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药药网 / 医药资料 / 倪海夏—人纪之《神农本草经》讲义
歧伯对曰,夫邪之客于形也,必先舍于皮毛。留而不去,入舍于孙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经脉。 留而不去,入舍于络脉。内连五藏,散于肠胃。阴阳俱感,五藏乃伤。此邪之从皮毛而入,极于五藏之次也。如此,则治其经焉。
名称
歧伯对曰,夫邪之客于形也,必先舍于皮毛。留而不去,入舍于孙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经脉。 留而不去,入舍于络脉。内连五藏,散于肠胃。阴阳俱感,五藏乃伤。此邪之从皮毛而入,极于五藏之次也。如此,则治其经焉。
说明
歧伯对曰,夫邪之客于形也,必先舍于皮毛。留而不去,入舍于孙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经脉。 留而不去,入舍于络脉。内连五藏,散于肠胃。阴阳俱感,五藏乃伤。此邪之从皮毛而入,极于五藏之次也。如此,则治其经焉。
今邪客于皮毛,入舍于孙脉。留而不去,闭塞不通,不得入于经,流溢于大络,而生奇病也。
夫邪客大络者,左注右,右注左,上下左右与经相干,而布于四末,其气无常处,不入于经 俞。命曰缪刺。
歧伯答道,病邪进入身体,其初始必居皮表, 滞留不去或遇医不明,就会再进入最细小的孙 脉;如再无法去除,久之必入较大之络脉;再停留无法治愈,则进入主经脉。主经脉内连五脏, 散布肠胃之中,一旦表里俱病,五脏开始偏离正常。以上是邪由皮表渐入五臓的发生顺序,此时须治其主经方能治愈。
现在病邪居于皮表,进入孙络,如果停留不去,毛孔肌肉又闭塞无法出去,又无法进入主经脉,于是就流注到大络脉中,而产生一些特珠的病症。
一旦病邪居于大络脉中,就会从左流注到右,或从右侧流注到左侧,上下左右不断游走而与主羟脉产生干扰,其分布在四肢之末稍,此病气无常居之所,又不进入主经之俞穴,此时须采用“缪剌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