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历节病脉并第五
名称
中风历节病脉并第五
说明
中风历节病脉并第五

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为痹,脉微而数,中风使然。

所谓痹的定义就是感觉是麻木不仁。中医有风痹,有血痹,后面都有介绍。血痹与虚劳的病脉放在一起。一般来说风痹,就是肌表麻木不仁没有感觉,皮肤会变得很粗糙,有的人半身不遂,有的人但臂不遂,中医把这个所有中风归类为气血两虚。如果我们气血很足,中风了,就是桂枝汤证或是麻黄汤证或是葛根汤证。当病人本身气血两虚时得到中风时,就会有中风的症状了,所以中医在治疗中风时,我们都是把病人血补足,或是把气补足,一般都是在这个角度上面着手。现代许多人,认为吃降血压药就可以预防中风,但是现在许多人吃了降血压的药,结果还是中风,很多证据显示西药是无法预防你得到中风的,量血压并不代表可以帮你预防中风,因为血压是会受到心情影响的,我们不可以将之做依据来判断此人是否中风。
像『但臂不遂者』,这是虚劳。中医过去认为是房劳,房事太多, 或者是工作太操劳造成了气血两虚以后,有的人是直接瘫痪掉了,也有人是从背后上来,从督脉上来会造成整个手臂都麻掉了,中医通通归之为痹,是属于风痹。脉是微脉,微脉代表血虚掉了,就是脉很细弱。数脉代表风脉,所以病人是血虚又得到风的现象,这就是中风。
中风的时候可以针药倂施来治疗,例如一个临床案例,用麻黄汤外加防风、党参、当归、川芎、熟地然后找针家来针手足三里、曲池、委中、肩井、合谷、环跳、跗阳、丰隆、蠡沟等穴,病人有伤寒的现象,因为表有寒症,但是又同时兼有里虚,因此开麻黄汤的同时还需要加入很多补虚的药进去,像党参、当归、川芎、熟地都是补气补血的药,防风能够补表,帮助麻黄来解风。下针的话,我们有中风七大穴。以前很有名的经方家曹颖莆先生就是专用汤剂处方,需要针灸时是找另外针医来针的,过去很少有一个医师同时懂药又懂针。


遇到中风病人我们下针的手法,第一个原则,是先补健侧,第二个动作是泻患侧,就是好的那边,我们用补的方法下针,用补的手法作捻转或是插提。坏的那边,用泻的手法进针,用泻的手法作捻转, 第三个原则是选穴,我们选的穴位是肩髃、曲池、外关这是手上三个中风大穴,脚上三个中风大穴是环跳、风市、阳陵泉。再加上背针, 就是针风府穴。如果病人舌强不语,嘴巴不会讲话,就需要针百会穴, 这是针灸治疗中风时我们时常在扎的穴道,这些都是治疗中风的基本穴道。
其他穴道的选用,大家可以临症来做取捨。比如说加足三里,可以加强病家的胃气,灸足三里可以预防第二次的中风。因为中风本来就是气血两虚,气血两虚就是因为肠胃吸收不好才会有的症状,这个时候我们针下足三里胃经的本穴,让病人的肠胃吸收变好,因此灸此穴就可以预防病人第二次的再中风。出现中风先期症状时中医可以预防,中风了以后我们去治疗也可以预防他第二次再中风。先期中风的是有先兆的,像我们手脚会麻,表示两个月以内会有机会中风,如果脚前面足三里,足阳明胃经会麻,两个礼拜以内就会中风。中风前就已经有肌肤不仁的现象,这个时候就应该要开始动手了。如果这个时候脚麻或者手麻你跑去找西医,西医就要病人去看外科,检查看看你有没有风湿。或是去验血,验完血出来看到你在外面已经中风躺下去了,中医知道这是将要中风的预兆,并不是什么风湿关节炎引起的麻木。
临床在急救中风时,如果病人已经昏迷过去,我们的针法又不一样。刚才讲的是用在治疗中风以后的穴位选取,急救的时候我们下针下百会、人中、十宣放血然后再扎涌泉,把病人当成脑溢血来治。如果病人在然谷穴那边有瘀青筋一块浮起来,就在然谷穴直接放血,百会也放血,十宣也放血,这是中风昏迷时的急救法。如果这套针法针下去病人还没醒过来怎么办?在内经里面有说明治法,大家记住要在病人左额角位的地方,拿剪刀把这块一寸方圆的头髮剪下来,拿火一烧,变成黑黑焦焦的,烧成粉。然后把针管拿出来,当成发焦散,把它直接吹到病人的耳朵里面去,人就会醒过来,这个是攻脑部瘀血的


利器。一喷进去的时候,鼻子会出血,当鼻血一出来,脑部的瘀血就会整个跟着一起从鼻子出来。这是我们治疗植物人的绝佳治法。

寸口脉浮而紧,紧则为寒,浮则为虚,寒虚相抟,邪在皮肤,浮者血虚,络脉空虚,贼邪不泻,或左或右,邪气反缓,正气即气即急,正气引邪,喎僻不遂。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府,即不识人;邪入于藏,舌则难言,口吐涎沫。

