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药药网 / 医药资料 / 倪海夏—人纪之《神农本草经》讲义
帝曰,子所能治,知亦众多,与此病失矣。譬以鸿飞,亦冲于天。夫圣人之治病,循法守度, 援物比类,化之冥冥,循上及下,何必守经。
名称
帝曰,子所能治,知亦众多,与此病失矣。譬以鸿飞,亦冲于天。夫圣人之治病,循法守度, 援物比类,化之冥冥,循上及下,何必守经。
说明
帝曰,子所能治,知亦众多,与此病失矣。譬以鸿飞,亦冲于天。夫圣人之治病,循法守度, 援物比类,化之冥冥,循上及下,何必守经。
今夫脉浮大虚者,是脾气之外绝,去胃外归阳明也。夫二火不胜三水,是以脉乱而无常也。 四支解堕,此脾精之不行也。喘咳者,是水气并阳明也。血泄者,脉急血无所行也。
若夫以为伤肺者,由失以狂也。不引比类- 是知不明也。夫伤肺者,脾气不守,胃气不清, 经气不为使,眞藏坏决,经脉傍绝,五藏漏泄, 不衄则呕。
此二者,不相类也。譬如天之无形,地之无理,白与黑相去远矣。是失吾过矣。以子知之, 故不告子。
明引比类、从容,是以名曰,轻。是谓至道也。
黄帝说,你能治很多的病,了解医学也很多, 但于此却诊断错误了。就好像小鸟一样,也可如大鸟般的飞上天空。圣人治病,必有依循的法度准则,依照实例来作比较。但须明暸,病的变化万千,不可一成不变的死守规则,须考虑上下全身关系才行。
现在脉呈浮大且虚弱状,表示脾脏精气无法及于体外,但已雏开胃里,不在腑中而流入阳明经脉了。手阳明足阳明二经脉中的热气,无法胜过脾之阴气,因而造成脉象紊乱且无常度了。四肢倦怠无力,明示出脾脏精气无法运及四肢。会生喘息咳嗽,是因水气过盛在阳明緵中产生的。下利血者,是由于血脉中血急速流行,离经叛道造成的。
如果误诊为肺脏受伤,则必会误治而造成阳明更实,病人必狂。不知道推理相比较,这是知识不足的表现。
人的肺如真受伤,必使脾精之气外泄,阳明之气混浊,经脉中之血不为人身所受用,以致出现真臓之脉。五臓机能会外泄不藏,病人如不流鼻血则必有呕吐之病。
以上脾与肺,完全是不同类的。就好像天没有变化,地没有道理,白与黑相距太远了。这是我的过失,以为你知道了,所以没有告诉你。
能明白的引用“比类”之法,了解“从容” 篇的话,必能成为:诊断之经典,这就是医之至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