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药药网 / 医药资料 / 倪海夏—人纪之《神农本草经》讲义
歧伯曰,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其不痛不仁者,病久入深,荣卫之行濇,经络时疎, 故不通。皮肤不营,故为不仁。
名称
歧伯曰,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其不痛不仁者,病久入深,荣卫之行濇,经络时疎, 故不通。皮肤不营,故为不仁。
说明
歧伯曰,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其不痛不仁者,病久入深,荣卫之行濇,经络时疎, 故不通。皮肤不营,故为不仁。其寒者,阳气小, 阴气多,与病相益,故寒也。其热者,阳气多, 阴气少,病气胜,阳遭阴,故为痹热。其多汗而濡者,此其逢湿甚也。阳气少,阴时盛,两气相 感,故汗出而濡也。
歧伯答道,疼痛的症状乃因寒气盛也,此因寒则生痛。有的无痛感却麻木不仁的,此表示病已久且深入体内,使气血行走生阻涩,但经脉仍通,所以不痛。皮表没有气血的滋润,所以麻木不仁。感觉冷的,是因病人本身阳气就少,阴气过盛,而与病邪相抗产生的。感觉发热的,是其人素为阳气过盛,阴气不足,此时如病邪胜过阳气,阳热之气必遭受压制,此热因痹而生的。此人多汗且皮表湿濡者,表示湿气很强,因为阳气不足,阴气过盛,又感受湿邪造成的,所以会多汗且皮肤过于湿润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