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药药网 / 医药资料 / 倪海夏—人纪之《神农本草经》讲义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说明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现在开始进入讨论肺脏、胸腔内的疾病。中医的观念里面,什么叫做肺痿?肺痈?如果我这样讲,你就一目了然了,这个痿就是萎缩了,叫做痿,也就是肺脏萎缩掉。所谓肺气胀,就是胀到一直是在吸气的状态之下,无论是吸气或是呼气,肺都是胀在那边不会变大与缩小,这就是肺胀。肺痈就是肺里面已经化脓,大致上可以区分为这三大系统,处方也只有几个而己,张仲景用几个条辨,就可以将肺病讲完了。
问曰: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肺痿之病,从何得之? 师曰:或从汗出,或从呕吐,或从消渴,小便利数,或从便
难,又被快药下利,重亡津液,故得之。
在讲这个之前,大家要先了解,光是说出一个热在上焦,你马上要连想到「寒在上焦怎么办?」也就是我们后面要介绍的大建中汤证, 如果是寒在中焦就是小建中汤证,寒在下焦就是桂附八味丸证,慢慢的要让大家都能够很熟练的运用这些经方。
现在这里说的是热症,我们要求病人说:「先生,请您将舌头伸出来让我看看。」这个舌头的诊断方式是这样的,我们将舌头分成三段来看,舌头最里面就是上焦,舌头的中央是中焦,舌尖的部位就是下焦。如果你舌头最里面黄黄的,就代表上焦有热,如果是中间黄黄的,就是中焦有热,如果黄苔出现又厚又黏就是湿热重症,如果是舌头前面的舌苔很黄厚,就是有溼热在下焦。这个湿热在下焦很可能就是膀胱炎、尿道炎、或者是肛门痔疮等等,这些是舌诊的一部份,舌头上一看,就可以知道热在哪里。脉诊中的寸、关、尺也是代表上、中、下焦的不同位置。如果你摸到一个病人的脉,寸脉跳得很数,但是尺脉却摸不到,这就表示病人是下寒上热,知道病人有下寒,我们就要开去下寒的药像附子、细辛就是了。上热我们就要开去热的药,
把去上热的药和去下寒的药合并在一个处方中,就是治上热下寒最好用的处方了,这个就是我们经方家开处方的技巧。
张仲景也要求我们用这种开方技巧才行治病,现在看到病人得到肺痿,表示是上焦太热了。热在上焦,是因为汗发掉以后,热没有去, 还是停留在肺中,日久就造成肺痿。举例说像大青龙汤证与麻黄汤证, 大青龙汤是有表寒里热的症状同时出现时用的,如果你开错,应该要开大青龙的,结果你只看到病人表寒很重,没注意到病人同时有里热症,于是就开出麻黄汤,结果麻黄汤吃下去后,表寒是解掉了,但是里热却还在,当肺里面没有津液供给时,肺里面就会过热,这种就是由于汗出过多而造成肺痿。第二种情形是『或从呕吐』,有时候呕吐吐太多,土来不及生金,使得中焦津液丧失。土必须要生金,因为肺的津液来源是靠中焦给的,如果肠胃的津液因吐而没有了,这也会造成肺太热,中医讲的热就是『炎』,就是发炎了。
