痉湿暍病脉证治法第二
名称
痉湿暍病脉证治法第二
说明
痉湿暍病脉证治法第二

中医讲的痉病区分为刚痉和柔痉二种,类似西医讲的「脑脊髓神经炎」,简言叫「脑膜炎」。「湿病」就是中湿,湿有时候在身体里面,
有时候在关节上面。『暍 yē』就是中暑,热天的时候中暑,这一篇
就是在讲这些病症。诸位看,第一条。

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名曰刚痉。太阳病发热汗出,而不恶寒,名曰柔痉。

同样是痉,中医分两个。一个是刚,一个是柔。刚,简单讲是无汗。柔就是有汗。张仲景开的两个方子,一个是葛根汤,一个是栝萎桂枝汤。得到痉病的时候就这两个处方。后面我们会讲到,我们一个条辨一个条辨看下去。
太阳病,发热,脉沉而细者,名曰痉,为难治。
诸位记不记得我们在读伤寒论太阳篇时,遇到太阳病如果是发热脉浮而缓,就是桂枝汤证。如果浮而紧,就是麻黄汤证。如果是太阳病发热,项背强几几然,就是葛根汤证。现在是太阳病在发热的时候, 一摸到病人的脉,不浮、沉又细,代表里虚寒了。沉脉代表是里症, 细脉代表里寒很盛。身体里面的寒很盛,代表我们整个脏腑功能都变差了,中医叫做寒太盛,这个时候容易造成痉病,难治。痉病的成因就是水不足,当人身上的水分不够了,就会产生筋挛,开始壮热、大热。当里寒很盛的时候,我们水喝到胃里面去它不会补充水,因为里寒很盛,水一下去就被排掉了,水分补充不到时就会出现问题,这就是痉病的成因。所有的痉病不管是刚痉、柔痉,包括后面还有一个大承气汤证。诸位在阳明篇就学过大承气汤证,所有的这几个证,通通是因为伤到津液引起的,就是津液不足了。


太阳病,发汗太多,因致痉。
也就是表汗流太多,有的时候出汗的原因是小孩子太皮,还有医生开的发汗药开太强造成的。比如说你看到一位小孩子生病,一看:
「老师,他是葛根汤证。」结果你把葛根汤的葛根、麻黄、桂枝开的很强、你忘了开生姜、甘草、大枣。这一剂下去以后就开始抽筋,晚上像开始发癫痫一样,整个身体都角弓反张起来,这是你造成的痉病, 发汗不能太过。所以说我们在开给病人吃发汗药的时候,张仲景特别提醒说:『不要尽剂』就是你第一碗喝下去:「嗯,没感觉。」再喝第二碗。「嗯,发汗了!」就停下来,不要再喝了。老妈妈舍不得药,认为倒掉太可惜了于是:「反正中药温和无所谓嘛!」于是就喝下去,结果发痉,害我们更忙,因为津液伤到了。「太阳病,发汗太多,因致痉。」就是我们在伤寒论介绍过的真武汤证。发汗太多的话,就是真武汤证。如果发汗太多还没有成痉:「老师,我开麻黄桂枝下去,病人发汗很多但还没有成痉。」这时候赶快用桂枝加附子汤,就是桂枝汤加炮附子来收表,如果已经变成痉病,就很危险了,赶快用真武汤。如果是『发热必拘急』,手脚都筋挛起来,痉病已经成形了,这时候就是附子汤证。诸多此类的痉都是因为津液枯竭造成的。所谓痉的症状,就是抽筋,整个身体都拘挛起来,然后病人整个身体向后弯过去, 胸腔张的很大,肚子整个凹下去,然后嘴巴咬得很紧,眼睛往上吊, 这就是痉。
夫风病,下之则痉,复发汗,必拘急。
得到太阳表风病的时候,我们讲『桂枝汤』是去风,如果你没有开去风的药,反而先开攻下药物,开攻下药物就是所谓的承气汤。攻下的药会把肠胃里面的营养排出去,胃是生血之源,结果被排掉后, 这成血的源头没了,已经因为误攻下,使得血的源头没了,这个时候你又开发汗的药,于是病人又发热,这种就会造成拘急症状出现了。
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汗出则痉。



