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 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术汤主之。
名称
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 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术汤主之。
说明
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 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术汤主之。
甘草干姜苓术汤方(一名肾着汤)

甘草干姜苓术汤方(一名肾着汤)
甘草 白术各二两 干姜 茯苓各四两
上四味,以水四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腰中即温。

我们在伤寒论里有介绍过,甘姜苓术汤本身主治带脉证,其实就是所谓的肾着。『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肾着的病的起因是在劳动以后流汗很多,结果湿的衣服没有换掉,继续穿着湿的衣服, 如此日积月累下来就会造成肾着,所以肾着的原因实际上就是里湿太盛。湿有几种,第一是如果湿在皮肤表面上没有排尽,慢慢渗透进四肢,就会造成湿在关节。第二是湿在体内,有一天受到寒了以后,寒把毛孔收敛起来湿出不去,于是湿就慢慢渗下来,渗在下焦,当湿把肾脏佔据都是湿的时候,此时中医就叫做『肾着』。所以肾着之病, 主要症状是身体很重,『腰中冷,如坐水中』,肚脐以下全部都是湿, 所以下半身感觉到冰冰冷冷的。『反不渴,小便自利』,如果病人是水病,所谓的水病只是水停在下焦,水没有办法升上来,病人一定是口渴,小便不利。水和湿怎么区分呢?如果是水肿,肾脏病的水肿,水没有办法上来,病人一定有小便不利、嘴巴口渴二症。而现在是口不渴,『反不渴』,病人没有?的现象,而又小便自利,这代表水道系统没有问题。从这个条辨看,病家『饮食如故』,表示肠胃很好,所以代表只是湿在下焦,『病属下焦』,本身并不是肾脏病,也不是其他脏腑的问题,而只是皮表受到寒以后皮表的湿进来造成的。
所以真正产生肾着的原因是因为脾脏太寒、太湿了,结果湿就跑到肾上面,才叫做肾着。张仲景看到这个原因以后知道病在脾脏,所以张仲景就重用干姜和茯苓,因为要把这个湿排掉,而干姜温中,能够健脾、温脾,而白术、甘草药量比较少。白术跟茯苓等量用的时候, 能够去中焦的湿,现在湿在下焦,要以利尿为主。经方治病时,病在


上就取吐,病在下就取攻下,病在中焦就采用和解。现在我们知道湿在下焦,当然要把利尿剂开重一点,而起因是因为脾脏,所以用茯苓、白术来健脾。而这个湿是停在下焦,所以把茯苓加重,如果是白术、茯苓等量用,一定因为是湿在中焦,知道原因就知道如何用药。这个湿的肇因是因为寒引起的,『身劳汗出,衣里冷湿』,衣服里面都湿掉而不更换,长久如此而得到的。所以我们要开去寒的药如干姜,还有去湿的药白术,然后将湿从小便利掉,就开个茯苓,这就是甘姜苓术汤的方义。
甘姜苓术汤是甘草白术各二两,干姜茯苓各四两。干姜茯苓加倍, 因为湿在下。这一剂下去,所有的带脉病,像腰冷等,一剂下去就好了。这里为什么不用附子?因为不是肾寒湿,这个肾湿是因为脾脏不好,所以一定有身体重、腹重等症。如果是单纯的肾寒湿的话小便一定不通利,病人会口渴,这是五苓散证,或者可能是真武汤证,端看当时病人的症状是什么来决定的。
肾死脉,浮之坚,按之乱如转丸,益下入尺中者,死。
从脉象上看怎么知道肾脏将衰竭了?轻轻按到病家的脉感觉到很坚硬,只需轻轻浮按在皮肤表面上,就感觉到脉跳得很强,手按到脉, 按到骨边的时候,其形『乱如转丸』这样子一直转,乱七八糟没有规律的旋转,有时候甚至于往下走,这就代表肾脏功能完全衰竭掉了, 这些都是死症。
问曰:上焦寒,善噫,何谓也?
师曰:上焦受中焦气,未和不能消谷,故能噫耳。下焦寒, 即遗溺失便,其气不和,不能自禁制,不须治,久则愈。