第三种情形是『或从消渴』,消前面有讲过,就是水喝下去就从小便出来,人体根本不吸收,当然没有办法把水气化给肺,简单讲就是肺的源头没了。肺里的水是从肠胃来的,所以当你被汗、或被吐、或者从消渴,还有『小便利数』『或从便难』等。当病人小便利数, 水都排掉了,当然会大便难,因为津液已经自小便被排除掉了,无论是以上哪一个原因,结论都是因为肺里津液不够了、才产生肺痿,张仲景的意思就是这样。当病人本来就有大便难的问题时后,然后『又被快药下利』,就是本来就大便很难,津液不足了,结果医师没看到病人是因为津液不足而便秘,于是选用承气汤来攻下,攻下去以后, 如果病家津液自己流回胃中,就不会有口渴现象,如果病人口渴,代表说病人津液丧失了,这时赶快用白虎汤,去帮助病人补足所丧失的津液,如果你来不及,是隔了一个礼拜去看他,这时病人就可能转成肺痈了。
我们开处方给病人时,一定要断症精准,很多现在所谓的肺炎, 就是我们这里讲的肺痈,其实都是因为医师失治才造成的问题。肺炎就是因为感冒没有好,拖延时日才引发的,如果一个人得到感冒,碰到我们经方家,一剂汤药就可以解决,但是也只有我们经方家可以做
得到,一般温病派的中医是不行的。他们看到病人得到感冒,明明就是麻黄汤证,这汗要靠麻黄才能发表发出来,结果他开出像连翘金银花板篮根之类的药,这是很平和的药。再加上开一点像栀子、柴胡之类一些的药,于是就寄望病家能因此而发汗。然后又怕病人不发汗, 还要求病人用被子将病人全身盖住。如果汗仍不出来,就再加一点葱在里面给你发汗,弄了半天病人还是不发汗。当表寒强时,非要靠麻黄才能将汗发出来,结果因为不知用麻黄而导致病人不发汗。
很多肺病的起因,都是最初得到感冒时,医师失治没有将感冒治好,结果日久就转成肺炎。如果现在到处都是经方家的话,大家这辈子就再也遇不到肺炎的病人,我们诊所治疗感冒时都是使用桂枝、葛根、麻黄等汤剂,一剂病就去掉了,当然以后就不会有什么大病,我一直在鼓励病人以后小病就来找我们,不要耽误时机。一个医院或是诊所看病,应该是病人越来看,病就越轻才对,哪有说越看病越多? 病情变得越重?西医希望每个人都要有一张病床,这是天方夜谭,这是什么医学?大家都生病都躺在那边,然后官员说请世界各国来看一看,我们国家有多照顾百姓,因为每个人都有一张病床,这不是笑话是什么?
感冒病毒本来只进入表,停留在皮肤上面,如果用汗法,一发汗它就跑出来。可是如果你来不及发汗,它就已经进入肺里面去了,这就是肺炎的原因之一。还有一种是,病毒一部分进入肺里面,一部分停在皮表上,这时我们就要表里并解,我们会需要用到小青龙汤或大青龙汤来将表症与里症同时去掉,结果医师开错药,又开成去表的药, 没有同时解里,于是表去掉了,里面的病毒还停在肺脏没有去掉,一段时间后就转成肺炎了。仲师讲了半天意思就是因为『重亡津液,故得之。』大家看到此处就会想:「老师,这样子看来后面的处方我们虽然还没看到,张仲景一定想了很多补足津液的方式去治疗。」对的! 西医补足津液的方式就是打点滴,可是打点滴的津液不是从病人胃里面进去的,会有一时之效。中医经方家会用白虎汤来补充失去的津液, 尤其遇到出现高热的会更有效。
问曰:寸口脉数,其人咳,口中反有浊唾涎沫者何?
师曰:为肺痿之病。若口中辟辟燥咳,即胸中隐隐痛,脉反滑数,此为肺痈,咳唾脓血。脉数虚者为肺痿,数实者为肺痈。
『寸口脉数,其人咳』,寸口就是讲胸阳上焦的部位,此处的脉如果跳得很数,就代表胸里面很热,数脉就是热脉。『其人咳』有咳嗽,如果有咳嗽同时『口中反有浊唾涎沫者』,吐出来很浓的痰,『师曰:为肺痿之病』,这一种就叫做肺脏萎缩的病。
