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家不诊,听病者言。在头头疾痛,为藏针之。刺至骨病已,上无伤骨肉及皮。皮者道也。阴刺入一傍四处,治寒热。深专者,刺大藏。迫藏刺背,背俞也。刺之迫藏,藏会。腹中寒热去而止。与刺之要,发针而浅出血。
名称
刺家不诊,听病者言。在头头疾痛,为藏针之。刺至骨病已,上无伤骨肉及皮。皮者道也。阴刺入一傍四处,治寒热。深专者,刺大藏。迫藏刺背,背俞也。刺之迫藏,藏会。腹中寒热去而止。与刺之要,发针而浅出血。
说明

刺家不诊,听病者言。在头头疾痛,为藏针之。刺至骨病已,上无伤骨肉及皮。皮者道也。阴刺入一傍四处,治寒热。深专者,刺大藏。迫藏刺背,背俞也。刺之迫藏,藏会。腹中寒热去而止。与刺之要,发针而浅出血。 

治腐肿者,刺腐上。视痈小大深浅刺。刺大者多血,小者深之。必端内针为故止。
病在少腹有积,刺皮以下,至少腹而止。刺侠脊两傍四椎间。刺两髂髎季胁肋间,导腹中气。热下已。病在少腹,腹痛不得大小便,病名曰疝。得之寒。刺少腹两股间,刺腰髁骨间,刺而多之。尽炅病已。

针家如不依靠脉诊,完全以问病情方式来作诊断,此时须注意,针头病之患者,下针须深骨边病方能除,针不可刺入骨中或在皮肉间穿刺, 皮部是针必经之道,迅速通过不可滞留其间。针刺寒热病时,主针下后,必须在上下左右各加一针方可尽除病邪。若遇病邪深入脏者,则须剩脏, 背部五脏之俞穴乃是与外界交流气机之所在,针刺背俞可强迫内脏之病邪外出,俟腹中寒热现象停止而出针,其无论何种刺法,都采浅刺且出针时泻血。

治疗脓肿疮家者,直接刺肿部放出脓,深浅及针孔大小全视其脓肿状况而定,刺大脓则多出血,刺小脓肿则下针要深,直到皮表回复原状则停止治疗。

如病在少腹中有积时,则下针在脐下有脂肪的穴位,至少腹积病位而止,再加刺华陀夹脊笫四椎位与膏肓穴,并在居髎与季肋中取穴位下 针,如此则能导出腹中积气,俟热退后即止针。

病在少腹,引起腹痛无法大、小便时,此病名曰“疝”。是由中寒而来的,可针刺少腹及两股间与腰骨间之穴位,必有历痛点,待其感觉热时,病就好了。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医药网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链接:医药研究数据| 医药资料| SDA药品评审中心| 中医网| 中药处方系统| 爱视立眼贴
专业提供药品信息、药品招商、药品代理、保健品招商、医药原料采购供应的中国药品信息网站平台
版权所有 © 2003-2028 盗冒必究  客服热线:0575-83552251 / 13754370441  QQ客服:药品信息客服
浙ICP备16010490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22093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浙)-经营性2023-0215 浙公网安备:330683240604819103159
 医药代理商群1: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医药代理商群2: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2医药代理商群3: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