这里问的问题是为何上焦寒会造成噫症?张仲景说:「其实不是, 原因都在中焦。」『中焦气』,指肠胃、脾胃还有肝胆的功能,如果不是很好的时候,就是消化谷的力量不够了,这个时候就会产生噫。上


焦之所以有寒症是因为中焦没有办法把吸收到的营养供给上焦,所以上焦才会变成寒。下焦寒也是因为中焦没有办法把一定的能量吸收来供应给下焦,造成『遗溺失便』,肾脏功能不够,小便就没有办法控制,这些都跟我们中焦的功能有关,所以中焦的气不和就不能自禁。这种『不须治,久则愈。』因为肝胆脾胃实际上不是真正有问题,而是情志造成的情绪病。比方说谈恋爱时看不到对方,于是吃不下东西, 你说有没有病呢?有时候生气、打麻将没有自摸,打十二圈都没胡, 下桌后就吃不下东西,都会造成这样,这不需要治。『噫』就是食臭, 嗝气时食物的味道都还在,还有味道,这就是病在中焦,就是噫症, 并不是真的有上焦寒。

师曰: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热在中焦者,则为坚;热在下焦者,则尿血,亦令淋閟不通。大肠有寒者,多骛溏;有热者,便肠垢;小肠有寒者,其人下重便血, 有热者必痔。

『曰: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如果上焦太热是肺中风。热咳太久,这个热一直没有被治好,肺脏就会萎缩,因为肺里面津液没了, 就会肺痿。『热在中焦者,则为坚』,这个就是说中焦过热则大便一定会变硬。『热在下焦者』下焦指的是输尿管、子宫、膀胱等就是属于下焦。如果下焦太热,中医讲的热就是发炎,热太过血管会破裂,血液离经叛道而走,结果病人小便带血。有时『淋閟不通』,就是可能血结在膀胱,或者是下焦太热使得尿液过浓,于是很多结晶的东西就待在里面就会造成膀胱结石,很多原因都会造成小便不通。如果『大肠有寒者,多骛溏』,大肠过寒的话大便就会溏泻。中医的观念,大肠本来就是吸收水份再交给肺,现在因为『寒』让大肠没有办法吸收水,太多水分在大肠里面与粪便混合,所以大便就稀了。大肠有热的时候就『便肠垢』,大便出来很臭,或下利脓血,就是热症,就是发炎。所谓燥,就是大承气汤证,津液都干了,我们就要用承气汤。如果小肠寒呢?这跟大肠不一样。『小肠有寒者,其人下重便血』如果


是寒在小肠,就是下重,上完厕所后,仍然有里急后重感,还想再上, 然后大便里看得到血,这就是小肠里面有寒。如果小肠里面有热者, 这个溼热下注就生痔疮。过去很多南派医生的观念,说:『痔疮是大肠的肠热下注』其实是错的,是小肠的热流下来,流到肛门,才会造成痔疮。为什么大肠的热不会下注?因为大肠是金,金本来就主肃降, 所以大肠里面水比较多,小肠是火,火性是向上的,本来就该很热, 小肠再受热的话,这过热的湿就会下注生成痔疮。
问曰:病有积有聚,有谷气,何谓也?
师曰:积者,脏病也,终不移。聚者,腑病也,发作有时, 展转痛移,为可治。谷气者,胁下痛,按之则愈,复发为谷气。

『问曰:病有积有聚,有谷气,何谓也?』中医对积的观念,就是体内长东西了,我们脏里面有不干净的东西停积在里面,脏是人身体内最深的地方,『脏者,藏也』。坚定不移停留在脏里面不动,中医叫做『积』,『终不移』。『聚者』,什么叫做聚?就是有浊物宿食停留在消化系统里面,像堵在胆、小肠、胃、大肠、膀胱里面等。『发作有时,展转痛移』是因为有时候堵在小肠里的宿食跑到大肠里,痛就会跑来跑去,因为是腑病,肠子的蠕动把它移到哪它就痛到哪里,脏就不会如此的移痛。『聚』很好治,如果聚在腑里面,就是只在消化系统里面你都排不掉的话,你就不用去治脏积了,不会死的聚病都治不好,如何去治脏积?『谷气者,胁下痛,按之则愈』,所谓谷气就是东西吃到胃里面,结果消化不掉停在胃中间,心膈下就会很痛,实际上是食物梗在里面没有办法吸收掉。你按按它有时会舒服一点。『复发』就是过一下它又回来了,这种就叫做『谷气』,这是饮食不节引起的,就是我们吃东西没有节制的乱吃造成,或者是吃到不干净的东西,都会停滞在胃中,产生谷气。谷气和聚都很好治,积病是最难治的。
诸积大法:脉来细而附骨者,乃积也。寸口积在胸中,


