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药药网 / 医药资料 / 倪海夏—人纪之《神农本草经》讲义
歧伯曰,气虚身热,此谓反也。谷入多而气少,此谓反也。谷不入而气多,此谓反也。脉盛血少,此谓反也。脉少血多,此谓反也。
名称
歧伯曰,气虚身热,此谓反也。谷入多而气少,此谓反也。谷不入而气多,此谓反也。脉盛血少,此谓反也。脉少血多,此谓反也。
说明
歧伯曰,气虚身热,此谓反也。谷入多而气少,此谓反也。谷不入而气多,此谓反也。脉盛血少,此谓反也。脉少血多,此谓反也。气盛身寒,得之伤寒。气虚身热,得之伤暑。谷入多而气少者,得之有所脱血,湿居下也。谷入少而气多者,邪在胃及肺也。脉小血多者,饮中热也。脉大血少者,脉有风气,水浆不入,此之谓也。夫实者,气入也。虚者,气出也。气实者,热也。气虚者,寒也。入实者,左手开针空也。入虚者, 左手闭针空也。
歧伯答道,气虚之人却有身体发热的现象, 这就是反的症状。饮食多量反呈现气少的现象, 这就是反的意思。吃不下食物,反而呈现气盛, 这也是反态。血脉壮盛而血反少,这也是反态。脉形缓小但却血量充实,这也是反态也。
人之气盛反现身体发冷,这是得到伤寒的 病。人之气虚反现身髋发热,这是伤于暑气之故。食入多量榖物反而出现气虚的,表示病人必先大量失血,湿居少腹下侧而成的。饮食量少反呈现气盛者,病邪必生在胃连及到肺造成的。人之脉形小但血过多者,此因留饮在中焦而生湿热造成的。脉形大而血反少的,这是肝不藏血,谷物之精无法化血而成的。凡是实证的,都是气在体内不出而成的。凡是虚证的,都是气离开身体无法居中而成的。气实的病人一定出现热证,气虚的病人,一定出现寒证。针刺实证之病人,起针时必手不按针孔使气出也;针刺虚证之病人,起针时必手按历针孔,不使气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