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药药网 / 医药资料 / 倪海夏—人纪之《神农本草经》讲义
脾移热于肝,则为惊衄。肝移热于心,则死。 心移热于肺,传为鬲消。肺移热于肾,传为柔痓。 肾移热于脾,传为虚,肠澼死,不可治。
名称
脾移热于肝,则为惊衄。肝移热于心,则死。 心移热于肺,传为鬲消。肺移热于肾,传为柔痓。 肾移热于脾,传为虚,肠澼死,不可治。
说明
脾移热于肝,则为惊衄。肝移热于心,则死。 心移热于肺,传为鬲消。肺移热于肾,传为柔痓。 肾移热于脾,传为虚,肠澼死,不可治。胞移热于膀胱,则癃溺血。膀胱移热于小肠,鬲肠不便, 上为口糜。小肠移热于大肠,为虙瘕,为沈。大肠移热于胃,善食而瘦入,谓之食亦。胃移热于胆,亦曰食亦。胆移热于脑,则辛頞鼻渊,鼻渊者,浊涕下不止也。传为衄蔑,瞑目。故得之气厥也。
脾之热转入肝时,则有易惊且流鼻血的症状。肝若移其热至心臓,,病人必死。心臓若移热入肺,造成中膈过热,消渴而多饮。肺之热若移至肾,就会有筋柔且无力状。若肾之热移转至脾臓,脾臓失其运化之职,身体立虚,肠下痢而死不治。若子宫胞中移热至膀胱,会令人尿血且膀胱胀满。若是膀胱之热移转进入小肠,必使肠受阻而大便不通,使人口部糜烂。若是小肠之热移转入大肠,造成两热相激,血溢脉外,月事不至而瘀阻胞中为症瘕矣,病已深。若是大肠之热移转入胃中,令人饮食多而消瘦不已,名之“食亦”。一旦胃之热移转入胆中,亦名“食亦”。若是胆之热移入于脑中,会造成病人鼻骨酸痛,流浊涕不止矣,再渐久出现鼻血的现象,令人视物不明。以上所有的病症,都是因为经脉之气无法正常运行,发生气逆而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