张仲景在伤寒论有讲过,有几种状况是不能发汗的。疮家本来身上就生有很多脓疮,会生疮的人基本上本身就是血不足了,血足的话怎么会有疮呢?我们的抵抗力是藏在血液里面,血足就没疮,血不足才是疮家。这个时候你给他发汗药,于是变成水也不够了,结果血就更不够,病人反而会虚掉,血没有办法去滋养我们的肌肉、筋脉,也会造成痉。遇到这种疮家得痉的话怎么办呢?就是张仲景在伤寒论介绍的,『芍药甘草附子汤证』。芍药这个药,在这里跟诸位再讲一次, 如果血中有湿阻时,就是用芍药的时机。芍药分白芍与赤芍二种,实际上真正我们在用时这两个是相通的。
如果硬要严格去区分的话,赤芍比较着重在外面,疮家用的,白芍比较着重在里面,治疗脾脏用的,实际上这两个功能差不多。如果血中有湿阻,什么叫做血中有湿阻?就是皮表生疮流脓流出黄水、脓水这样滴滴答答黏黏的出来,这个就是湿。湿堵在血里面造成血液循环不流畅,这个时候用芍药甘草附子汤,就要重用芍药甘草。你说:
「老师,芍药用二钱。」这种剂量只能清清牙齿,芍药要用一两以上才够,大剂的下去救他,你们不要开太轻,这是一般我开的芍药甘草附子汤。如果疮家遇到南派的话,很可能会开像浮萍、薄荷、陈皮等, 很清凉的药给你吃,我们北派开芍药甘草附子汤就好。常常有人半夜如果『腿不得伸』,腿在抽筋,就是该使用芍药甘草附子汤,张仲景在伤寒论是这样讲的。如果是疮家的人,疮流脓化脓水出来又痒又发炎时,光是芍药甘草附子汤就只能去他的痛,还要加些固表药物,湿才会去掉,同时要加一些解毒的药,寒凉的药在里面。因为病人有发炎,西医讲发炎,就是中医讲的热,所以要加一些去热的药,像黄芩、黄连此时都可以用的。所以黄芩黄连常常被我们混合芍药一起用,可以去病的湿热阻隔。反过来,如果遇到女孩子的白带很多,是不是也会用芍药?芍药对腹痛最好,所以四物汤里面一定要重用芍药,南派就是用四物汤重用芍药用对了,其他的都还不对。后面还有很多方子要给诸位看。


病者,身热足寒,颈项强急,恶寒,时头热,面赤目赤, 独头动摇,卒口噤,背反张者,痉病也。若发其汗,其脉如蛇。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当我们得到表症时。也就是病毒刚进入我们的皮肤表面时,毛孔会因此闭起来,就不会流汗了。没有流汗我们需要用药去发汗,发掉「病毒」就是所谓的解表。一般身发热时, 我们有两种去热的方法。一种是利用发汗来解,一种是利用小便来解。如果小便很通畅,这个热就有地方宣泄,如果小便也没有了,这个热就会亢在里面,如往下走,小便又出不来,想走皮肤表面时又出不来, 于是就闷在里面。世界上所有的热都是往上走,你有没有听过热往下走?热往下走就不会有火山爆发,热气球会升上去而不是冷气球,孔明灯也是利用热气才上的去,所以热的性就是往上走,当热冲到头上来后,整个人就会呈现出脑膜炎的症状。头在晃,眼睛红赤的,此时病人的津液已经很枯竭了,你又给他发汗药,一发汗,就造成血里面的水更不够了,于是脉就变弯了,你摸到的脉,脉就这样子扭曲的, 因为脉里面的水分不够,就会变成这个样子,这是很危险的,前面谈到现在就是告诉我们发汗要有方法,一定要确定病人可以发汗再使用发汗的药,就不会有问题。

暴腹胀大者,为欲解。脉如故,反伏弦者,痉,夫痉脉, 按之紧如弦,直上下行。

接到前面这个病,当『其脉如蛇』,如果病人突然腹部胀大起来,
『为欲解。』『脉如故,反伏弦者,痉。』为什么会胀大?平常本该在上面的热,当热宣泄不出去时,有时热会反而往下走,突然出现烧退, 热会阻在中焦这里,于是造成腹部整个膨胀起来,此时代表湿热已经进入中焦了,没有在上面。热一旦进入中焦,表示这个病一定会好, 为什么?因为热极必返,所以这热会慢慢往下走。『脉如故,反伏弦者,痉。』但如果脉还是没有变动,还是很弦,表示还会再发痉病。所以如果遇到发痉的病时,我们要将湿热往下导引,后面会介绍一些


