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药药网 / 医药资料 / 倪海夏—人纪之《神农本草经》讲义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并治第十
说明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并治第十
趺阳脉微弦,法当腹满,不满者必便难,两胠疼痛,此虚寒从下上也,当以温药服之。
『趺阳脉微弦,法当腹满』,趺阳脉就是胃经的冲阳脉,冲阳脉应该是缓的,比较洪、比较缓,代表胃气正常。现在是『微弦』,代表里面有寒。如果只是寒,应该是腹满,没有腹痛的,胃因为寒而胀满,肠子因为寒而没有蠕动。此时如果病人没有胀满感,就一定有排便困难,是食物堵在肠子里面,大便没有排出来。如果病人有持续胀满的症状,这就是实满,代表有东西阻在里面。现在病人有腹满,但是病人感觉是『两胠痛』,两胠,就是我们背后肾脏的输尿管输到膀胱这两边叫做两胠,如果这两边痛,这是虚寒症。如果是热实,肚子一定是持续的痛,而且拒按,舌苔是黄的,大家现在都会了。如果是寒实,就是大黄附子细辛汤证,这两种都会有持续胀满的症状。如果是虚寒,两胠就会疼痛,没有大便,因为根本没有东西在里面,虚寒也会痛,但是是喜按。造成这个虚寒的原因,是因为下焦太寒,一直没有治好,于是寒就一直往上走,走到胃上面去,张仲景就是这个意思。『当以温药服之。』哪些是温药?像大黄附子细辛汤,甘草干姜汤, 附子汤等都是温药。张仲景第一个条辨的意思就是由趺阳脉来决定这个病人如果是虚寒的,我们就要用虚寒的处方。
病者腹满,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可下之。舌黄未下者,下之黄自去。
『病者腹满』,病人抱怨肚子胀满,『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你按他肚子,病人有拒按现象就是实症,实者可下。实症的病人舌头一定是黄的,『未下者』就是,没有攻下之前的舌头一定是发黄的, 下了以后大便清出来,肚子里面宿便被清除后,黄色的舌苔就会退掉,
这里是用舌头,还有腹诊来做诊断。所以我们看到舌头黄的,就知道病家肚子里面有宿便未清,当攻之。攻完了以后,再看看舌苔,还是黄的就需要再攻,直到舌苔黄都退掉了,就该停止。如果再攻就太过了,会伤到正气,所以不可以乱攻的。就是说有大承气汤三碗,喝了第一碗之后,如果舌头还是黄的,就再喝第二碗,第二碗喝完舌苔变淡白了,就是已经好了。结果你认为「倒掉好可惜,这个药那么好! 好可惜的。」于是将第三碗再喝下去,这就太过了,过与不及都不好, 中医是讲究中庸的医学。
腹满时减,复如故,此为寒,当与温药。
『腹满时减』就是有的时候不胀满,有时候又胀满,这就可以确定病人是寒,我们『当与温药』。这个条辨就是要提醒我们在攻坚的时候,一定要确定他里面有实才行,如果没有宿便,我们若就这样攻下的话,会让病人的里更虚寒,因为攻下的药都是寒凉的药,如果确定是虚寒造成的腹痛腹满,这时候就要使用温药。如臬真是实的胀满, 里面是大便堵到了,结果你看错了,你以为是虚寒,于是你开温药给病人,结果会让大便更硬,大便从肛门出来就很痛,有时甚至连芒硝都攻不破,病人本来是实热,结果误给温药才会这样的。所以我们要攻下之前,最好先看看舌苔,再压压病人的肚子,张仲景就是告诉你, 不一定要去摸脉,还有许多方式可以帮助我们做出正确的诊断。
病者痿黄,躁而不渴,胸中寒实,而利不止者,死。
这个『痿黄』就是黯黄,脸色暗暗无光的黄。病人如果躁而渴, 这就是有里热。现在说『躁而不渴』,不渴是寒,寒的症状不会口渴, 这就是寒实,因为有实,才会生烦躁。所以有时候病人会说:「我的病很奇怪,嘴巴很渴,可是水喝不下去?」我们从这个可以知道『胸中寒实』。遇到胸中寒实我们是用三物小白散将寒散去,但是如果同时遇到病人有下利不止,这就是死症了。因为全身阳聚集的地方是上焦,现在上焦都寒实了,下面又下利不止,表示肠胃整个都已经虚寒