『寸口脉浮而紧』。寸口脉代表胸、代表上焦、代表胸阳、代表肺、代表心脏,这是寸口脉。寸口脉如果是浮而紧,『紧则为寒,浮则为虚』。浮脉再深入一层的观念,中医认为『气行脉外』『血行脉内』。浮脉的意思是如果你摸上去感觉脉跳得很大,但是脉的里面很小,就是说脉的外侧比较大,里面比较小。就是气比较旺,血衰掉了,正常的脉是脉里面很洪大才对,你只摸到他的浮脉代表气脉,没有摸到血脉,浮则为虚,就是血虚掉了。『寒虚相抟』大家都知道紧脉就是寒脉,当寸脉是浮脉而且又是紧脉时,我们知道病人是寒虚相抟,这就代表邪在皮肤。『浮者血虚』浮脉就是血虚。所谓『络脉空虚』我们人体皮肤最表面是孙络,再里面一层是络,再深的靠近我们筋骨血脉旁边的就是经,经是最大条的。但是比较深的,再浅一点是络,在皮肤表面上是孙络,好像树枝密密麻麻的一样。如果『络脉空虚』就是经的血还足够,但络脉的血不够,『贼邪不泻,或左或右,邪气反缓, 正气即急,正气引邪,喎僻不遂。』这意思就是说,如果邪是在右边的时候造成气血不通,左边的血是好的,结果左边的气血会把右边的气血牵引过来,于是就造成右边瘫痪掉了。『邪在于络』就是说风邪只是停留在络上面,不在经上面,病人感觉到的是『肌肤不仁』就是麻木不仁感。如果『邪在于经』到了血脉神经很深的地方时,病人感觉到的是『即重不胜』,就是四肢感觉到很沉重。如果邪跑到腑里面去,主症是『不识人』。血入腑,就是邪进入脑部,影响记性,必不识人。如果『邪入于藏』藏就是属于心脏这个部分,我们藏神的,心


开窍在舌,『舌则难言』就是讲不出话来,『口吐涎沫』这是我们用外症、表面症状来判断这个病在哪里了,现在诸位了解我们中医有分中风在络上面,在经上面,在血脉,在腑里面,所以我们下手治症的时候治法都不太一样。但是所有中风的病人除了在经、在脉、在络上面的这类中风,一年两年找中医治尚没有关系。但是如果病情入腑入脏后,已经半身不遂了,嘴巴讲不出话,这种情形一旦超过一个月后再来找我们就没有用了,可是西医往往就让病家两三个月后再来找我们,这时已经失去治病的时机,而这病是不会立即产生死亡的,因此造成许多病人长年卧榻的悲剧。
『世传中风不语用黄耆防风各数两,煎汤』用汤药的热气来薰病人全身,也就是利用黄耆跟防风的药气,这个汤叫做『黄风汤』。经方的观念里面,处方的时候,是以养血补正气,来预防中风,黄耆可以固表,是非常好预防中风的药,防风也是补正气固表的。党参就是补气的。当归,川芎是能入血分的药,也都是很好的补血药,补气补血药物同在一方中,当病家的气血足了,就不会中风。中医的观念和西医的观念是不一样的,西医是看片段的病况来做决定。所以只看到片段的『中风引起的脑淤血』,脑部出血了,于是就想尽办法事先将你血压降下来,希望不要让你脑部充血,可是他们不了解光降血压是没有用的,只是降到形没有神,人不是植物,人都有喜怒忧思悲恐的, 情绪起伏大时,会造成你血往上走,药物只是降到形,所以没有用, 如果要吃西医降血压的药,想要有效的话,基本上你必须要去闭关, 到庙里去打坐,然后一个月、两个月都不要见到亲朋好友,从此以后你就一直闭关在那边,才不会中风。可是你如果有办法闭关远离亲人的话,你也不需要降血压的药,因为你不会中风了。今天的课介绍完以后诸位将有很多方剂可以使用,在治疗中风上帮忙很大。

寸口脉迟而缓,迟则为寒,缓则为虚;营缓则为亡血, 卫缓则为中风;邪气中经,则身痒而瘾疹;心气不足,邪气入中,则胸满而短气。


『寸口脉』如果『迟而缓』,脉跳得很慢、很迟,脉来一息一至、二至,这是『迟则为寒』。寒都是很迟的脉,缓则为虚,缓的意思是脉很弱,就是摸上去感觉脉跳起来的力量很弱,所以这是指又寒又虚了。『营缓则为亡血,卫缓则为中风』就是血脉缓的话就表示病人失血,气脉缓的话就表示病人中风了。『邪气中经,则身痒而瘾疹;心气不足,邪气入中,则胸满而短气』这个意思就是说,如果一个人是气虚掉,于是风邪等外感进入我们皮肤表面上,我们会感到皮肤身痒, 出瘾疹,就是发红疹。但是如果遇到本身是心气不足的病人时,邪气就会进入病人内脏,而第一个受到影响的将会是肺,因为病人本就虚了,寒进来就会束在肺上面,把肺缩小了,这个时候你想要大力呼吸, 它又无法大力呼吸,于是就会感觉到胸腔很胀满,气短。一般来说像这种风疹,身痒而瘾疹,我们都是用麻黄加术汤来治疗。前面我们已经介绍过此方,麻黄汤加白术在里面,专门用来治皮肤痒疹。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医药网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链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SDA药品评审中心| 化妆品招商网资讯| 卫生部| 爱视立眼贴
专业提供药品信息、药品招商、药品代理、保健品招商、医药原料采购供应的中国药品信息网站平台
版权所有 © 2003-2028 盗冒必究  客服热线:0575-83552251 / 13754370441  QQ客服:药品信息客服
浙ICP备16010490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22093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浙)-经营性2023-0215 浙公网安备:330683240604819103159
 医药代理商群1:药药网医药代理医药代理商群2:药药网医药代理2医药代理商群3:药药网医药代理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