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药药网 / 医药资料 / 倪海夏—人纪之《神农本草经》讲义
凡欲诊病者,必问饮食居处。暴乐暴苦,始乐后苦,皆伤精气。精气竭绝,形体毁沮。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厥气上行,满脉去形。愚医治之,不知补写。不知病情,精华日脱,邪气乃并。此治之二过也。
名称
凡欲诊病者,必问饮食居处。暴乐暴苦,始乐后苦,皆伤精气。精气竭绝,形体毁沮。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厥气上行,满脉去形。愚医治之,不知补写。不知病情,精华日脱,邪气乃并。此治之二过也。
说明
凡欲诊病者,必问饮食居处。暴乐暴苦,始乐后苦,皆伤精气。精气竭绝,形体毁沮。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厥气上行,满脉去形。愚医治之,不知补写。不知病情,精华日脱,邪气乃并。此治之二过也。
善为脉者,必以比类奇恒,从容知之。为工而不知道,此诊之不足贵。此治之三过也。
诊有三常,必问贵贱。封君败伤,及欲侯王。 故贵脱势,虽不中邪,精神内伤,身必败亡。始富后贫,虽不伤邪。皮焦筋屈,痿躄为挛。医不能严,不能动神。外为柔弱,乱至失常。病不能移,则医事不行。此治之四过也。
凡是在诊察病人之初,必问其饮食起居之习惯,大乐与苦闷,或先乐后苦,这都会伤及人的积气。一旦精气耗损,形体亦同时消耗,面呈沮丧。大怒之人必伤阴精,过喜之人,必伤阳气, 不正之气,形体必瘦。愚昧的翳师,治此类病人, 不知如何正确施予补泻,又不知病发之因。造成病人精神日渐衰弱,邪气会集中在一起其势更 盛,这是翳者的第二过失。
有医精于诊脉的,必以此技来显示其特异之处,其实是利用比类及奇恒之法,了解“从容篇” 而知道的,为医师不知真正之医遒在望、闻、问、切。光以切诊来断病,此诊不足珍贵,也不足以依凭,这是翳者第三过也。
诊断有三常规,首先必问贵贱。如本受禄命, 但事与愿违,欲亲近王侯贵人,不得其门,造成本为贵,但却失去,此时即不中外邪,但精神己黯然损伤,身体必败亡。又开始是富有,但后来财禄败光,此时即使不中外邪,亦使人皮干焦而筋软无力,两足无力且痿缩。医师遇此又不严密的注意及此,必无法养足其精抻,使病人外表柔弱,内脏功能紊乱不协调,病必无法治好,道是医师不行,此是医师所犯的第四种过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