微出寸口,积在喉中;关上积在脐旁,上关上,积在心下; 微下关,积在少腹。尺中,积在气冲,脉出左,积在左;脉出右,积在右;脉两出,积在中央,各以其部处之。

『诸积大法:脉来细而附骨者,乃积也。』这个条辨看起来很长, 我给大家一个观念后,诸位再看就很快了。中医的脉分寸、关、尺, 寸代表上焦,关代表中焦,尺代表下焦。先不管寸关尺在那个位置上, 诸积大法中当你摸到有积时,就知道里面有长东西,张仲景就是这个意思,不管积在哪里,脉肯定是『细而附骨』。附骨的脉就是你摸脉按到骨边,脉还是靠着骨边跳,移都移不开而且形很细,这就是积脉。摸脉时,你稍微移动一下,或者你重按一下脉就没了,就是没有长东西。当你有这个初步概念以后,依此类推就知,如果在寸脉位摸到附骨脉,就是上焦有积;如果是关脉摸到附骨脉,就是积在中焦;如果尺脉摸到附骨脉,就是下焦有积;如果是寸关尺都有积脉,就是身体里面到处长东西了,我们先要有这个概念。从这个想法来看,如果是寸口脉有附骨,寸脉指上焦,就知道积在胸中,心脏不会长瘤的,肺才会长瘤,一定是积在胸腔中。如果『微出寸口』,就是脉出寸口之上,这是上焦之上,就是指喉咙,可能是甲状腺肿大、扁桃腺发炎, 或者是腮腺肿大等,所以说『微出寸口,积在喉中』,大家可以按照脉来决定它积在人体的哪个位置。如果是『关上积在脐旁』,就是如果在正中间关脉的地方摸到积脉,细细的附骨,就是有积在肚脐旁边。
『上关上,积在心下』,如果在关脉上、靠近寸脉的下方就是心下出现积脉,表示积在中焦和上焦的之间,积在心下就是积在胃里面。『微下关,积在少腹』就是关脉下来一点还没有到尺位,附骨脉在这里时, 我们知道是在肚子里面堵到。如果是『尺中』有积脉,就是病在气冲。这段不单单是讲足阳明胃经的气冲穴,包含我们的下腹部、耻骨这一带,自任脉上来,曲骨、中极、关元、石门、阴交、气海、神阙这一段都是,主要是指少腹这个地方堵到的时候,在微下关的地方可以摸到积脉。尺脉出现附骨脉时完全是指子宫、膀胱的地方有积了,如果摸到左手是积脉,就是积在左边,右手积脉就是积在右边。积脉是同


