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曰,子年少,智未及邪。将言以杂合耶。夫经脉十二,络脉三百六十五,此皆人之所明知, 工之所循用也。所以不十全者,精神不专,志意不理,外内相失,故时疑殆。诊不知阴阳逆从之理,此治之一失矣。
名称
帝曰,子年少,智未及邪。将言以杂合耶。夫经脉十二,络脉三百六十五,此皆人之所明知, 工之所循用也。所以不十全者,精神不专,志意不理,外内相失,故时疑殆。诊不知阴阳逆从之理,此治之一失矣。
说明

帝曰,子年少,智未及邪。将言以杂合耶。夫经脉十二,络脉三百六十五,此皆人之所明知, 工之所循用也。所以不十全者,精神不专,志意不理,外内相失,故时疑殆。诊不知阴阳逆从之理,此治之一失矣。 

受师不卒:妄作杂术,谬言为道,更名自功, 妄用砭石,后遗身咎。此治之二失也。

不适贫富贵贱之居,坐之薄厚,形之寒温。不适饮食之宜,不别人之勇怯。不知比类,足以自乱,不足以自明。以治之三失也。 

诊病不问其始,忧患饮食之失节,起居之过度,或伤于毒。不先言此,卒持寸口,何病能中。妄言作名,为粗所穷。此治之四失也。

是以世人之语者,驰千里之外,不明尺寸之论,诊无人事。治数之道,从容之葆。坐持寸口, 诊不中五脉,百病所起。始以自怨,遗师其咎。是故治不能循理,弃术于巿。妄治时愈,愚心自得。呜乎,窈窈冥冥,熟知其道。道之大者,拟于天地,配于四海。汝不知道之谕,受以明为晦。

黄帝说道,那是因为你年轻,智慧未达到能区分对与错的阶段,我为你解说一些不正确的临床态度,来协助你好了。人的身上有十二经脉,络脉集处共三百六十五位,这是所有翳师都知道明白的,也是一般医师所依循的法则也。然之所以无法尽善尽美的原因,是医者本身不集中,志意不够果决,人体内外病机无法掌握,所以常疑虑于病情。诊断时无法确实掌握阴阳相从相逆的正确走向,这是治疗失败的笫一因。

授业的老师不精,只会乱做一些旁斗左道的方术,又慌称是真理,甚而自立名目引以为功, 滥施针灸术于病人,造成许多后遗症,这是治疗失败的第二因。

不知贫富贵戚人之居所不同,生活起居之差异,环境造成的寒温不同。不了解饮食之正确与否,不区分强勇与怯弱之人之不同,凡不知比较分类,此必造成医者不明,自乱手脚,这是治疗失败的笫三因。

诊察病人不详问始末,不考虑病人饮食失其常度,生活起居不正常,有时伤于外毒,不先谈此,就立刻手按寸口之脉,什么病因能察出来呢?只会任意立出病名,都用很粗糙不细致的方法治疗,遭是治疗失败的第四因。

所以世人不明其因,只详论医者之过,使千里外的人都知道,他们不明白脉诊之法会失灵, 乃因诊断时不考虑人事间的道理造成的。以为治病之道,只须医者外形从容稳健,端坐威严,独持寸口之脉,而不知如此无法诊察出五臓之臓气,无法知晓病之始末。开始时病人会自怨自艾得此病,又必怨医师犯有过失。因此治病无法依循真理,必被遗弃人间,胡乱治疗,有时得愈, 又暗中窃喜。

这是很悲哀的事,浩大的宇宙中,谁能尽知真正的至高医道呢?真理之大,可比拟天地之 大,可匹配四海之浩瀚,你不知哓道的起蒙,我只能教你一个遒理,就是知道自己是错的,虚心接受正确的意见,不要强出头认为自己都是对 的,这就是“以明为晦”之意,易经中的“晦明” 至道。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医药网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链接:医药研究数据| 医药资料| SDA药品评审中心| 中医网| 中药处方系统| 爱视立眼贴
专业提供药品信息、药品招商、药品代理、保健品招商、医药原料采购供应的中国药品信息网站平台
版权所有 © 2003-2028 盗冒必究  客服热线:0575-83552251 / 13754370441  QQ客服:药品信息客服
浙ICP备16010490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22093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浙)-经营性2023-0215 浙公网安备:330683240604819103159
 医药代理商群1: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医药代理商群2: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2医药代理商群3: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