为坏事, 在病势衰退时施治,其效果必彰显,这就是为什么。

 

良医能在未发作时已察觉出,此时阴尚未因病而集中在阳分,阳气也未因病而集中阴分,此时立予施治调理之,正气必安定,病邪就已去除了。故此良医亦无法在病己发作时治疗,因病邪之气盛故也。此犹战争时,敌势盛大不可击,必攻敌之弱势时可也。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医药网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链接:医药研究数据| 医药资料| SDA药品评审中心| 中医网| 中药处方系统| 爱视立眼贴
专业提供药品信息、药品招商、药品代理、保健品招商、医药原料采购供应的中国药品信息网站平台
版权所有 © 2003-2028 盗冒必究  客服热线:0575-83552251 / 13754370441  QQ客服:药品信息客服
浙ICP备16010490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22093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浙)-经营性2023-0215 浙公网安备:330683240604819103159
 医药代理商群1: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医药代理商群2: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2医药代理商群3: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