方法。『夫痉脉,按之紧如弦,直上下行。』你摸到痉病的脉时就是所谓脑膜炎的脉,此时必有高热,这时脉跳起来会很硬,然后上下直行的。因为血太热会伤到津,血里面要有一定的水分,血失去津液时就会过热,如此就会伤到我们的经络,伤到我们的血脉神经,所以太热也不行。就好像我们将生肉丢在滚水里面一煮就白掉了,太热会伤到肌肉。如果将猪血拿起来倒在汤里面一下子就煮熟了,所以太热也会伤到血。
痉病有灸疮,难治。

有些人每天都在烧艾绒,看艾草没有烧完就让它继续烧,只是为了节省一点不要浪费,暴殄天物,结果因此起了一个灸疮。在这种状况之下发生痉病,就很难治,所以一旦有灸疮就要赶快把它弄好。如果得到痉病又同时『灸疮』,就很『难治』。张仲景这里没有出方,后世很多医生就想到很多方子。有灸疮或者是疮家发高热时,我们要如何才能把高热退掉?还有脑膜炎到了后期西医都束手无策时,此时中医该怎么做呢?我们刚才讲过,痉病本身的成因就是因为血管里面的水份不够造成的。发痉的时候病人角弓反张,全身拘急起来,根本无法抓住病人。如果你是西医,在这个时候硬替他打点滴进去,葡萄糖注射液在这个时候产生效果,一下子把血里面的水补足了。虽然不是从肠胃进去,但是补足之后,体温就退了。可是西医往往在这种状况下,他是没有办法替病家打葡萄糖,因为病人会乱动,手足燥扰,只能眼看着他死掉。所以大家要记得,如果你有葡萄糖在旁边,你又知道他是津液伤到了,才会发高热『但热不寒』,这个时候如果你能将葡萄糖打进去也是好的,做为急救用有何不可。还有一种方法,就是遇到有灸疮的人,过去一些医家有的用蝉衣。明末清初一个名医,姓傅,叫做傅青主,在他的方剂里面,「男人科」,专门看男人的那种病。过去医家有分科,男人科里面有一个方子,就是用蝉衣还有黄酒。蝉就是我们的「知了」,你收集一堆,拿个一钱左右,不要生病的时候再去收集,中药行就有得买。你把它的头和足去掉,只留身体就可以


了,把它磨碎以后,跟黄酒两碗混合在一起,不要掺水,然后煮成一碗,这个时候一口气喝下去。此时病人发汗很奇怪,这两个药在身体里面时,脑膜炎的高熟就会退掉,这是专门用在疮家又得到痉病时, 像小孩子有时候头或身上长有疖子,也是一种疮家。本来要给病人发汗,结果一看「唉唷!疮家不可汗!」而病人已经在发痉了,此时再给他发汗药是不是更痉?这个时候我们就用这个方剂。孩子在发汗出来后热会退掉,汗出来时摸他全身,会有黏答答的感觉。如果是打点滴来退热的话,就会从背后一直到脚上面,整个发起白白一粒一粒的疹子,摸上去感觉很粗糙,大概点滴打两个小时以后也会有这种现象, 热就退掉了,脑膜炎病毒都跑出来,跑到皮肤表面上来。

接下来是金匮的第一个方子。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医药网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链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SDA药品评审中心| 化妆品招商网资讯| 卫生部| 爱视立眼贴
专业提供药品信息、药品招商、药品代理、保健品招商、医药原料采购供应的中国药品信息网站平台
版权所有 © 2003-2028 盗冒必究  客服热线:0575-83552251 / 13754370441  QQ客服:药品信息客服
浙ICP备16010490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22093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浙)-经营性2023-0215 浙公网安备:330683240604819103159
 医药代理商群1:药药网医药代理医药代理商群2:药药网医药代理2医药代理商群3:药药网医药代理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