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药药网 / 医药资料 / 倪海夏—人纪之《神农本草经》讲义
歧伯曰,刺骨无伤筋者,针至筋而去,不及 骨也。刺筋无伤肉者,至肉而去,不及筋也。刺 肉无伤脉者,至脉而去,不及肉也。剌脉无伤皮者,至皮而去,不及脉也。
名称
歧伯曰,刺骨无伤筋者,针至筋而去,不及 骨也。刺筋无伤肉者,至肉而去,不及筋也。刺 肉无伤脉者,至脉而去,不及肉也。剌脉无伤皮者,至皮而去,不及脉也。
说明
歧伯曰,刺骨无伤筋者,针至筋而去,不及 骨也。刺筋无伤肉者,至肉而去,不及筋也。刺 肉无伤脉者,至脉而去,不及肉也。剌脉无伤皮者,至皮而去,不及脉也。
所谓刺皮无伤肉者,病在皮中,针入皮中无 伤肉也。刺肉无伤筋者,过肉中筋也。刺筋无伤 骨者,过筋中骨也。此之谓反也。
歧伯答道,所谓刺骨病无伤筋,就是下针到筋位即起针,不至骨位也。刺筋病不伤肌者,针至肉乃起针,不深到筋位。针刺肌病不伤血脉, 乃针深及脉时就起针,尚未至肌位也。针刺血脉病时不伤皮者,乃针至皮位而起针,不深及脉位也。
所谓刺皮而不伤肉者,因病在皮中,深入皮部即可,再深则伤肌也。刺肌而不伤筋者,乃针入肌中即可,过深伤及筋位,即太过也。针刺筋病不伤及骨者,乃针至筋位即可?不可中骨,过深则伤骨也。
此二者不及与太过,不及则病不去,太过则病邪更深入,皆达反针刺之法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