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食在上脘,当吐之,宜瓜蒂散。
名称
宿食在上脘,当吐之,宜瓜蒂散。
说明
宿食在上脘,当吐之,宜瓜蒂散。
瓜蒂散方

中医的观念里面胸腔到横膈的地方,这个部位叫上焦,从鸠尾穴到肚脐的地方,这个叫中焦,肚脐以下腹部这边,就是下焦。如果病在上焦就是膈上,中医的观念要用吐法来治,但是给药之前我们必须先确认是有实阻塞在里面,虚就是没有东西,虚症不可用吐法,一定要有东西我们才会采吐法。如果上焦实就是病在上面,我们从嘴巴吐出去是最快的治疗法。我们中医没有开刀,我们只能利用管道,不管是利用嘴巴吐出来,还是鼻子擤出来,或者是皮肤发表发出来,或者是大小便排出来,我们不可能挖个洞让你排出来,中医是不赞成这样子。所以病在横膈上,我们就取吐法。如果病在下焦取攻下,利尿或者是通大便。如果病在中焦,我们可吐、可下,看是吐还是下比较好, 由临症时来做决定到底是用吐法还是用下法。有的时候,病人本身不是实症,是湿很盛,又集中在中焦,「老师,他是湿。」既非食物也非痰,是湿哽在里面怎么辨症呢?这时让病人将舌头伸出来,黄黄厚厚


黏黏的,就是中湿很盛。这种湿该怎么处理呢?张仲景出了一个乌梅丸方,就是用苦温来化去湿,就是乌梅丸的功效所在。湿如果很盛停在中焦,会造成肠胃蠕动变缓,于是食物在里面坏死掉,肚子就会生虫,所以乌梅丸也可以祛除寄生虫,没有虫也可以吃乌梅丸,就是利用苦温把中焦的湿化掉。乌梅丸还可以治疗久利,湿在中膈,湿太多之后会慢慢的渗透出来,结果病人只要心情一紧张,就会下利,大便都是溏的。一般下利后人会虚掉,而病人没有虚,精神又很好,又能吃东西,这就是中湿,也是乌梅丸证。
如果『宿食在上脘,当吐之』,其实不单是指宿食,所谓宿食是吃东西哽在胸腔,我们采用吐法。遇到小孩子被铜板哽到,也该用吐法。或者是痰饮很多在胸腔里,我们也可以采用吐法,把痰吐掉。如果说你治疗一位小孩子,结果发现到他肺里面都是痰,而小孩子又不会吐,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用药去让他吐,但是用吐剂之前,我们一定要确定是上焦实,我们才会用吐剂,虚不可吐。吐剂是用瓜蒂散,瓜蒂的味道本来就会让人想吐,加入赤小豆是因为上焦有痰饮时,同时一定会有很多湿在里面,所以用赤小豆来除湿,瓜蒂来取吐。有时候瓜蒂不好找、大家可以用很浓的盐汤,病人一喝下去就吐出来了,一样会有吐的效果。
脉紧如转索无常者,有宿食也。
脉紧,头痛风寒,腹中有宿食不化也。

『脉紧如转索无常者,有宿食也。』这是由脉症来确定病人肚子里面有没有宿食,还有腹诊法也可以协助我们做判断。腹诊时怎么知道病家有没有宿食在肠子里?可查肚脐两边的天枢穴,还有中脘穴, 还有关元穴等,这些是我们指压的地方。如果有宿食在肠胃里面,一压中脘,病人就很痛苦,这是调胃承气汤证,天枢穴有压痛,就是大承气汤证,如果在关元穴有压痛的话,就是小承气汤证。只要是承气汤证,病人都是拒按的。如果你遇到哑巴时:「老师,他不会讲话。」他痛也讲不出来,没有关系的,你看他的表情就知道了,如果按他腹


部时他的表情很开心,就是虚症因为喜按,一压就可以晓得虚实。
『脉紧如转索无常者』,脉会转索是因为宿食堵在肠子里面,会让肠胃的里面津液干掉。我们的血脉能够补充起来,就是靠我们肠胃里面吸收的营养来充实的,当你的肠胃充血时又同时遇到里面有宿食堵到,这时脉气来的就很不正常,脉形会如转索而无常态。
『脉紧,头痛风寒,腹中有宿食不化也。』有的时候摸病家的脉绷得很紧,结果病人是头痛,如果同时有浮脉,这时就是麻黄汤证或是葛根汤证,病在太阳。如果病人没有类似像风寒的症状,就是腹中有宿食了。所以肚子里面有宿食的时候,也会产生头痛。现在西医的肠胃科与脑神经科是分开来的,一个便秘引起的头痛给脑神经科看, 就查不到原因,他们无法想像是便秘引起的头痛。我们治疗这类头痛, 一剂大承气汤头痛就好,如果跟感冒的头痛做比较时,感冒引起的一定是两侧头痛,或者是全头痛,可以用葛根汤或者是小柴胡汤。如果是阙上痛,就是标准的宿食所引起的头痛。这类头痛一定是正眉毛中间的地方痛,这些都是协助我们来确定病人到底有没有宿食的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医药网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链接:医药研究数据| 医药资料| SDA药品评审中心| 中医网| 中药处方系统| 爱视立眼贴
专业提供药品信息、药品招商、药品代理、保健品招商、医药原料采购供应的中国药品信息网站平台
版权所有 © 2003-2028 盗冒必究  客服热线:0575-83552251 / 13754370441  QQ客服:药品信息客服
浙ICP备16010490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22093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浙)-经营性2023-0215 浙公网安备:330683240604819103159
 医药代理商群1: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医药代理商群2: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2医药代理商群3: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