浓痰实际上就是肺里面的黏液,我们的气管里面有很多黏膜,黏膜上有很多黏液在。当病人肺里面太热的时候,这黏液的浓稠度就会增加,造成有很多痰液停留在里面,越来越满。如果看到吐出很多黏液来,而且很污浊,这表示病人肺的组织已经发炎坏死掉,所以才咳出这些浊痰,一般肺炎病久了都会有这种现象出现,这就叫做肺痿。肺痿有时表症看不很清楚时,就需要将衣服拉起来看,如果看到病人肋骨骨缝中间的肉都陷下去,这就是肺脏已经萎缩掉,结果造成肋骨突出来,而肋骨中间的凹缝就变得很深,你的指头可能都可以放到肋骨里面去。所谓『胸高』,就是息很高,永远是这样绷张的状态之下, 肋骨旁边的肉整个凹下去,可以看到排骨的排列,肋骨本身是不会真的凹下去,我指的是中间的肉,衣服拉开来后看到像洗衣板一样的样子就对了,临床上可看到左边会比右边来的较饱满?如果是左边凹下去,这表示心脏没力了,因为心脏在左边之故,右胸代表是肺,如果整侧都凹下去,这时候你再看他右耳,耳朵中间点的左右两侧是肺点, 一看耳中肺点出现红红的颜色,红就代表有热。临床上要会变通,看耳朵也可以帮助诊断,我们有很多检查方法可以使用,大家千万不要忘掉。
张仲景说如果『口中辟辟燥咳,即胸中隐隐痛,脉反滑数,此为肺痈』。肺里面化脓的情形有二种,第一种是正准备化脓,另一种是已经化脓。如何利用症状去区分病人是已经化脓还是准备化脓。由于
已经化脓和准备化脓,这二种通通属于肺痈,也就是里面有痈脓了, 这种病情的主要症状就是嘴巴里面一直在咳,可见脓血被咳出来,肺里面也一直发出咻咻的声音出来,然后嘴巴里面很燥、很渴,胸里面会隐隐作痛,这个时候寸口脉也是数脉,但是兼有滑脉。『咳唾脓血。脉数虚者为肺痿,数实者为肺痈。』,同样是数,如果是实热的话,就是肺痈。所谓实就是,不但数,重按都按得到脉,就是里面已经化脓了。如果是肺痿,是虚症,重接后脉就没了,因为是虚脉,『脉数虚者为肺痿』。简言之实热的话就是肺痈,虚热的话就是肺痿,仲师就是这个意思。
问曰:病咳逆,脉之,何以知其为肺痈?当有脓血吐之则死, 其脉何类?
师曰:寸口脉浮而数,浮则为风,数则为热;浮则汗出,数则恶寒,风中于卫,呼气不入;热过于营,吸而不出。风伤皮毛,热伤血脉。风舍于肺,其人则咳,口干喘满;咽燥不渴多吐浊沫,时时振寒。热之所过,血为之凝滞,蓄积痈脓,吐如米粥。始萌可救,脓成则死。
『脉浮而数』如果摸到病人寸脉位,脉浮而数,浮就是风,病人有表风,数就是热,而浮,也代表有表虚,故有汗出。『数则恶寒, 风中于卫,呼气不入;热过于营,吸而不出。风伤皮毛,热伤血脉。风舍于肺,其人则咳,口干喘满;咽燥不渴多吐浊沬,时时振寒。热之所过,血为之凝滞,蓄积痈脓,吐如米粥。始萌可救,脓成则死。』这里讲的就是肺脓疡,就是肺化脓、肺痈的原因。会得到肺痈是因为当病人有表症时,没有及早被治好,才会发生的疾病,如果一开始病毒在表上就被去除掉,也就没有肺痈的问题。西医对病毒的归类。看起来讲的好像很详细,实际上归类并不详细的。西方医学说肝病的人是滤过性病毒、急性肝炎也是滤过性病毒,感冒也是滤过性病毒,肠炎也是滤过性病毒感染,脑膜炎也是滤过性病毒跑到脑里面造成的, 反正西医都是用滤过性病毒一个病名就将所有疾病都一起带过去。而
实际上归类并无法帮忙治病,因为只知道有病毒存在,可是西医不晓得怎么去掉它们,只想到要如何去杀死它们。中医在看诊时遇到这种情形,最重要的观念就是我们事先就知道,这是因为胸腔里面的瘀热没有发散出去所造成的疾病,热闷在里面,就会越来越热,于是就化脓了,简单讲就是这样。所以我们遇到感冒的时候,一定要赶快把病人肺里的热同时一起去掉,否则以后就会有这些后遗症出现。
