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药药网 / 医药资料 / 倪海夏—人纪之《神农本草经》讲义
口渴与不渴
说明
口渴与不渴
阳虚而没有热邪的情况下,往往还不容易导致阴液的耗散,虽然会口干,但不渴;一旦出现邪热亢盛,这就可以导致阴津的耗伤,出现口干而渴。临床上常把口渴与不渴,作为辨别寒热,辨别阴虚阳虚,辨别阳热亢盛的一个依据。但是,热而消渴,大渴引饮,也有明显的阳虚的一面。在《金匮》里面就有“饮一溲一”的说法,这样的情况,实际上是由于阳不足导致的;阳不足则不能化津液,津不能上承而口渴;又由于阳不足,是膀胱的开合失常,导致小便不能正常的摄纳。所以,仍然责之于阳,通过温肾扶阳,是阳气得复,津液能够正常地上承,口咽就不干,不渴;阳气能够正常地摄纳,就不至于小便过多。典型的糖尿病人,常有这样的现象,但也不是非要出现这样的情况才能做出诊治。不管典型也好,不典型也好,对糖尿病的治疗同样是以扶阳为主,但是我们今天不是专门谈糖尿病,这个问题另找机会专门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