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药药网 / 医药资料 / 倪海夏—人纪之《神农本草经》讲义
提问:我非常赞赏卢老师提出的养生之道,扶阳为纲,也特别喜欢用一些新闻的方法来治疗疾病。我是北方人,来到广州后,我当时也有疑惑,到底广州或者这些南方炎热地区,能不能使用辛温药物?
名称
提问:我非常赞赏卢老师提出的养生之道,扶阳为纲,也特别喜欢用一些新闻的方法来治疗疾病。我是北方人,来到广州后,我当时也有疑惑,到底广州或者这些南方炎热地区,能不能使用辛温药物?
说明
提问:我非常赞赏卢老师提出的养生之道,扶阳为纲,也特别喜欢用一些新闻的方法来治疗疾病。我是北方人,来到广州后,我当时也有疑惑,到底广州或者这些南方炎热地区,能不能使用辛温药物?比如我治疗了很多风湿性疾病, 我就担心过分用药会不会引起伤害?还有一个就是如何在扶阳的基础上兼顾其他呢?扶到什么样的度才是恰到好处,这个我觉得很难把握。
陆崇汉:在临床上长期大剂量使用辛温扶阳的药物治疗风湿病这一类病人的时候,关键在于药物的配伍上。但这里谈的药物的配伍并不是把辛温药、寒凉药同时组成一个方剂。这种方法我基本上不用。我的用方可以说是 90%都是纯辛温药物组成的。我采取的扶阳理念是有长期的时间和大量的实践位支撑的。大概最早有 200 年,因为我们的传承没有中
断,从我祖父算起,也有 130 年了。我祖父行医 70 年,我大伯父也将近行医 70 年,我行医从开第一张处方到现在,已
经 45 年了。大家可以估算一下,卢氏祖孙三代这么多年使用这么多的辛温药物,没有发生过一例由于大剂量使用辛温药物而导致中毒的病人,做多是有过一些病人,在煎煮的方法上,没有按照我们的规定去做,出现过麻口的现象。
谈到对类风湿病的治疗,首先治疗时间可能是四到五个月,甚至更长。特别是关节严重变形,就很难再复原了。但是,减轻变形关节的僵、硬、肿、痛,这些事有可能的。有人担心,长期使用辛温药会不会出现伤津的情况呢?我可以肯定地说,不会。因为附子本身扶阳,再配合恰当的药物,就能够扶阳以生阴,扶阳以生津。其次,还有一个度的问题, 现在我看到有一些医生在临床上,可能是出于一种探索的心态,想突破某一些极限,一付药的附子用量就达到了 300 克,
500 克,600 克, 甚至用 1000 克,我认为这是不妥当的,因为人体的接受是有限的。那样用药,一个是对药材本身的浪费, 再一个, 打乱了药物的整个配方格局,设想一下,如果附子用 500 克,其它配药呢?是不是 100 克、150 克呢? 如果是这样来用药,会不会有很好效果?当然,这可以实验。但这也还是度的问题。通常在剂量的换算上,过去的所谓二两,就是现在的 60 克或 62 克,五两大约就是 155 克,这也是很平常的。就达到这个度,把握好这个度,重病也能解决了。
接下来是关于病在阳者和病在阴者的治则的问题。前一个采取扶阳抑阴,后一个采取用阳化阴。关键就是处方的结构。当然,这种处方的结构以后大家可以自己去探索。在下一个问题,又是如何把我一个度的问题,在临床上,治疗一种病,不是这一个方子一直用下去,这样是无用的。高明的医家,就跟围棋的高手一样,他可以看到四步以后的棋,他还可以一步一步地设计,能够分析每一个落子以后的第二步、第三步、第四步应该出现什么局面,作为医者。在走第一步的时候,就应该考虑第二步、第三步、第四步怎么走,这样才叫有把握。如果还是在试探,那就一定要小心。临床上有一些病人,因为找我看病很不容易,要提前三五个礼拜把好挂到,下一次如果挂不到怎么办?所以就出现这么一个情况,我交代病人就吃七付,病人就自作主张,再吃七付,可能就会出现问题了以后的情况怎么样?吃到第八付、第九付可以,第十付、第十一付就不行了,虽然没有出事,但新的问题出来了,才不敢吃了。用四川话来说,就是抵拢了,应该倒拐了。你还是往前走,当然会碰壁。这时候,就应该寻求第二个点了,通过第二次的诊断,实际上配方没有多大改动,只不过在每剂药的剂量上有些变化,或者是变化一二味药,情况就又好转了。这就是怎把握度的问题。这样做,就不必担心服用辛温扶阳药会出现副反应。这也是卢氏常年积累得来的经验。这个问题就回答到这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