肺是诸阳之会,全身所有的阳通通会聚到这里,我们嘴巴里面会有口水升上来,就是肠胃的津液经过肺以后,再到了口中。如果肺有问题的时候,口就会很干,因为肺本身已经很热,津液到肺后就被气化掉了。胸阳的地方本来就很热的,现在加上病热没有被排掉,热就会成为壮热,这就是仲师最重要的观念所在。如果肺里面太热时,病人就会『口干喘满;咽燥』。如果病人此时反而不渴,就是肺里面已经化脓了,此时肺里面会有很多黏液停在里面,所以病人不觉得口渴。如果病人是咽燥口渴,兼有壮热时,这是最标准的阳明经证,表示是因为血里面的水不够了才造成的壮热,这时候我们就要靠人参白虎汤下去,这就不是因为肺里面的津液不足造成的病,这条辨里讲的是肺里面津液不足时,病人会有的病象,所以渴是一个主要区分的症状, 阳明证必有渴。吐浊沬出来就是肺的气管里面的黏液一直排出来,『时时振寒。热之所过,血为之凝滞』就是太热了,血太热也会成为瘀血, 所以也不动了。这个时候,停留在肺里面的病毒就会慢慢的把肺里面的一些肺泡、一些组织逐渐的腐蚀掉,当组织坏死掉后就会化脓。刚开始的时候『吐如米粥』,吐出来的痰像白米粥一样。所谓米粥,就是肺炎的病人吐一口痰在地上,过了两、三个小时后,这口痰会变的好大一团泡沫,因为里面都是病毒。『脓成则死』就是吐出来的痰, 像血块一样,掉在水里面就沉下去了。浮在水上都没有毒,这是物性, 这痰会沉到水底,表示这毒有多厉害。如果你说:「老师,仲师说脓成则死,我们就不要治,等等看病人会不会死?」张仲景虽然如此说, 但是还是出方来治疗。所以现在大家了解到,当肺中积热过久,没有办法完全去掉的时候,有一天就会转化成这样子,这在现代西方医学来说就是肺癌了。
上气,面浮肿,肩息,其脉浮大,不治,又加利,尤甚。
这根本已经是死症。为什么是死症呢?脸孔浮肿起来,代表我们讲的『阳已虚』。阳虚掉后阳气就会整个往上走,到了肺上面还无治疗时,阳气就会整个冲到头面上来,造成脸浮肿起来。『肩息』代表病人的呼吸系统已经不行了,心肺即将衰竭,必须要摇动肩膀才能够深吸一口气,因为呼吸变困难了。如果此时病人脉变成很浮、很大、很壮的时候,就代表阳脱了。我们人体里的动能与人体的精神即将要离开身体时就会出现这些现象,这都是不治之症。如果『又加利』, 病人大小便都失禁,表示阴又虚掉了;阳虚掉后造成阴再虚掉,当然就是死症。所以当我们看到一个病人阳气在上面,脸都红红的,下面还是在下利,这都是很危险的症状,代表五脏六俯已经不受食物或是药物。为什么说这种一定死症?因为此时所有的动能都往上走,病人连肠胃的蠕动都没有了,这个时候病人喝东西下去立刻就下利出去, 你想这样子可不可怕?这不是快死掉了吗?心肺、脾胃通通衰竭下去,都已经没有功能了。
上气喘而躁者,此为肺胀,欲作风水,发汗则愈。
如果病人出现『喘而燥』,就称为『肺胀』。中医所谓的肺胀临床看就是西医讲的肺气肿。肺气肿的原因很多,比如我们居住在工厂附近,又刚好是棉花工厂,或刚好住在地毯工厂旁边,棉絮很多,或是住在空气污浊的地方,像是煤炭工厂旁边等,以前很多矿工得到肺气肿,都是因为空气里面不干净才得到。还有老师们写黑板产生的粉笔灰,老师吸多了也会造成肺气肿。此处的肺胀就是现代的肺气肿,肺胀主要症状是持续着吸的状态,没有办法呼。吸入后病人的肺可以张开。却不会缩小将空气挤压出来,于是就胀在那个地方,所以吸气就会变得很短。张仲景出二方来治疗;第一是当病人肺胀到还可以平卧时,这是一个处方。如果已经不能平卧了,就用另外一个处方。实际上虽说只是短短的一篇,但是他却写的很详细,后面在介绍风水篇时
会详加介绍给诸位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