掉。换句话说,下焦、中焦、上焦整个都是寒的才会下利不止,阳气与阴的津液一直往外脱,这是死症,很危险。遇到这种情形的话,张仲景说:『必死。』『利下不止,是为上下俱寒,生阳俱绝,故仲师以为必死。』虽说必死,但是你不可以站在旁边看着他在等死。『然用大剂的术附以回阳』,此时需要用大剂的白术与附子。这时候不要加什么生姜、大枣等,就只是白术、附子两味药而已。『用去湿之赤石脂禹余粮』涩剂来止利,说不定可以挽救病家于万一。
寸口脉弦者,即胁下拘急而痛,其人啬啬恶寒也。
这里讲的是本来体质就比较虚弱的人又得到病。如果是身体很强壮的人得到表症时,用桂枝汤就可以解决了,伤寒论中就已经讲过。这里为什么又要提出来?就是因为『寸口脉弦』弦代表有水,『胁下拘急』就是胸这一带很苦满,所以素有虚的人,一旦得到感冒时,就看不到什么桂枝汤证,直接就看到胸胁苦满的少阳证了。『啬啬恶寒』代表表虚掉了,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用小柴胡汤或是柴胡桂枝汤等,都很对症。
夫中寒家,喜欠,其人清涕出,发热、色和者,善嚏。中寒,其人下利,以里虚也,欲嚏不能,此人肚中寒。
『夫中寒家』,这里在分析身体有里寒时会表现出的症状。『中寒家,喜欠,其人清涕出,发热,色和者,善嚏。』喜欢打哈欠又打喷嚏,这是说如果我们身体内中到寒,如果是束在肺上面,而身体本来就虚寒的人脸色一定比较苍白、身体也很瘦,这就是中寒家,这种状况病人会喜欠。因为我们伸个懒腰,可以多吸点新鲜空气进来,新鲜空气会有热能产生,病人会感觉很舒适。『其人清涕出』,当肺里面有寒时,时常会有清鼻涕出来。『发热、色和者,善嚏。』大家早上起床以后,有时候受冷风吹到就是中寒,此时你打个喷嚏就会觉得很舒服, 尽力的打,这就是『善嚏』,也是代表你身体能自行恢复,所以出现面色很正常的『色和』,简单的说,张仲景就是认为打喷嚏很好。『中
寒,其人下利,以里虚也,欲嚏不能,此人肚中寒。』如果是中焦有寒,『其人下利』,此时病人就会下利清谷,大便出来可以看到尚未消化的食物,大便也没有什么味道,这是中焦里寒的主症。当我们打喷嚏时,要靠胸隔的力量,横膈往上走才能打喷嚏,横膈的力量能往上走,是要靠下焦的力量。如果下焦里虚寒,会连打喷嚏都做下到,这也可以知道『肚寒』,是肚子里面有寒。以上这些都是利用症状来决定病家的寒在哪个部位。
夫瘦人绕脐痛,必有风冷,谷气不行,而反下之,其气必冲,不冲者,心下则痞。
『夫瘦人绕脐痛』,素体瘦弱的人,如果有绕着肚脐一圈的痛,这个是『必有风冷』,一定是肚脐受到寒了。中医过去的观念很正确, 小孩子在睡觉时常常会踢被子,而爸爸妈妈睡着没有看到,小孩的肚脐就露在外面,于是就受到寒,早上起来肚子就会痛。此时妳给他喝奶,他就会吐掉,你以为是:「这个小孩不乖。」其实是他肚脐受到寒。所以我们过去都给小孩子做一个布兜儿,将后脑包起来,把风池、风府、风门都包住,再到前面肚脐上面打个叉叉,再做个腰带繫在腰上绑起来固定,这样肚脐也遮到了,风池、风府、风门也遮到了,无论小孩子如何乱踢也踢不掉。如果谈论肚脐受到风寒,你说:「老师, 肚脐受到风寒我不相信。」而西医认为:「感冒是滤过性病毒引起怎么可能吹吹风就感冒?」实际上我们身体有病痛并非都是因为滤过性病毒所引起的,当风对着身体吹,身体哪边虚掉它就从哪边进来,风只是一个引导而已,实际上是病人本就素有体虚,遇到环境气候一改变, 立刻就受病邪。你如果不相信是这样,很简单,今天晚上你将你自己的肚脐对着风扇吹,将身体其他的部位用棉被将之盖好,只露出肚脐, 到明天早上起来肚子就会痛了,这样你就会知道什么是绕脐痛。张仲景的意思就是告诉你,这个是因为瘦人的里已经虚掉,有『风冷』在里面,这是因为受到风寒而产生的腹痛,并不是有『实』在里面。如果医生看到病人有腹痛时,就认定是:「啊!他的谷气不行。」又大便
不通,这必是里有实才产生的腹痛,于是不经过明查就立刻攻下,所以说『而反下之』,就是被医生误诊了,攻下了以后,病人本来就有里寒,再被攻下,结果造成寒气往上冲,如果无法冲上来,就会造成心下痞。心下痞,就是胃里面很难过,有时胃里会痛,这是医师因为辨症不实而造成的。我们平常看到瘦人有肚子痛,大部分都会开理中汤之类的药给病人吃,像人参、甘草、干姜、白术,这些药对肠胃有寒的病人非常的好,可以让肠胃活络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