侧诊断,如果两手都出现积脉就是有积在中间,以各部位来决定积在何处。
现在跟大家讲两个临床案例,我有一个朋友,我把他当成我的小老弟看,他父亲是前少将,退休下来,他闲来无事:「反正我们军人检查身体都不要钱。」他先到荣总去做检查,被告知「你可能有肺癌。」他一听,完了,回家都不能睡觉了。然后他儿子说:「爸爸,我带你去找倪海厦,你不要听西医的话。」他跟我是好朋友,我摸他的脉, 按照诸积大法,肺癌,我倒要摸摸看,先摸左手,的确有积脉,在寸的地方。再摸右手,在寸的地方,也有积脉出现,我心知是病在中膈。我就说:「你爸爸没有肺癌,肯定是纵膈腔这边长东西。」所以他的症状是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我们右手的寸脉是气脉,主肺;左手的寸脉主心。如果只是右手寸脉找到积脉就肯定是肺里面长东西,结果两手都摸到积脉,就是在中间长东西。于是我说:「伯父,你不要相信我没有关系,你已经从荣总检查过嘛,你再去找一家医院去检查看 看,你不要讲你已经检查过了,看另一家医院如何说。」结果到三总一查出来,是纵膈腔油网上面长一块脂肪出来,这下他回家病就好啦, 他直呼:「这个倪海厦真厉害,有一套!」他回去没事就在讲我,结果最近他的亲家母也是一样,到荣总一查,说是肝上面长东西,这位妈妈吓得当天就不能睡觉了,回家就打电话给她先生说她受不了了,于是先生事情也不能做了,先回来看他太太,这怎么办呢?怎么搞的? 怎么出这种事情呢?才五十岁。他就说:「倪海厦很厉害,找倪海厦去。」其实说穿了我也没什么厉害,只是我知道诸积大法而已,肝脏长东西?我倒要摸摸看,一摸,什么积脉?她的肝脉比我的还要好! 我本人近来太累了,肝都还有点痛,而她的肝脉比我还好,因为我最近写书,睡眠太少,晚上一点到三点都很准时起来写书,因为肝血不够用,伤脑筋耗掉了。接着又摸她右手:「脉很好啊!」但是她的胃脉不行,胃气浮起来了,查查里面津液如何,结果按下去脉很强,这是积脉。我就说:「妳是肠胃的问题,没有关系。」她说:「的确,我去做胃镜检查,已经十几年这胃壁越来越厚,然后每三个月检查,胃就越来越厚,十几年吃药从来没有好过,那我肝上没有东西?」我说:


「没有。」如果肝上有东西,在左关的地方,一定会摸到积脉,而她却没有,诸积之脉是又细又附骨,她的脉没有这样,于是我说:「妳的肝好的很,比我的还好。」我就开了甘草泻心汤做一点加减后给她, 吃完后三天她就说:「哇!胃从来没那么好过,你这个中药真好,我十几年来吃药从来没这种感觉。」昨天台大医院的医师打电话给她,因为她荣总检查完后又跑到台大去检查,医师说:「您没事,您非常好, 根本肝脏没有东西。」连西医的仪器都会有误诊,因为有时候照到的阴影实际上是很多湿很多痰在里面,有时是胃壁太厚了,胃里面是湿的。大家要有一个观念,我们胃的大小是一定的,哪天突然多起来就是胃癌,如果没有多起来,胃壁为什么增厚?实际上就是湿堵在里面, 湿把胃像海绵一样撑厚起来。我开甘草泻心汤的加减给她,我对她说:
「妳放心,我是治疗肝癌的高手,妳不会死的。」其实我知道她不是肝癌。可是你如何确定她不是肝癌呢?这就是要靠诸积大法,这段看懂就会应用了。所以你如果摸到寸跳上来,就是喉咙痛,你看中医摸脉好像很神奇有没有,其实就只是这些方法技巧而已,事实上就是这么简单。如果再加上我们的触诊法,摸脉时已经确定没有积了,再摸第九椎看看,我压她第九椎时,她连痛都没有痛,压十三椎外开三寸半痞根点,也没有痛点,消积、痞根都没有压痛点,第九椎肝没有痛, 怎么会有肝病、肝肿瘤?但是这经验却把她吓死了。其实检查是很简单,就是你要了解,就怕我讲的时候你很了解,回家就忘了。张仲景真的是功德无量,依此类推,你检查其他内脏的部位也是一样。比如说喉咙里面有积,你就会在上寸上的地方摸到浮(附骨)脉,而洪数的脉就代表喉咙发炎了,依此类推。那膀胱尿道发炎的话,在尺下的部位就可以摸到附骨(浮,注:书上亦为『附骨』二字,但从含义上看应为『浮』)脉了。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医药网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链接:医药研究数据| 医药资料| SDA药品评审中心| 中医网| 中药处方系统| 爱视立眼贴
专业提供药品信息、药品招商、药品代理、保健品招商、医药原料采购供应的中国药品信息网站平台
版权所有 © 2003-2028 盗冒必究  客服热线:0575-83552251 / 13754370441  QQ客服:药品信息客服
浙ICP备16010490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22093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浙)-经营性2023-0215 浙公网安备:330683240604819103159
 医药代理商群1: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医药代理商群2: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2医药代理商群3: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3